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什麼參加國防教育

  大學生是國防建設的後備力量,通過學校國防教育所積澱形成的道德行為、意志品德,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大學生接受國防教育的意義,歡迎閱讀。

  大學生接受國防教育的實際意義

  《國防教育法》指出:

  “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高校開展以學生軍訓、軍事理論課教學和課外多層次多樣式國防教育活動,是按照國防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適應我國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和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需要,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搞好高校國防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 學生是國防建設的後備力量,隨著軍事高科技的飛速發展,未來戰爭是技術的抗衡,是人才的較量。而這些人才的培養,僅僅靠軍隊院校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依靠地方院校來培養。青年學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生動最具活力的群體。他們的素質高低,國防觀念的強弱,將對社會起到巨大的“輻射”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公民絕大多數受過大、中學校教育,據2003年統計表明,全國有1100多所高等院校和11500多所高階中學按照要求開展了學生軍訓,800多萬學生接受軍事訓練及軍事理論基礎教育。因此學生軍事課開設將在全體公民中形成越來越大的覆蓋面,作為後備兵員的儲備,對改善現代軍隊兵員文化、科學技術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1、在大學生中開展國防教育是世界各國為了加強經濟建設,發展後備軍力量的總趨勢之一。 鄧小平同志反覆強調,軍隊建設一定要服從國家整個建設的大局。他認為軍隊建設與國家經濟建設必須協調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但現代化有先有後,有了比較好的基礎,軍隊建設才能搞上去。

  2、在大學生中開展國防教育是適應現代高科技戰爭。高技術戰爭需要高技術武器,而高技術武器更需要高素質的官兵。善軍隊官兵知識結構,加強部隊訓練,促進幹部隊伍的專業化、知識化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對大學生的國防教育。大學生文化素質相對較高,接受能力強,平時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戰時就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從而保證戰爭的勝利,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提供保證。

  3、在大學生中開展國防教育是提高學校教學效果,整頓校園秩序,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培養四有人才的一項重要措施。

  大學生開展國防教育的目的:

  增強大學生乃至全民的國防意識和國防精神。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普及和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對於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