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育兒知識

  一歲半的寶寶可以進行早期教育,一歲半的時候已經有了基本的認知心理,那麼一歲半寶寶的教育怎麼才能做到科學合理呢?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一

  一歲半到二歲的寶寶,食物也逐漸以混合食物為主,根據寶寶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保證均衡營養的同時還應注意以下方面:

  一.寶寶少吃多餐:一歲半以後在三餐的基礎上,可在下午給寶寶加一餐的點心。但點心要適量不能過多,與晚餐的時間不要太近,以免影響食慾,點***

  二.多給寶寶吃些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胡蘿蔔、油菜、柿子椒等,不能以水果代替蔬菜,一般一歲半至二歲的寶寶,每天蔬菜和水果的攝取應在150~250克。

  三.可多提供含有優質蛋白的食物。如:肉類、魚類、豆類、蛋類含有優質蛋白,1歲半至2歲的寶寶,每天攝取肉類約40~50克;豆製品25~50克,雞蛋一個。

  四.寶寶每天應攝入奶製品。牛奶中富含鈣等營養物質,因此,1歲半至2歲的寶寶每天應攝入250~500克牛奶。

  五.新增含鐵豐富且易吸收的食物。如:肉、肝臟、魚、血豆腐、大豆、小米等含鐵豐富。因此,在給寶寶新增食物時,應注意新增蔬菜、水果類食物,如柑橘、紅棗、西紅柿等,可提高腸道對鐵的吸收率。此外,慢性失血、補鋅過度也可能造成頑固的貧血。

  六.純糖和純油脂的食物寶寶不宜過多攝入。如巧克力、糖果、含糖飲料、冰激凌等食物,攝入過多會造成寶寶食慾下降,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特別是在正餐前要禁止攝入純糖和純油脂的食物。

  七.一歲以後寶寶應攝入白糖。有些父母認為葡萄糖比白糖好而用葡萄糖替代白糖,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寶寶攝入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佔很大的比例,這些碳水化合物就是糖類,在體內均可轉化成葡萄糖。因此,寶寶不宜直接攝入過多的葡萄糖,更不能用葡萄糖代替白糖或者其他糖類。如果常用葡萄糖代替白糖或其他糖類,寶寶腸道中的雙糖酶和消化酶就會失去作用,長此以往會使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導致寶寶的消化能力減退,從而影響到寶寶的生長髮育。

  八.給寶寶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的權利。給寶寶製作食物時,可先喂麵糊等單一穀類食物,然後再喂蔬菜水果,接著再新增肉類,這樣的順序可幫助寶寶消化吸收,並且符合寶寶消化吸收功能發展的規律。

  給寶寶製備的食品基本上分為奶及奶製品、蔬菜和水果、穀類、蛋和肉類。給寶寶餵食的食物性狀,也應從液體、糊、泥狀向固體過渡,一般可從餵給寶寶菜湯、果汁、肉湯開始,逐漸過渡到給寶寶餵食米糊、菜泥、果泥或肉泥,繼而給寶寶餵食小塊的蔬菜、水果或肉塊。

  開始給寶寶製作輔食時,應選擇加工後食物顆粒細小,口感細膩嫩滑的食物,如蘋果泥、蒸蛋等,這有利於寶寶的吞嚥和消化吸收,待寶寶稍微長大後,可給寶寶餵食顆粒較粗大的食物,這有助於鍛鍊寶寶的牙齒,促進咀嚼功能的發展,這些方式都可讓寶寶逐漸適應各種飲食,避免強迫寶寶進食不喜歡的食物。

  二

  一歲半寶寶的教育方法

  1、寓教於樂

  很多新媽媽都不知道對一個一歲半的寶寶而言應該使用怎樣的教育方法,專家指出寓教於樂,這個時期寶寶最好的教育方法便是玩樂。因此在平時生活中,媽媽不妨與 寶寶一塊玩耍,這樣在玩耍不僅可以幫助你逐漸的建立母子、父女、兄弟姐妹之類的社會關係的概念,同時還可以有效的促進寶寶的大腦功能發育。因此在玩耍的過 程中媽媽不妨挑選一些益智的玩具,這樣不僅可以讓寶寶獲取到更多的快樂,同時大腦功能也在不知不覺中增長了。

  適當的玩樂雖然能夠有效的提高寶寶的大腦發育,但是媽媽必須要注意保證寶寶的安全,在玩的時候應該挑選一些絕對安全的場所,同時附近不要有一些容易給寶寶造成傷害的物品,以免不小心導致寶寶收到不必要的傷害。

  2、玩識圖遊戲

  寶寶在一歲半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因此在這個時期媽媽不妨給寶寶多玩一些識圖遊戲,通過這項遊戲可以讓寶寶認識更多的事物。比如像小動物、植物、 汽車、輪船、飛機等,以此來拓展寶寶的視野。或者媽媽在平時還可以給寶寶讀一些寓言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他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的一些人物和簡單的情節。 如果你有時間的話還可以多帶孩子去公園玩一玩,蕩蕩鞦韆或者是坐坐小火車等,這樣同樣可以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

  並且這個時候的寶寶都喜歡同其它寶寶一起玩耍,因此經常會發生爭玩具的事情,這個時候大人應該從中進行適當的調節。同時在平時生活中媽媽還要注意,等到寶寶再適當大一點的時候就應該教他做一些日常事務,比如像刷牙、穿鞋、洗澡等。

  3、探知能力

  一 歲半的寶寶在這個時候具有很強的探知能力,只要是他沒見過的或者是感覺到新鮮的事物,他們都想一探究竟。因此在一歲寶寶的教育方法中,媽媽不應該以各種原 因去扼殺孩子的這種探知興趣,這對他以後對生活學習以及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雖然要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以及探知能力,但媽媽同時也要做好保護措 施,這個時候的寶寶通常剛學會走路,因此其活動的範圍也有了進一步的擴大,因此這個時候媽媽應該把家裡寶寶的活動範圍內的所有東西檢查一遍。

  尤其是甲種的電線插頭、玻璃器皿、熱水瓶等高溫、高壓、易碎的物品,這些物品對寶寶的傷害都非常大。除此之外還有像剪刀、改錐、刀具等尖銳、鋒利的危險品,媽媽必須要放在安全的地方,以免不小心傷害到寶寶。

  4、認識危險

  對於一歲半的寶寶而言,危險意識非常的低,因此 媽媽在平時生活中應該教會孩子知道什麼是危險意識,並且怎樣去避免危險。比如媽媽可以設定各種場景,模擬不安全的環境,然後讓他親身感受某些情況下可能發 生的不適、痛苦和危險等,這樣便可以幫助寶寶有效的形成條件反射,長期如此他們便能自動學會規避風險了。

  一歲半寶寶的教育方法其實非常的簡單,媽媽只需要儘量的讓寶寶按照意願去探索去了解這個世界即可,而媽媽需要做的除了適當的指導之外就是保護好寶寶的健康。

  三

  過了週歲生日的孩子,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敏感起來,也能分辨清楚父親母親的聲音了。晚上聽到父親回來時的叫門聲,孩子會轉向門口要過去。另一方面,孩子身體的活動能力也與日劇增,到了1歲半,走起路來就相當快了。 過了週歲以後,手也漸漸靈便起來了,給孩子蠟筆的話,孩子會在紙上亂畫起來。湯匙也漸漸用得像樣起來,也能自己端著杯子喝水了。自己 1個人坐到椅子上和從椅子上走下來的動作都利落起來。

  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害怕發聲大的東西,如電話鈴聲、電器蜂鳴聲、汽車叭聲、噴氣式飛機聲及汽車的前燈等。有的孩子睡醒後發現母親不在身邊,怎麼哭母親也不回來這“事件”發生以後,孩子就極度恐懼,只要看不到母親的身影,就怕得要命總是纏在母親身邊,寸步不離母親左右。

  這個時期的孩子與週歲前的孩子相比,其區別就在於會說的話增多了。但最好少看電視,電視是使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之一。到了這個年齡的孩子,感情的表達也豐富起來了,高興的時候會放聲大笑,生氣的時候也鬧得很凶。 1歲到 1歲半的孩子,也是學習使用勺的時期。讓孩子用勺吃飯會灑得到處都是,把飯桌弄髒。但是孩子能主動拿勺吃飯,家長應該保護他的積極性。有的孩子正在吃飯的中途就玩了起來,其原因大多是母親硬是讓孩子吃他不喜歡的飯。長時間把孩子束縛在椅子裡,孩子會變得只要看到吃飯用的椅子就食慾大減。 這個月齡的孩子,晚上上床睡覺多數都在 9點左右,而一般起床時間也多在早晨的八九點鐘。晚上孩子的入睡方法各種各樣,有的孩子不到很困時就不睡覺,一直玩到很困時才讓母親抱抱甚至就在母親的懷裡睡著了;也有的孩子到了規定的時間就鑽進被窩,翻幾下就趴著睡了。,大部分孩子從鑽進被窩到入睡,要做很多的事情。很多孩子睡前要喝奶,喝完了奶以後也繼續叼著奶瓶“吱吱”地一邊吸空奶瓶,一邊入睡。有的孩子拿著心愛的娃娃或毛巾被,饒有興趣地貼在自己的臉上。入睡困難也是孩子天性所決定的。但每天的活動量不足,孩子不很累就睡覺也助長了這種傾向。想讓入睡難的孩子儘早入睡,就必須讓孩子白天充分活動,玩得很累。

  剛過 1週歲的情感外向的孩子,在達不到自己目的時,或是跺腳或是躺在地上手舞足蹈地哭鬧。剛過 1週歲的孩子常耍這種把戲,當母親的必須十分清楚,第 1次最關鍵。孩子生氣後開始躺倒在地上,一邊哭一邊揮臂蹬腿地鬧時,母親要裝作沒看見的樣子,等待孩子消耗體力。折騰了一陣子,經過一定的時間後孩子肯定會自己起來的。其實,對待孩子撒嬌的處理辦法,應該是設法讓孩子的體力在戶外得到充分地消耗,帶孩子去戶外玩,而不贊成給孩子點心等來收買孩子的做法。

  這個年齡的孩子最怕事,一旦被什麼東西嚇著了,好長時間也緩不過勁來兒。最常見的是把孩子 1個人放在家裡,母親把他哄睡以後就出門買東西了,孩子醒來後發現母親不在家,只有自己 1個人,特別害怕,就大哭起來,可是誰也不會來。如果這種情況持續 10~15 分鐘的話,孩子會被這種孤獨的恐怖感嚇著,從此再也不肯離開母親半步。 這個時期孩子生活的大部分內容是玩耍,孩子在快樂的玩耍中發現存在於自身的天分。做父母的必須要重視孩子的遊戲,開始時可以隨便給孩子點什麼玩具讓孩子玩,看他對哪種玩具表現出有興趣,然後再開發他喜歡的遊戲。過了週歲生日的孩子,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敏感起來,也能分辨清楚父親母親的聲音了。晚上聽到父親回來時的叫門聲,孩子會轉向門口要過去。另一方面,孩子身體的活動能力也與日劇增,到了1歲半,走起路來就相當快了。

  孩子一旦會走了,就會哪兒都去,所以危險性突然增大了。所以要特別注意小孩溺水,燒傷燙傷,以及一些交通事故。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