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皮幼兒教育隨筆

  調皮幼兒老師其實要多給一些關心,才是最好的教育。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朱楓傑是大二班裡出了名的"調皮大王",經常給老師惹來許多麻煩不算,而且上課時的自控能力特別差,既心不在焉又影響了別人。

  有一次。我正在上語言課時,他又開始"搗蛋"了。別人在回答問題他去騷擾別人,不是去弄弄他的書包,就是去扯扯他的衣角。我當時真想狠狠地批評他一頓,忽然我意識到,其實楓傑這樣做的目地無非是想引起老師的注意,他的表現慾望還是挺強的。於是,我就拿了一個"大蘋果"對他說:"老師知道楓傑也是個乖孩子,你認真起來,比誰都棒,回答問題積極,聲音又響亮,小朋友們說是不是啊!"其他小朋友都齊聲回答:"是!"這時,朱楓傑的臉上開始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趁機又說:"如果你能夠安靜地,不影響他人,等老師分飯的時候,請你來當"小老師"。這個大蘋果也歸你,好不好?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夠得到這個大蘋果的。"我又對其他小朋友說:"朱楓傑能不能做得到?"其他小朋友都異口同聲地回答:"能!"在後半節課上,朱楓傑都能夠認真聽講,並且積極配合老師。

  在以後的活動中,我都及時地將老師的期望告訴他,並能給他表現的機會,投其所好,要他遵守集體規則,不讓大家失望。慢慢地朱楓傑小朋友的自控力增強了,成績也比以前進步了!

  經過這件事,我覺得要正確對待班上那些調皮的孩子,分析原因進行教育,多些耐心和細心,在觀察的基礎上機智地予以引導,使其成為乖孩子也不是一件難事。

  篇2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經常會碰到不聽話、搗亂的孩子,尤其是教師反覆強調過的,有的孩子會聽而不聞,經常做錯,即使是在課堂上,也會有幼兒故意搗亂,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教師千萬不能不分青紅皁白的訓斥孩子,孩子的求知慾望是多麼的強烈,儘管她的表達方式不當,如果,當時我們不發脾氣,而是給予恰當的教育,讓孩子的好奇心得以滿足,再找合適的機會,讓他們知道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當孩子明白了這個道理,我想他會配合我們的。

  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1、以材料為活動的載體的確有一定的實際意義,但操作性的東西太多,往往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教師面對幼兒在課堂上有意無意的搗亂,一定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利用恰當的方法。如:做一個親切的動作、送一個鼓勵的眼神、說一句溫暖的話語等,都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2、每一個環節的任務,教師一定要交代清楚,讓幼兒帶著問題順利進行下一個環節,這樣有利於教師隨時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使每一個環節都緊緊相扣,保證課堂氣氛活而不亂,靜而不死。

  篇3

  不管哪一個班級,總是有幾個特別頑皮不聽話的孩子,當然我們班的也不例外。其實再頑皮的孩子也是有閃光點的,只要通過適當的教育手段,使孩子的頑皮變得有目的,他們就不是在浪費時間。有時候只要通過一句欣賞的話,一次輕輕的撫摸,一份心與心的交流,就能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話”。

  每天上午都有外教的課,剛開始的時候紀律還算好。可是沒過幾分鐘我們班的“小頑皮”開始坐不住了。她開始說起話來,外教老師也控制不了,看到這種情況,我就嚴肅地要求她保持安靜,但是對於她來說,根本就不把我的話當回事。就這樣說了一會兒以後,可能她自己也覺得沒什麼意思,所以又開始做別的事。她回頭一看,看到後面有玩具,所以馬上就轉過身玩起來。她這一玩不要緊,旁邊的孩子也開始不認真了,而我當時懶得管他,就告訴孩子們不要理她,可是隻是這樣說是不行的,玩具的聲音總是會吸引一部分幼兒。我壓了壓心中的怒火,想著有一位老師曾經用過鼓勵的語氣教導過一個孩子,還挺有用的。於是我就決定用這樣的方法也去教導她。接著我就到她那邊去,對她說:老師性請你幫個忙好嗎?她立馬答應了。我說:我想請你幫老師把這些玩具整理好,可以嗎?這是她以很快的速度把玩具收拾好了,我對他說了一些表揚和鼓勵的話,接著又說道:老師還想請你幫個忙,現在外教老師在上課,如果你在這裡跑玩玩具就會影響到其他的小朋友,我想請你回到座位上去上課,下課以後再來玩好嗎?想不到還真管用,聽了這些話以後,他居然漸漸地安分下來,開始認真地跟著外教讀單詞,開心地做遊戲了。 這樣的孩子都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愛動,他們坐不住,總是要去做一些事情。這時候要求他安靜地坐在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首先,既然他閒不住,不如叫他做一些事情,比如整理書本,擦櫃子什麼的。把事情做好以後,根據情況給予一定的表揚,得到表揚後,他心裡也就很高興,同時也就懂得做哪些事情可以得到表揚,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對於這樣的孩子,當他不聽話的時候,一定不能大聲訓斥,而應該用溫和的語氣跟他說話。要以同伴的身份說一些鼓勵的話,讓他覺得你是當他是朋友的。這樣,在心理上讓他接受你,然後再對他提出一些要求。

  其次,頑皮孩子的逆反心理強,如果和他的“預期”結果相反,就給孩子一段時間冷靜一下,不去責罵訓斥他,甚至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起來,自己把犯錯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過些時候再與他交談,因為這時孩子已經檢討過自己的過失,所以能坦然接受老師和家長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