高考滿分優秀議論文

  如今學生議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卻很多,淺表化問題尤為嚴重,學生在論據的具體質量方面不能進行很好的把握和掌控,所具有的論證觀點也存在東拼西湊的狀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現在就可能伏在書案上續寫著曹雪芹的曠世奇書——《紅樓夢》;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現在就可能站在講壇上,繼續著大文豪郭沫若的慷慨陳詞;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現在就可能正在中南海,繼續著周辛勤的工作;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現在就可能坐在實驗室裡,繼續著居里夫人的研究……

  想到這裡,我不禁飄飄然,然而也慼慼然,飄然於終有一天學子們終不必12年苦讀高考一錘定終身;“戚然”於畢竟我沒有趕上——生不逢時啊!

  然而三思之後,我發現自己的“飄然”,未免來的太早。擁有曹雪芹的文思,並不代表擁有他“舉家食粥酒常賒”悲慘境遇下的堅貞不屈;擁有郭沫若的淵博並不代表擁有他傑出的文學天賦;擁有周的經驗並不意味著擁有他一顆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心;擁有居里夫人的知識,並不意味著擁有她頑強的工作毅力。所以,即使擁有了先賢們的記憶,也並不能使先賢在今世重現,不一定能用我們的血肉去延續他們生命,繼續他們的事業。

  因為成功者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廣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更重要的是一種崇高的意志品質。如果缺少這種可貴的意志品質,我們充其量只能作考場上的勝利者——何況這種勝利也是不會長久的。因為成功的奠基石,是毅力,是對自己的事業的不斷追求、不斷完善的一顆心!沒有了這顆心,科學家不會進取,文學家不會再創造,領導者也不會嘔心瀝血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了。

  因此我不再因自己的想入非非而“飄然”、而“戚然”,無論何時何地的學子,無論有何種高科技的手段,也無論我們的頭腦裡“庫存”有多少,沒有對事業不斷追求的精神,我們都將一事無成!所以,12年的苦讀,考場上的拼搏,為的是讓我們擁有成就事業的毅力和邁向成功的勇氣。

  相信若干年後,學子們依舊在這樣苦讀,因為人人清楚:棟樑之材應具備的不僅僅是移植來的記憶。

  篇2

  陶淵明的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讓我們感受到了他隱居田園的自在與寧靜,不能不令人嚮往。而餘秋雨的那句:“依我看,夜晚的景色除了月亮,就是萬家燈火”,更令我欣喜,去欣賞那萬家燈火的美,去觸控都市。

  月亮那樣遙遠,那樣寧靜,那樣純潔,卻在夜晚照耀著喧鬧的都市。兩者如此不統一,卻又如此和諧。而那喧鬧的城市猶如在教堂戴著耳機聽搖滾一樣另類。想去觸控,想去了解,為何如此神奇。

  遠方的霓虹燈閃耀,車水馬龍,夜深了,卻還繁華著的都市,我喜歡你的活力。像是一顆年輕的心,激情地跳躍。不比鄉村,那緩慢的節奏,也許適宜老者的居住。都市,我觸控到了你的激情,你的年輕。

  月亮的光芒將漸漸被取代,那快到地平線的太陽即將升起。

  這段時間的都市反而安靜了,像一個少婦卸妝後露出乾淨、樸素的面容,同樣的美好;像一個啼哭的嬰兒,安靜地在夢鄉遊玩。都市的安靜是如此難得,更令人珍惜。昨夜萬家燈火的美景褪去。都市,我觸控到了你的寧靜,那種比鄉村更難得的安寧。

  太陽努力攀爬,那陽光先到達,而後自己才終於氣喘吁吁一躍上了地平線。穿梭於小巷的流動小攤叫賣早飯,有急匆匆擠公交上班的人,有戴紅領巾拿著牛奶上學的學生,我喜歡那種忙碌的樣子,不管是為了生活,還是為了理想,那種被他人認為麻木的忙碌真的讓我覺得充實。不像山野的遊魂,無所事事。都市,我喜歡你的忙碌,並總在清晨觸控它。

  有次回老家,在家門口等奶奶,忽然安靜的心跳莫名加快,偶爾聽到家畜的叫聲,太寂靜了。我適應不了這裡的沉靜。

  我想念都市的萬家燈火,我想念都市的年輕,都市的忙碌。

  這些天中每個時間段所觸控到的都市的不同,使我感到欣喜與新鮮。擦肩而過的行人,綠了又紅的紅綠燈帶給我好奇,好奇帶領我去觸控它們的背後的新玩意兒。

  希望可以在城市中找到我的夢想,因為我喜歡它的年輕與忙碌。

  篇3

  真誠也就是真心誠懇,不說謊,表裡如一的意思。人人都喜歡真誠的人,而討厭虛偽的人,我也不例外。但有人認為真誠是絕對的,不管對誰,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誠。這個觀點,粗一看,有道理,細一琢磨,有問題。

  你想呀,當年日本鬼子大舉侵犯我國的時候,如果所有的中國人都堅守真誠待人的原則,死守著“別人對我不仁,可我不能對他不義”的古訓,那麼還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嗎?所以說真誠不是絕對的,其碼對敵人就不能真誠,而應該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也許有人會說,對敵人是不能真誠,那麼對朋友呢,總應該是絕對的真誠吧!依我看,也不盡然,那得看情況。如果您的朋友得了不治之症,您真誠地對他說明了實情,會怎麼樣呢?也許會加快他的死亡,這是您願意看到的結局嗎? 也許又有人會說,對朋友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誠,那麼對自己的親人呢,這總應該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誠吧!依我看,也不盡然。請您想一想,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瑾代表東吳向劉備討還荊州的時候,諸葛亮是怎麼做的?

  他先讓劉備拒絕,然後自己代兄哭求,劉備才假裝答應先還給東吳三郡,並讓諸葛瑾帶著書信去找關羽,而關羽明白劉備及軍師的用意,說什麼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硬是不給,弄得諸葛瑾空手而歸。諸葛亮對劉備是真誠的,可對他的親哥哥就不夠真誠了。這也無可厚非,各為其主嗎!由此可見,真誠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在親人的利益與集體、國家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則應該選擇對集體和國家真誠。

  再者說了,你自己就沒有一點隱私?你希望他或她百分之百的瞭解您?在任何人面前都做個透明人?你願意把您以前所做的各種傻事去到處傳播嗎?所以說,絕對的真誠是沒有的,如果有的話,你也就不存在了。 總而言之,真誠是相對的,待人真誠要看物件,還要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