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心理健康計劃總結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們開始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並採取許多積極有效的措施來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本學年,我校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根本目的,在全校小學生中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各種方式,多種渠道進行指導和教育,逐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糾正不良心理。現將本年度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情況作如下小結:

  一、加強領導,分工合作。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由德育處主抓,把具體分配落實到各個條線相關老師,再由各負責老師具體抓好分管工作。各班主任抓好每班個案的輔導及隔週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關注特殊學生,經常找這些學生談心,跟他們進行心理溝通。學校心語小屋、悄悄話信箱由專門老師負責,熱情接待來訪學生。

  二.開展好各項輔導工作。

  1.開設心理健康課。每週四雙週為心理健康,單週為健康教育。因為心理健康暫時還沒有一定的教材,經大家的討論,決定以年級組為單位,自行編寫教學內容,每個老師編寫幾課,然後組織起來研討修改,最後才定為共同的教學內容。各任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隨機應變,採取恰當的教學手段,使心理健康課更貼近學生,使心理健康課不再成為一門課,而是成為一種輕鬆愉悅的相互交流。

  2.學校教育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德育教育與學校心健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學校德育隊伍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牢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理論和方法,在開展各項德育工作的同時,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開展主題隊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已,悅納自已,學會調控自我,能夠克服心理困擾,提高承受挫折、知應環境的能力。

  3.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能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有計劃地逐步建立一支以班主任為骨幹的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有機會就開展一些心理知識的講座與培訓,並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列入學校師資培計劃。

  4.開展好個案研究。

  班主任是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的主力軍,每個班都有一些特珠的孩子,這些特殊的孩子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轉變得了,所在在這個方面,班主任就承擔起了輔導與疏通的責任。他們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靈活地採取有效的措施,及時地記錄與學生的談話內容,並進行跟蹤性記錄,每隔一段時間就與學生談一次心,這樣跟蹤性的輔導,使個案輔導相對較具有成效性

  5.開展好心理諮詢

  學校建立了“心語室”,每天對學生開放,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了煩惱就可以到心語聊天室去坐坐。但實際上,學生能有勇氣直接向老師說出心裡的人不多,考慮到這一點,學校讓學生把心理話寫下來,投到悄悄話信箱中,輔導老師就可以通過回信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這樣就避免了學生的緊張與不好意思。

  6.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家長會,最近的一次家長會還針對如何進行家庭教育進行具體生動的講解,這無疑是架起也學校與家庭的橋樑,對學生的心理成長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從學生的反響中可以看到,家庭對他們心靈上的影響中相當大的,所以,家長學校就針對這些問題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讓他們對自已的孩子有了進一步瞭解。

  篇2

  一、指導思想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貫徹“以預防和發展為主,以干預和諮詢為重”總體發展思路。通過對特殊學生心理現象的解析,增強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實效,進一步推進普及心理常識、傳授心理調適方法、介紹心理保健途徑的工作,逐步做好“五個堅持”,即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堅持普及教育與個別諮詢相結合、堅持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堅持解決心理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年上一個臺階。

  二、主要目標

  1、樹立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其維護心理健康的自覺性。

  2、增強學生心理衛生知識,提高他們自我心理保健的能力。

  3、養成學生心理衛生習慣,形成其良好的心理品質。

  4、建立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三、具體措施

  1、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輔助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傳授心理健康的知識與方法。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一條主要途徑,我校在職業年級開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確定教學內容,設計教案,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2***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教育。比如,針對新生不適應職校生活,脆弱、過分依賴的問題,舉辦“如何適應學校的新生活”的專題講座;對學生青春期心理比較複雜的特點,舉辦“成長中的女孩”、“和女生講句悄悄話”等講座等。幫助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常識,掌握一些心理自我矯正方法,有效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

  ***3*** 團體諮詢:對那些有相近或相似問題、疑慮的同學集中起來,利用團體成員之間心理相近的優勢,互訴煩惱,共商對策,減少凝慮,減輕心理負擔,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助人自助。

  2、面向個體學生的心理輔助

  ***1***創設心理諮詢室,進行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學校建立了心理諮詢室,整體格調整潔、溫馨、舒適。心理諮詢室本著平等、尊重、保密、傾聽的原則,熱情接待每一位來訪學生。諮詢內容涉及到學習和生活問題、人際交往、情緒與行為、就學與就業、友誼與愛情等方方面面。在諮詢教師的幫助下,轉化一些學生的不良心理,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2***架設“知心藍海貝熱線”。一些學生對心理諮詢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進了心理諮詢室,即存在心理疾病、心理障礙,也有的同學性格靦腆、害羞,生怕進諮詢室被其它同學嘲笑。另一方面心理諮詢室也會受到時間、地點等條件限制,每次接待來訪者的人數畢竟有限。

  針對這些情況,除加強宣傳教育外,心理老師、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架設起“知心藍海貝熱線”,一個電話,一條簡訊,讓更多的同學能無拘無束地充分傾吐心中的煩悶,幫助解決心中的困惑。

  3、面向全體又有助於個體的心理輔助

  ***1***營造良好的“心育”環境,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建立溫馨教室,彰顯班級的個性與努力目標,營造輕鬆的學習環境;通過宣傳窗、黑板報和知心藍海貝導航廣播、環保小隊等學生社團的建設,以及體育節、藝術節、遊戲節、美食節等的舉辦,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通過師德承諾活動,優化人際關係,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生生關係、師師關係,使學生在和睦的人際關係中感受自我價值。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強化“心育”的整體實力。

  加強對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一全員培訓,採取網上學習、聽專家講座,查閱資料等形式進行。二骨幹培訓,組織心理教師、班主任和骨幹教師等參加業務培訓會以及到外校取經學習。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能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教育每一位學生,用良好的心態、人格去影響和感染每一位學生。

  加強對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我校學生家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些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吃穿,至於孩子的心理品質、困惑、煩惱等卻很少關心或不知如何去關心,所以加強對家長的“心育”顯得非常重要。利用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家長座談會等各種途徑,採取不同形式,堅持不懈地向家長提出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3***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在學科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徑,也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保證。倡導教師在所有學科的教學中滲透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要隨機反映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和諧、活躍、平等、歡快和有激情的課堂氣氛,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活潑地學習。

  ***4***重視心理問題個案的記錄與分析,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借鑑。心理輔導教師及班主任要重視對日常工作中所碰到的典型個案進行記錄、整理和分析,重視日常的工作積累,為教育教學工作和心理教育研究提供典型資料。

  篇3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1、心理知識講座。我校定期開展心理知識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誠然,個別生在心理健康發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別的教育和幫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往往由於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髮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於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有的還採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並非只是個別學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開展心理知識講座,使全校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個別諮詢與輔導。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識講座的基礎上,我校開設心理諮詢室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使教師和學生在心理輔導室內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於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並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在個別諮詢與輔導中,心理輔導老師做好相關的記錄,耐心的為學生給予指導。特別是期中考試前後,學生面對自己的考試總會有許多的憂慮,心理輔導老師就予以勸慰,疏導,減少學生對考試的恐懼或憂慮,並幫他們認真分析得失。

  3、心理教育的學科滲透。我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並不是孤立地進行,而是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滲透起來,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語文學科中進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課中進行心理教育的滲透等,讓學生並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4、利用“紅領巾”廣播站為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搭建平臺。學生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通過信箱和老師交流,比較普遍的問題利用廣播站的“星星迴音”進行解答,實時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同時也邀請部分同學到“快樂小屋”進行單獨交流,利用些特殊的節日加強對學生的愛心教育,比如:學生自己作的“愛心卡”“感恩卡 ”等。讓他們懂得家人或別人對你的服務和關心要知道感恩。孩子們對活動的熱情很高,也得到了教育家長反映很好。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才,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為了培養心理健康的人才,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還將不斷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