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寫給家長一封信

  春季是傳染病多發的季節,家長們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健康,預防疾病。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篇一

  親愛的家長朋友:

  你們好!

  “春風習習覓書香,桔燈熠熠引你航”感謝您一路攜手相伴,感謝您一直關注著小桔燈的成長。在這日漸炎熱的初夏,2016年春季班將於6月25、26日結束。希望我們的努力,我們的堅持,我們的盡職,會給您帶來一股暖流,會給孩子的寫作道路上帶來溫暖和感動。

  一、本學期各年級的教學的內容如下:

  1、二年級***下***教學內容:學寫看圖作文,學會觀察,區分“的、地、得”的運用;訓練句子之間的銜接與段落的劃分;學會簡單的修辭手法;至5月21日本學期一共上了十二次課,接下來的四次課我們將緊貼學校的教學進度來完成。

  2、三年級***下***教學內容:繼續以訓練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習作素材和語言表達樣式。教學內容進一步向生活開放,向活動開放,融情景作文、遊戲作文、活動作文、實驗作文於一體。

  3、四年級***下***教學內容:安排寫人、寫景、狀物、敘事、想象五大內容和開頭結尾方法,引導學生將生活積累、學習積累融於模仿訓練;在習作技巧上為學生習作提供經典為模式的範例,在表達上給予學生自由的空間。

  4、五年級***下***教學內容:教寫作構思方法、設定波瀾法、行文方法、修改方法,旨在訓練學生的習作模仿能力,實現快速習作的目標。

  5、六年級***下***教學內容:教寫考場作文,以小考常見的七種作文考題為主,訓練命題作文、自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看圖作文、想象作文和應用文體的考場練習技巧。引導學生將生活體驗與文章的整體構思和佈局謀篇相結合。

  6、初中班***下***教學內容:教學中考作文寫法,從思維、審題七法、行文五法入手,重點講解和訓練實戰技法和實戰思維;

  二、本學期舉行的活動:舉行了“遊未來音,探古民居一日遊”活動;

  三、本學期舉行的賽事:組織了第八屆全國“小桔燈”杯作文大賽、第25屆全國漢語作文考級共兩大賽事。

  為了孩子的寫作基礎更紮實,小桔燈建議學員們暑期升入暑假班學習,學習內容主要將本學期所剩下的這套教材學完,旨在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並教會學生如何快速地寫作文,實現創新習作的目標。暑假我們將開設小桔燈憨豆豆閱讀課程,專門開設閱讀班,幫助閱讀理解丟分多的學員提升閱讀能力。

  讓孩子們在小桔燈的課堂中學有所得,學有所長,是我們共同的心願,為此,我真誠希望得到您的關心、支援與配合。

  XXX

  X.X

  篇二

  親愛的家長:

  您好,春季氣溫回升、多變,幼兒免疫能力低、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為了預防幼兒疾病發生,幼兒園嚴格按照衛生保健要求,積極開展各項疾病預防消毒工作。同時,幼兒園特此送上溫馨提示***幼兒春季預防疾病的八大措施***,願和家長們共同保障幼兒身體健康。

  1、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調查結果表明,常堅持戶外活動的兒童患感冒的機會顯著少於戶外活動少的孩子,應經常帶孩子到公園、田野跑跑步、爬爬山,多參加有氧活動,增強幼兒的抗病能力。

  2、衣著要適當,衣服切勿驟增驟減。春夏季氣候變化無常,溫差大,要根據天氣情況增減衣服,要避免孩子任性挑揀穿,早晚適當多穿一件。

  3、幼兒應吃早餐,注意葷素搭配,保證孩子的生長髮育需要,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增強抵抗力。

  4、指導幼兒飯前、便後要洗手。大人給孩子食物吃,也不要赤手拿,嚴防經食物傳播疾病。

  5.勤開窗,多喝水,常消毒。經常開窗,讓室內的空氣流動起來,驅散病毒,以減少患病的機會。喝足水分減少病毒的數量。孩子常玩的玩具要定期消毒,被褥要在太陽下照晒消毒。

  6、儘量保持室內外溫度相對恆定。室內外溫度變化大會增加兒童患感冒的機會。

  7、感冒多發或疾病流行時少外出,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也不要到別人家串門,以防傳染。

  8、家人有感冒儘量隔離。家人有感冒時,不要與孩子直接接觸,特別不能面對面坐著,不可同床睡覺。孩子患感冒時,不要繼續入園,防互相感染。

  XXX

  X.X

  篇三

  尊敬的家長:

  您們好!

  孩子剛剛進入幼兒園肯定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不僅僅是孩子,對家長來說也是,心中的牽掛和不捨,也是一個適應的過程。家長在寶寶入園的時候怎樣才能幫助寶寶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還有千萬不能做哪些事情呢?

  一、孩子入園不適應的表現

  1.情緒方面

  孩子入園時,常常出現不安,情緒波動、哭鬧等現象。

  2.飲食方面

  孩子入園後,可能會出現食量減少,便祕,消化不良等現象,所以家長應注意孩子的飲食,做到多流質、多清淡、多飲水。

  3.睡眠方面

  少數孩子會出現夜驚、夜哭現象,這是家長不必驚慌,經過一段時間,待孩子情緒穩定後會自行消失。

  4.行為方面

  入園後孩子會出現一些行為變化,比如:依戀增強,行為退縮,膽小,沉默不語,反抗性增強等。這也是對新環境的一種反應,一段時間後會消失的。

  5.身體方面

  少數孩子入園後因為哭鬧,不愛吃飯,可能會導致體質減弱和體重下降。

  二、孩子入園後,家長切忌這樣做!

  1.一味妥協,今天送不下,明天送。

  這是目前幼兒園新生入園最普遍存在的問題。家長因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遲上幼兒園的時間。孩子哭了,家長很心疼。去還存在僥倖的心理:也許明天,他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呢!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只要堅持,就有可能不用去幼兒園,那麼當你再次送園的時候,孩子的哭鬧會更加變本加厲。

  2.送兩天,歇一天。

  有的孩子剛入園時,哭鬧比較嚴重,吃飯也不如在家多,容易上火。家長感到很心疼,便想送上幾天,在家裡休息上一天,給孩子調理調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存在誤區的,當孩子在家裡休息一天後,再來幼兒園會感到更加陌生,特別是對於新入園的孩子來說,還沒有建立起與老師之間的依戀感情,送送停停會讓孩子的適應過程事半功倍。堅持送園,對孩子的適應至關重要。

  3.孩子哭,我也哭。

  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寶貝,又見到自己的寶貝哭鬧的厲害,家長的心疼也在清理之中。可是家長對孩子的情緒感染實在太強了,這種家長陪著孩子哭的情況在幼兒園的新生入園接待中司空見慣,造成孩子們錯認為家長不要他們了,讓他們認為上幼兒園不管對於他們自己,還是父母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加劇孩子的分離焦距,不利於孩子的適應。

  4.“我在外面等著你!”“我去給你拿進毛衣來!”

  在祖輩送園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孩子一張嘴要哭,馬上對孩子說:“我不走,奶奶在外面等著你哈!”“奶奶去給你買奶,這就回來!”這種說法可能暫時有效,可是當孩子發現自己上當後,他會感覺到非常不安,因為他不知道奶奶到底去哪兒了,這讓他們沒有了安全感。

  5.“別哭,我第一個來接你!”

  許多家長會這樣許諾孩子,當孩子哭著對你說:“媽媽第一個來接我!”你忍心拒絕孩子嗎?於是好多家長隨口承諾:“好,媽媽第一個來接你!”如果你真能做到,我們當然並不反對這種方式,可是那麼多家長,您能保證您是第一個嗎?如果不能,請不要這樣迴應孩子,請換一種方式迴應孩子:“媽媽會早來接你!”“媽媽四點來接你!”如果輕易的承諾沒有兌現,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家長說話不算數,那麼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大打折扣了。而且孩子一旦知道自己的家長欺騙了自己,會推理到其它,那麼家長會不會來接他?孩子便沒有把握了。

  6.“再哭,再哭了就不接你了!”

  這是家長氣頭上的急話,可是我們一線的老師卻常常聽到。家長這話說出來,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停止哭泣,可是孩子往往越哭越厲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孩子理解的就是你不來接他了,這種負面效應會讓孩子覺得恐懼,恐懼幼兒園,恐懼老師,更恐懼分離焦慮。

  7.“孩子哭了,我多和孩子呆一會就好了!”

  許多家長都是抱著這樣的心理來的,他們覺得只要自己和孩子多呆一會,就一定能夠是孩子愉快的跟家長說再見。然而,往往事與願違。家長的多呆一會兒,只會讓孩子的適應時間拉長,讓孩子的哭鬧和分離焦慮時間拉長。因為此時,孩子已經意識到家長可能走,分離焦慮已產生,便開始哭鬧。而家長畢竟是要離開,那是孩子還是要獨自去面對,嘗試著去適應。

  8.“不許哭!”

  誠然,每個家長都不願聽到自己孩子哭泣,哪怕是自己走了,聽不到,心裡能夠接受的了,可是卻真的不能接受孩子在自己的眼前掉眼淚。其實,面對分離焦慮,孩子選擇以哭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感情,是孩子正常的表達方式,壓抑孩子哭,以強制手段迫使孩子不哭,是不利於孩子心理成長的。

  9.喂完飯再走

  有的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飽,早上總想餵飽了孩子再走。然而孩子吃飽了後再和家長告別,很容易因為哭而嘔吐,而且,家長長時間逗留在活動室,會讓其它的孩子產生情緒感染,不利於孩子適應。

  10.窗子外面看一看

  家長送下孩子後,難免會不放心,於是有的家長趴在窗外看看孩子是不是能適應,可是如果一旦讓孩子發現,孩子的哭鬧會變本加厲。

  11.甜水等待

  我們常常看到,家長在接孩子時拿著一瓶甜飲料,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喝水不夠。其實,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水,而且長此下去,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我們倡導孩子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不具備而人體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12.“有小朋友打你嗎?”“老師凶你嗎?”

  家長對孩子的關切溢於言表,可是我們要知道,這樣的負暗示只會讓孩子更加恐懼幼兒園的生活,不自覺的建立起幼兒園不好,小朋友打我,老師凶我之類的聯想。這當然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我們可以這樣問孩子:“今天你認識哪個小朋友了?”“老師表揚你了嗎?”幫助幼兒回憶幼兒園一天的美好時光,建立對幼兒園的美好情感。

  13.在家一定要好好補

  孩子入園得頭幾天,吃飯一般都不如在家的時候吃的多,所以有些家長會刻意給孩子帶奶晚上吃飯的時候也想多做些魚蝦肉蛋給孩子補充營養。其實,孩子剛入園容易上火,在吃飯上應當注意多飲水,多吃清淡食品,而對於魚肉之類容易生痰上火的東西,應當儘量少吃,多吃蔬菜,有利於孩子免疫力的提高。

  14.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將問題的結尾作為答案,如成人問:“你今天尿褲子了嗎?”孩子回答:“尿褲子了。”問:“你吃沒吃飽?”答:“沒吃飽。”據此,建議家長多與老師溝通,從而客觀地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15.休息的時候無節制

  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六,星期天,好好陪孩子玩玩,放鬆一下吧!於是我們看到,許多孩子星期一的時候特別不容易適應,這一方面是由於休息了兩天,對環境陌生了,另一方面是由於孩子的作息規律和幼兒園不一致,從而導致了作息秩序紊亂。休息日時,家長應當儘量配合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幫助孩子形成規律的作息時間。3至5歲,是孩子秩序感養成的關鍵時期,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會使孩子受益一生。

  XXX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