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膽囊炎是最常見的一種膽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時有膽結石,但無結石的慢性膽囊炎病人在我國也不少見。你清楚膽囊炎有哪些症狀表現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

  膽囊炎的症狀表現

  1、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的症狀,主要有右上腹疼、噁心、嘔吐和發熱等。急性膽囊炎會引起右上腹疼痛,一開始疼痛與膽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膽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續的時間往往較長,作呼吸和改變體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歡向右側靜臥,以減輕腹疼。有些病人會有噁心和嘔吐,但嘔吐一般並不劇烈。大多數病人還伴有發熱,體溫通常在38.0℃~38.5℃之間,高熱和寒戰並不多見。少數病人還有眼白和面板輕度發黃。當醫生檢查病人的腹部時,可以發現右上腹部有壓痛,並有腹肌緊張,大約在1/3的病人中還能摸到腫大的膽囊。化驗病人的血液,會發現多數人血中的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白細胞增多。B超檢查可發現膽囊腫大、囊壁增厚,並可見結石堵在膽囊的頸部。根據以上的症狀、體格檢查和各種輔助檢查,醫生一般能及時作出急性膽囊炎的診斷。

  2、慢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是最常見的一種膽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時有膽結石,但無結石的慢性膽囊炎病人在我國也不少見。慢性膽囊炎有時可為急性膽囊炎的後遺症,但大多數病人過去並沒有患過急性膽囊炎,由於膽囊長期發炎,膽囊壁會發生纖維增厚,疤痕收縮,造成膽囊萎縮,囊腔可完全閉合,導致膽囊功能減退,甚至完全喪失功能。

  膽囊炎的治療方法

  1、膽氣不舒型

  此型臨床最為常見,好發於氣鬱體質的人。常表現為每因情緒不暢或勞累而使脅痛加重或復發,脅肋脹痛,走竄不定,疼痛常因情志變化而增減,納食減少,噯氣頻作,大便時干時稀,或頭痛目眩。

  飲食調理可選擇陳皮、佛手、蘿蔔、西蘭花、黃豆、黑豆、山藥。粳米等。

  佛手雞內金粥

  佛手15克,雞內金15克,山藥50克,粳米150克。將佛手、雞內金加水500毫升,先煎20分鐘,去渣取汁,再加入梗米、山藥共煮成粥,粥成調味即可食用。

  2、膽腑鬱熱型

  好發於溼熱體質的人。常表現脅肋疼痛、胃脘脹滿灼痛,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乾口苦。

  飲食調理可選擇茵陳蒿、番茄、絲瓜秧尖、青筍、綠豆、玉米、豆腐等。

  絲瓜苗素湯麵

  掛麵80克,絲瓜苗、豆腐各適量。掛麵煮熟後放入絲瓜苗和豆腐,不放油、鹽,可用作主食。

  3、瘀阻膽絡型

  好發於氣虛體質、血瘀體質的人。常見於慢性膽囊炎反覆發作,脅肋疼痛、痛有定處而拒按、入夜尤甚,噁心,厭油,納少,胃脘脹滿隱痛,大便時干時稀。多是由於疾病經久不愈而致瘀血內阻,脾氣虛弱,運化失司。

  飲食調理可選擇山楂、黑木耳、洋蔥、墨魚、金槍魚、帶魚、蘿蔔等。

  山楂三七粥

  山楂10克,三七5克,大米80克,蜂蜜適量。將三七研為細末,先取山楂、大米煮粥,待沸時調入三七、蜂蜜,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劑,早餐服食。

  現在人們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飲食不規律,很多年輕人不吃早餐,或者晚餐吃得很多,這樣易於導致膽氣不舒,膽汁排洩失常而患膽囊結石、膽囊炎平時切忌暴飲暴食,飲食規律,宜定時定量,少吃多餐,不宜過飽。宜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多維生素的易消化食物。應控制多油食物的攝入,少吃油炸食品,戒菸限酒,不吃生冷不潔食物。此外,保持情志舒暢,避免精神刺激,規律進行體力勞動與體育鍛煉也對防治膽囊炎有益。

  慢性膽囊炎中藥偏方

  金錢草柴胡治慢性膽囊炎

  【功能主治】主治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證見上腹部間歇作痛,右脅疼痛尤劇,或嘔吐苦水,或噯氣、泛酸、噁心,舌苔薄白,脈弦。

  【偏方組成】金錢草30克,柴胡、枳實、白芍、鬱金、烏賊骨、浙貝母各9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並可隨症加減。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29例,其者痊癒18例,好轉10例,無效1例。痊癒18例中慢性膽囊炎11例,膽石症7例,追訪2年,未見覆發。

  柴胡百合治慢性膽囊炎

  【功能主治】疏肝、清胃、活血。主治慢性膽囊炎。適用於肝鬱氣滯,中焦溼熱之患者。

  【偏方組成】柴胡、百合、鬱金、丹克各15克,川楝子、黃岑各10克,金錢草30克,烏藥1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若胸背痛甚者,加瓜蔞殼、薤白各15克;噯氣頻愈,加陳皮、廣木香各10克;泛酸者,加烏賊骨10克;若有黃疸者,加茵陳20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21例,其中痊癒14例,好轉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2%。

  柴胡川楝子治慢性膽囊炎

  【功能主治】疏肝利膽。主治慢性膽囊炎。

  【偏方組成】柴胡、金錢草、生山楂各15克,川楝子、枳殼、青蒿、黃芪克12克,陳皮、香附山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服。

  【加減】如大便於結者,加生大黃10克;噁心嘔吐者,加竹茹12克;伴有結石者,加海金沙30克、雞內金20克;疼痛明顯、感染嚴重者,可適當配用部分西藥。

  【病例驗證】劉某,男,47 歲。上腹部脹痛、鈍痛6年餘,時輕時重,噯氣頻作,食慾不振,且大都因生氣著急、勞累或飲酒或進食油膩食物後復發。近因情志不舒和飲酒過多又復發。疹斷為慢性膽囊炎,證屬盯鬱氣滯、溼熱蘊結、肝膽不利。用此方加大黃10克***後下***、鬱金12克。四劑後腹脹大減,大便轉溏。此方去大黃,再進5劑,諸症消失,B超正常。隨訪2年未復發。

  生地首烏治慢性膽囊炎

  【功能主治】養肝柔肝,疏肝利膽。主治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證屬肝陰不足者。臨床脅痛隱隱、體倦乏力,口乾咽燥,頭暈目澀,舌質紅、體瘦小,苔薄黃或少苔,脈弦細為特徵。

  【偏方組成】生地12克,首烏9克,枸杞9克,茵陳12克,虎杖12克,生大黃6~9克***後入***,生山楂12克,雞內金3克***研粉分吞***,麥芽12克,玫瑰花3克,佛手6克,綠萼梅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92例,其中痊癒49例,好轉3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