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教育活動反思

  幼兒期作為個體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加強對小班幼兒健康活動的實施,既能夠幫助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又能夠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綱要》對於教育內容的選擇有明確的原則: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力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自主地滾對於小班的孩來說是有經驗的,也是比較容易的,因此,我藉助墊子來讓孩子們連續地滾,這樣就在孩子們原有的水平上增加了挑戰性。因為墊子表面是軟的,在上滾增加了難度,同時有了墊子也就意味著滾動的時候沿著直線滾,無疑又給孩子們帶來了挑戰。

  但只要是在孩子們能力範圍內的挑戰,孩子們越感興趣。畢竟是第一次,有的孩子們難免會有生疏的動作,於是老師的手把手引導是本次活動的關鍵。在活動中,練習的要領我同樣採用兒歌的形式,即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又把枯燥的動作要領解化成朗朗上口的語言,使孩子們更好地關注到,為他們掌握要領更有效的練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鞏固環節:藉助遊戲,進一步練習、鞏固翻滾的要領,體驗活動的樂趣。

  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是《綱要》對於健康活動的一個要球。而遊戲的方法永遠是孩子們最喜歡和最願意接受的。藉助遊戲《刺蝟摘果子》來進一步讓孩子練習翻滾的動作是本次活動的高潮。如何讓孩子們更大程度地進入遊戲活動更是關鍵。

  因此,我首先創設情景:幫兔媽媽摘果子來吸引孩子們,讓孩子們從練習滾動的環節自然轉入到鞏固練習環節。而是否有效掌握、領會遊戲的規則又是遊戲成功的首要條件,因而我又通過兔媽媽講解規則——老師借用兔媽媽的話講解規則的兩次講解,有效地讓孩子關注到了規則,從而能正確地開展遊戲。同時在這個環節中,兔媽媽自然地介入遊戲活動,不但有助於遊戲的真實性,而且大大解決遊戲時老師關注孩子們程度,正是如此“雙管齊下”的方式,鞏固練習的環節順利、有效,孩子們成功地體驗到了遊戲的樂趣!,

  同時,在活動中我積極實施“各領域的內容有機聯絡,相互滲透”的原則,讓孩子們在數一數中轉動關節、讓孩子們找一找、動一動的探索發現、請孩子們按顏色種類放置果子、引導孩子和兔媽媽說謝謝等禮貌用語,注重孩子全方位發展。當然,在活動中還是有一些細節值得我們再去推敲和思考的,因為細節的處理的好,對活動的有效起著更大的作用。

  “讓孩子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是健康領域的一個目標,而培養孩子動作的協調和靈活要我們教師平時的一個個有效教學活動的實施來達成。但可能我們縱多的教師都有懼怕開展體育活動的現象,因為這是相對其他領域來說是比較開放的活動,相對來說對孩子的“收放自如”實施較其他領要難!而我通過以上活動的實施,在這個問題上有了較大的收穫:創設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平臺,引導孩子有效地鍛鍊。

  因此,我們在設計健康領域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到這一點,這樣你的活動才會有成功的可能,孩子們才能在成功的活動中有所收穫!

  篇2

  一、 設計思路:小班幼兒剛入園,吃飯時,我請幼兒去洗手,他們會有各種理由不去洗,“我洗過手了,我在家裡洗的。”“圖書是乾淨的,不髒。”“衣服不髒,媽媽剛給我換的。”“玩具多漂亮呀,不髒。” 當我告訴幼兒這些東西是髒的,洗乾淨的小手摸到它們也會變髒時,幼兒會聽從我的建議去洗手,但同樣的事情、同樣的理由以後還會出現。用小毛巾擦一擦,把幼兒認為乾淨物品上的“髒”東西從隱蔽的狀態顯現在眼前,幼兒真正理解了“髒”的概念,才會把老師的要求,轉化為自己的願望,有效地轉變自己的行為,養成愛洗手的習慣。

  二、活動名稱:該不該洗手

  三、活動目標:

  1、知道周圍的許多東西是不乾淨的,許多髒東西是看不見的,吃東西之前願意洗手。

  2、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人,願意與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四、活動準備: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溼毛巾;玩具、圖書等物品。

  2、剛剛洗過手,分三組坐在桌旁,看圖書、玩玩具、聊天。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