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昌齡的名人軼事***2***

  仕途屢失意,他仍表明“冰心”

  想建功邊陲的王昌齡無從發揮作用,只好待了一年時間,就匆匆趕回長安,準備參加科舉考試了。由投筆從戎,再重操翰墨。接著,他開始務實。

  經過堅持不懈的追求,廣泛精心的研讀,王昌齡終於在開元十五年,應進士試時一舉登第,被授予祕書省校書郎這個芝麻小官。王昌齡終究心有不甘,他於開元二十二年再應博學巨集詞科的考試,並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後官職仍舊未見升遷,僅被授予祀水尉。科場頗為得意,仕途卻明顯失意,王昌齡受到打擊。在做了祀水尉五年後,即開元二十八年,他被遠貶荒僻的嶺南,任江寧丞。

  失意之後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從長安赴江寧任所,他故意遲遲不去報到,在洛陽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銷愁。到江寧後,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帶遊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這種明顯以消極怠工作為反抗的手段,過於意氣用事也實在容易授人以柄。

  著名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作於王昌齡赴任江寧丞之日,這時他正遭謗議,送別至友遠行,當時悽切心情可想而知。臨別所囑,惟以玉壺冰心自明心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裡的南國煙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語也是情語。王昌齡以忠節貞信作為人生困境中的一種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同時也表明,他對時代的公正並未失去信心。

  不拘小節,反使他和個性不同的詩人相容為友

  王昌齡前後結識了李白、岑參、高適、王之渙、王維、孟浩然等人,與他們郊遊、和詩、對酒,逍遙于山色湖光。不管是傲岸的李白,還是向佛的王維,幾乎都能與王昌齡一拍即合,互留送別酬贈之作。這些著名詩人之間的關係錯綜微妙,但王昌齡卻和每個人的關係都非常鐵桿,能夠和眾多個性不同的詩人相容為友,可見王昌齡是一個豁達豪放的人。《舊唐書》、《新唐書》都不約而同地給了他這四個字的評價“不護細行”,就是指他的不拘小節。也就是憑著“不護細行”這四個字,他再一次遭貶,由八品的江寧縣丞被貶為九品的龍標縣尉。

  被貶湖南龍標,李白為他寫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相送:“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一個人的失意,成就了另一首千古傳頌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