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湯去溼熱有效祛溼湯的做法

  人體容易感受外來溼邪的侵襲,出現渾身無力、舌苔濁膩、脾胃不合、食慾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噁心等,中醫稱此為溼熱病。廣東非常流行喝湯去溼熱。那麼什麼湯去溼熱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效祛溼湯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有效祛溼湯的做法1、雞骨草湯

  材料:雞骨草5克、豬橫鶪80克,姜1片、蜜棗半粒。

  做法:先把雞骨草、豬橫脷清洗乾淨,然後把全部材料一起放進燉盅內,猛火燉夠3小時,待燉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溫馨提示:雞骨草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沖洗掉雞骨草上的泥沙和雜質。

  評點:湯清甘甜,倒沒有一點中藥味,是廣東傳統的清熱去溼湯水,據說可以清肝火、健腸胃。

  有效祛溼湯的做法2、水蛇茯苓湯

  材料:土茯苓10克、水蛇仔50克、紅棗兩粒、姜1片。

  做法:水蛇當刂好切段,洗乾淨,飛水***用熱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後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紅棗、薑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燉盅,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溫馨提示:買時要區分“水蛇”和“泥蛇”,泥蛇皮色較黑。它們外貌非常相似,但燉湯效果有很大區別,水蛇湯色清澈鮮甜。燉湯水蛇最好選幾兩重的小蛇,更易出味。

  評點:湯水較滋補,蛇肉鮮甜,味道比很多燉湯要飽和。

  有效祛溼湯的做法3、板藍根豬腱湯

  材料:板藍根8克、豬腱60克、姜1片、蜜棗半粒。

  做法:清洗豬腱***即豬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板藍根片,然後把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猛火燉3小時,保溫至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溫馨提示:豬腱肉質嫩滑,經過燉煮以後稍帶肉質纖維,頗有咬頭,蘸點豉油來吃是不少男士的至愛。

  評點:湯色深沉,中藥味道也比較濃,怕喝中藥的人可能相當抗拒,但喝了以後喉嚨很舒服。

  有效祛溼湯的做法4、乳鴿枸杞湯

  材料:乳鴿、山藥、茯苓、枸杞、桂圓、蓮子、紅棗、薏苡仁。

  做法:老火燉3個小時。

  溫馨提示:山藥、茯苓不要在藥店買,做好菜市場新鮮的,鴿子用老鴿子都很好。

  有效祛溼湯的做法5、斑魚湯

  材料:淡菜50克***洗淨***,淮山藥100克,肇芡實50克,山斑魚約250克***用隔渣袋包好***。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3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清肺熱,除痰火,利尿去溼。

  適應症:肺臟燥熱,口淡舌白,喉癢,小便色黃,大便不暢等。

  有效祛溼湯的做法6、沙丁魚湯

  材料:大豆芽菜200克,節瓜1個,沙丁魚***或大眼雞魚***約250克,生薑4片。

  製法:清水適量,煲約1小時,調味飲用。

  功效:清熱解溼,預防喉炎。

  適應症:身體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