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過敏性溼疹是什麼和治療

  嬰兒溼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面板病,屬於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至於確切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通常把嬰兒溼疹稱為“奶癬”,如果用治療“癬”的藥物來治療嬰兒溼疹,病情會加重。嬰兒溼疹是遺傳性過敏體質對環境中某些因素的過敏反應。其確切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目前多認為與遺傳和免疫異常都有關。這種嬰兒常伴其他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性支氣管炎、蕁麻疹等疾病。

  引起新生兒溼疹的原因

  1、直接病因引起寶寶溼疹病因是複雜的,其中過敏因素是最主要的,所以有過敏體質家族史***如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有過溼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過敏性結膜炎、哮喘、食物過敏和藥物過敏等***的寶寶就容易發生溼疹。

  2、誘發因素髮生了溼疹的寶寶,許多物質又會誘發或加重溼疹症狀,如食物中蛋白質,尤其是魚、蝦、蛋類及牛乳,接觸化學物品***護膚品、洗浴用品、清潔劑等***、毛製品、化纖物品、植物***各種植物花粉***、動物皮革及羽毛、發生感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等***、日光照射、環境溫度高或穿著太暖、寒冷等,都可以刺激寶寶的溼疹反覆發生或加重。有一種特殊型別的小兒溼疹,好發生在孩子的肛門周圍,常伴有蟯蟲感染,稱為蟯蟲溼疹。

  3、嬰兒溼疹的內因嬰兒容易發生溼疹還有本身的因素,是因為嬰兒的面板角質層比較薄,毛細血管網豐富而且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多,對各種刺激因素較敏感,所以又叫嬰兒溼疹。小兒溼疹本身不是由潮溼所致,但潮溼可以促使溼疹加重。給孩子洗完澡,或者是孩子出汗後,皮疹都會變得更加明顯。第一次引起家長重視往往是洗澡後,因此將原因推為洗澡後身體沒擦乾等潮溼因素。

  中醫治療

  中醫稱為“溼毒瘡”或“溼氣瘡”。所謂“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藥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化工膠、樟腦丸等***引致。至於“溼”,是指身體機能受溼阻以致呆滯。由於人體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執行停滯不順,身體便會處於“溼”的狀態,症狀是四肢沉重、水腫、脾胃不和、大便稀薄。

  中醫認為溼疹主要與溼邪有關,溼可蘊熱,發為溼熱之證,久之溼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證。急性溼疹多見溼熱之證,慢性溼疹多為虛實夾雜之證。治療時可塗抹以清熱利溼,疏風養血潤燥為主的小兒化溼膏。

  中醫治療溼疹,內治宜養血祛風,清熱解毒,佐以利溼。

  中藥方劑:

  方一: 蒲公英、野菊花、白鮮皮各30克,百部20克。以上中藥加水2000毫升,浸泡15分鐘,然後煮沸15分鐘。等藥液放涼時,取一塊乾淨的紗布***四五層厚***放在藥液裡浸透,然後敷在患處15分鐘左右,每天兩次。如果溼疹面積大,也可以採用藥浴方法。

  方二:用花椒、艾蒿、鹽各適量放水中熬半小時,過濾後取汁液兌水來洗澡。花椒能消炎、止癢;艾蒿有鎮靜、抗過敏的作用,療效相當不錯的。

  方三:蒼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蘚皮15克,蒼朮15克,苦蔘15克,生軍15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水煎取濾液待溫涼後洗患處。每天1劑,早、中、晚各洗1次。此為2~3歲患兒用量,1歲以下患兒減量1/3。功用:解毒祛溼,消疹退斑。

  方四:蛇床子9克,銀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溼敷區域性,每天2~3次,每次約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