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的有效治療方法

  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的人體經脈系統疾病,男女都可能患上這種疾病,早期症狀多為腿部的腫痛,肌肉疼痛比較強烈,走路時還會加重。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靜脈曲張的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靜脈曲張的病因

  1、年齡、性別:靜脈曲張的原因因人而異,由於肢體靜脈壓僅在身體長度達最高時方達最高壓力,青春期前身體不高,故靜脈口徑較小,均可防止靜脈擴張,所以儘管30歲前有輕微症狀並不明顯的靜脈曲張,然而大多數是隨年齡增大,靜脈壁和瓣膜逐漸失去其張力,症狀加劇迫使患者就醫。

  2、靜脈內壓持久升高:靜脈血本身由於重力作用,對瓣膜產生一定的壓力,正常情況下對其不會造成損害,但當靜脈內壓力持續升高時,瓣膜會承受過重的壓力,逐漸鬆弛、脫垂、使之關閉不全。這多見於長期站立工作,重體力勞動、妊娠、慢性咳嗽、長期便祕等。

  3、靜脈壁薄弱和瓣膜缺陷:靜脈壁相對薄弱,在靜脈壓作用下可以擴張,瓣竇處的擴張導致原有的靜脈瓣膜無緊密閉合,發生瓣膜功能相對不全,血液倒流。瓣膜發育不良或缺失,亦不能發揮有效的防止倒流作用,導致發病。

  精索靜脈曲張的病因

  1、提睪肌發育不全:這是由於先天性因素誘發,如果患者有先天性的症狀症狀,就會使得靜脈壁及其周圍結締組織薄弱或提睪肌發育不全,從而導致靜脈流通不暢,導致疾病的發病。

  2、睪丸內分泌功能障礙:這是因為如果患者出現這種症狀,就會引發睪丸內血流障礙,從而導致供氧不足,陰囊區域性溫度升高等症狀,慢慢的就會導致這種疾病的發作。

  3、長期站立或保持坐姿:如果患者長期站立或坐著,就可能使得精神靜脈不能正常的進行流通,從而導致疾病的發作。

  盆腔靜脈曲張的病因

  1、妊娠增加盆腔血管叢的擴張,尤其是妊娠後期,由於增大子宮及胎頭的機械性壓迫,常使盆腔靜脈曲張,特別是多次孕育及分娩創傷引起闊韌帶底部筋膜裂傷者。

  2、長期從事站立工作,盆腔靜脈壓力持續增高。

  3、 盆腔靜脈曲張的原因還包括子宮後傾後屈,子宮卵巢血管叢屈曲,靜脈迴流受阻。

  4、習慣性便祕影響直腸靜脈迴流,間接影響子宮陰道靜脈叢。

  5、情緒波動時通過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對血管的控制,引起正常血管生理的改變,造成盆腔靜脈淤血。

  溫馨提示:靜脈曲張的主要特點是血管突出面板表面,像蚯蚓一樣,彎彎曲曲,疙疙瘩瘩。早期患上靜脈曲張,沒有什麼過大的危害。但是如果不積極治療的話,後期可能帶來的危害將是很大的。因此一定要積極做好防治工作,避免給自身帶來過大的危害。

  靜脈曲張的偏方

  一、材料: 亞麻油、純植物花粉

  用法: 兩種材料按1:1 比例混在一起。攪拌均勻後,往靜脈曲張處塗抹。患者晚上睡覺前抹此藥,然後用紗布包上。第二天早晨,再將此藥洗掉。每天晚上使用一次,一般患者一個月內,靜脈曲張就會康復

  二、枸杞子泡酒每晚擦一次,半年就完全好了。

  三、 紅花、當歸、牛膝、川芎 每樣藥15克,大火煮沸小夥煮10分鐘,藥和水的比例是在1***藥***:40***水***。然後把藥水倒到洗腳盆***盆要小、深,水能過腳踝***裡腿搭在盆上薰,待水可以下腳了就開始燙了。燙後還有穴位按摩

  四、用熱毛巾簡單的熱敷小腿,待小腿熱了往小腿上抹上紅花油,用手搓熱點,用刮痧板由輕到稍重的手法刮靜脈曲張處,起疏通經絡改善血液迴圈的作用。待退微微發紅在按摩我一下所說的穴位 ,那就是膀胱經和陽陵泉穴,所以我的取穴方法是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和膀胱經上的委中***退後膕窩***和承山***承山穴是小腿伸直時出現人字形凹陷處***,委中和承山最好讓家人按摩或有真空罐拔。還有一個主要的穴位就是血海***在髕骨底內側緣上2寸,髕骨就是指我們膝關節上那個可以活動的似圓形的骨頭***。主管血。既然血不迴流就引血上行,也就是中醫講的“病在下者高取之”,每個穴位3分鐘。

  五、選大黃50克,搗碎後用紗布包起來,放入盆內,水煮沸15分鐘後倒入盆中,水量以淹沒腳踝骨為宜,用此藥水泡腳,每兩天更換1次大黃。

  六、紅花25g、懷牛膝20g、木瓜50g、透骨草20g、靈仙20g、伸筋草20g、乾薑10g

  川椒10g、延胡索20g、細辛5g、枳殼15g、桑枝15g、桂枝15g、雞血藤20g

  此方用來泡腳。確切的說是泡腿。應該用桶***最好是木桶***,沒有木桶,塑料的桶也可以,每次要提前把藥泡半個小時,然後上火煮***跟喝中藥時一樣的煮法***,然後把煮好的藥倒在桶裡,涼到可以泡腿的溫度,在把腳放進去。最好是泡到膝蓋的位置。一付藥可以連續泡三天腳。每次泡的時候在熱一下。

  七、方法:取桂枝50克,木瓜100克。水煎於每晚臨睡前泡足1次,每次30分鐘,藥液涼後可再加熱浸泡,1劑可連續使用2~3天,7天為1療程,最好在立冬後就開始。

  八、泡腳沒有完全能治療的方法,只能緩解。試試伸筋草40克,靈芝草3克,丹蔘5克,當歸6克,木香7克,甘草4克,艾葉4克,五加皮2克,五味子2克,雙花3克。具有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達到通經絡、活氣血、壯腎陽、舒筋骨的優點。並可以通過刺激腳部穴位,增加血液迴圈、益氣昇陽、四肢加力、改善血液迴圈。 養生益壽 枸杞葉或桑葉250G 泡腳也有益。

  九、1.七釐散1g,用枸杞子6g,煎湯送下,逐日2次。適用於血瘀阻絡之精索靜脈曲張。

  2.溫經湯:吳茱萸25g,當歸20g,芍藥15g,川芎15g,人蔘20g,桂枝15g,丹皮15g,生薑10g,甘草10g,半夏10g,麥冬15g。水煎服,逐日1劑,共取藥液300ml,早晚各150ml。

  3.通精煎:丹蔘15g,莪術15g,川牛膝15g,柴胡10g,生牡蠣30g,生黃芪20g。水煎服。

  4.茵陳30g,佛手、荔枝核、黃皮核、萆薜、燈籠草各15g,川楝子15g,青皮12g。水煎服。用於溼熱下注證。

  5.三稜、莪術、荔枝核各18g,青皮15g,川楝子、土鱉、臺烏藥、炙甘草各12g。水煎服。用於勞傷瘀阻證。

  十、推拿治療

  每晚睡前平臥,以右手食指和拇指緩慢推拿陰囊,以促進精索靜脈血液迴流。每次20-30分鐘,每晚1次。 十一、栓塞療法

  通過股靜脈或頸靜脈插管至精索內靜脈,注射硬化劑,如50%葡萄糖或複方五倍子注射液,每次5-lOml,使之硬化,或用可脫離的氣囊或金屬絲線圈等栓塞。

  十二、中成藥治療

  1.丹蔘片,每次3~4片,逐日3次。

  2.小金丹,每服1丸,陳酒送下,逐日1次。

  十三、薰洗治療

  1.輕度精索靜脈曲張,可用區域性冷敷治療,或用吊帶托起陰囊。

  2.藥物洗浴:當歸15g,紅花6g,丹蔘15g,水煎待溫,用毛巾浸溼外敷。

  3.黃芪30g,雞血藤30g,小茴香10g,丹蔘30g,紅花10g,羌活10g,水煎,薰洗區域性,每次30分鐘,逐日2次,每劑藥可用2~3天。

  十四

  ***1***八珍湯:川芎、甘草、白芍、當歸、熟地黃、人蔘、茯苓、白朮。明代《正體類要》方。功用:補益氣血。適用於下肢靜脈曲張並小腿潰瘍,患肢青筋隆起,小腿足靴區潰破,創面色蒼白,肉芽不鮮,日久不愈,證屬氣血不足者。

  ***2***十全大補湯:黨蔘、白朮、當歸、黃芪、熟地黃、白芍、茯苓、川芎、肉桂、甘草。金代《醫學發明》方。功用:補氣養血,活血生肌。適用於下肢靜脈曲張並小腿潰瘍,患肢青筋隆起,小腿足靴區潰破,創面色蒼白,少量滲液,日久不愈,證屬虛寒證者。

  十五、 黃芪***或五爪龍***60g,桃仁。皁角刺、青天葵各12g,紅花、升麻、川芎、枳殼、柴胡各10g,川牛膝、赤芍、蒲公英各15g,桑寄生30g。上方加生蔥根莖6個,生薑6片,煎後加米酒、米醋各50g。趁溫熱洗患處並泡浴患足。毎天2-3次,每次20-30分鐘。

  十六、 1薏苡仁100克、小米1斤。二者,放在一起熬粥喝。每天早晨,喝一兩碗此粥,堅持天天喝。以上三種方法,患者一齊使用,靜脈曲張症狀,可在半個月到一個月內,有明顯改善。

  2用紅花泡水。將一個大盆裡,放入10克紅花,再加入開水。患者,每天在熱水裡蒸靜脈曲張處,待水晾到身體可以接受時,將靜脈曲張處,放在開水裡泡,直到水涼為止。泡完後,用繃帶,將靜脈曲張部位勒緊,一個小時後解開。每天,按此方法做一次。

  3取中藥黃芪50克,本地小雞一隻。將二者,放在一起燉,可加入少量鹽,其他作料不放。連湯帶肉,患者在一個星期內吃完,也可一兩天內吃完。每個星期,按此方法服用一次。

  4金橘根30克,豬肚100-150克***洗淨切塊***,加水4碗煲至1碗半,以鹽少許調味,飲湯食肉,此方對於治療靜脈曲張有很好的作用。

  5黃芪20克,桃仁10克,小茴香6克,墨魚1條***約250克,洗淨切塊,連骨***,加水煲湯,調味飲湯食墨魚。 6桉葉適量,加水煎2小時去滓,濃縮成糊劑,先用艾葉水***1味艾葉煮水***洗滌瘡面,外搽桉葉糊劑後包紮。隔日換藥。

  7枸杞子泡酒,每晚擦一次

  十七、飲食方面 應多吃高纖、低脂飲食及加強維他命C、E的補充。保持正常體重。

  生活方面 避免長時間的站立、行走,長時間運動後要適當的放鬆;睡覺時可抬高雙腿高度,改正蹺二郎

  腿的陋習;不穿過緊的服裝,少穿高跟鞋。

  運動方面 靜脈曲張不宜過量運動,但要適量運動,如散步、騎車、游泳等運動方式。

  個人習慣 抽菸會使得血壓升高及動、靜脈受損,靜脈曲張的病人應立即戒菸

  十八、 食療祕方

  取舊麻袋50克,黑芝麻25克。將舊麻袋切碎洗淨,煎湯1碗,1次服下,每日2次,連用10天。

  治療小腿靜脈曲張的按摩方法

  小腿靜脈曲張是長期久坐或久立造成的,它的病理原因是膀胱經不通,這要求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有長期的打算。因為就像通下水道一樣,好多年造成的堵塞你就不可能一下子給打通,必須點一點地掏。 每天,一定要去點承山穴,兩側穴位都要點揉到,沒有四季和具體時間的限制,但是一定要堅持,首先打消追求速效的念頭。

  還有一個穴位要每天點按:湧泉。湧泉位於足底,在第一、二趾的趾縫和足跟聯機的上中1/3的交點處。方法是:握拳,用指間關節點。

  操作方法:每天用熱水泡腳20分鐘,然後點按兩側湧泉穴,每穴3分鐘,一定要以產生脹痛感為度。然後趴在床上,讓家人從腳踝開始沿著小腿後面向上推,要有一定的力度,要用掌根,推的時候要能讓被推者感到一種酸脹感,單方向反覆做15次。然後再點按雙側承山穴3分鐘。

  從中醫來講,靜脈曲張是因為有淤血,所以要活血化淤。下面我介紹一個家傳祕方:紅花、當歸、牛膝、川芎,各15克,半洗腳盆水,大約2公斤左右,量多了可以再加些藥。大火煮沸了之後再小火煮10分鐘。這個過程中要把藥水蓋上,儘量減少藥物的流失。煮好之後,先把小腿放在上面薰,一定不要燙傷。等感覺稍微有點燙的時候開始泡,直到把腳泡透,一摸感覺腳底很軟,而且摸著腳還覺得有點發燙時為止。

  泡完腳之後一定要做一個簡單的「足療」:從內側太溪穴向腳跟方向和拇指腳尖方向推。

  如果兩者結合起來,堅持使用不久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每天慢步一會兒,以不感覺累為度。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把腳墊起來大約10公分高,有利於血液的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