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如何合理安排生活

  高考正在臨近,很多考生都不知道在最後的幾天應該如何安排,想看看書,卻又看不進去;想多娛樂娛樂,又擔心對考試有影響;什麼多不做又覺得浪費時間……抱著複雜的心情最終是越想越鬱悶,有時候還會招來心理疾病。那麼在高考的最後三天,我們應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呢?跟著小編來具體看看吧!高考前合理安排生活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帶你瞭解下吧,希望你喜歡!

  高考前合理安排生活方法①

  每天早晨用熱情的、充滿活力的口吻對自己說:“我的狀態很好,我很快樂。”“我行!捨我其誰?”良性的心理暗示作用能讓自己的水平正常發揮。

  高考前合理安排生活方法②

  每天留出30—60分鐘時間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或與家長、好朋友聊天。這種聊天以放鬆情緒,獲取快樂為目的。

  高考前合理安排生活方法③

  按平時的作息時間表複習、休息、睡覺,不要做大幅度的調整,包括考前一兩天。

  高考前合理安排生活方法④

  克服對焦慮的恐懼。因為複習的時間太長,時間上和體力上的大消耗量很易造成懈怠或緊張情緒,所以有焦慮心態是很自然的。我們承認焦慮是不可避免的,學會接受它,習慣它,而不是害怕它,也別老想著控制它。其實,緊張能讓人精神集中,對複習和考試都很有利。

  高考前合理安排生活方法⑤

  以平常心對待高考。不要反覆問自己是否複習充分,是否處於臨戰狀態,狀態是否最佳,一切順其自然。把高考看作是一次模擬考試,並告誡自己:讀書的機會多的是,成才的機會也多的是。

  高考前合理安排生活方法⑥

  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內容。以梳理知識網路為主,把重點內容像看電影一樣想象一下,瀏覽模擬題和錯題本。

  高考前合理安排生活方法⑦

  不要把自己看成是特殊的人,也不要指望家人重點照顧自己,因為越是被照顧越是容易產生病態心理。懷著一顆平常心,做一個平常人。所以,與家人或朋友有情緒衝突時,要剋制自己。

  高考前合理安排生活方法⑧

  考前三天,不要大休、大玩,要讓自己保持一定的緊張感。

  高考前合理安排生活方法⑨

  注意調節身體狀況,防病治病。每天參加適度的運動,但不可參加大運動量的專案,也不要看情節較複雜或使自己感情太投入的電視劇,使注意力分散。注意按高考時間調整生物鐘。

  高考前合理安排生活方法⑩

  考前必須熟悉考場。內容包括,考場離家有多遠,使用什麼交通工具最安全、可靠、快捷?路上需多少時間?自己的座位在哪?座位靠牆還是靠門?音箱距自己多遠?風扇或空調會不會直吹自己?熟悉這些情況會給你帶來信心和安全感。

  以上內容,相信大家對於高考前三天的安排都應該有所瞭解了。小編提醒大家,高考是我們一生中的大事情,一定要謹慎對待,但也不要給自己太過多的壓力,過大的壓力反而會導致反效果。希望大家能夠有所領悟。

      孩子學習成功的祕訣

  01 掌握時機

  老人的頭腦在早晨比較清醒。加拿大貝克萊斯特健康科學院的羅特曼研究所曾對一組60至82歲的老人開展測試,發現他們在上午8:30至10:30之間較易集中精神、排除干擾,而到了下午1點至5點,他們的表現就會下降。核磁共振也顯示,到了下午時分,這些老人的腦袋就“閒置”起來、轉到了所謂的“預設模式”,這時的他們往往耽於遐想。而相比之下,年輕成人腦中和維持注意有關的區域在午後仍舊十分活躍。

  不過,為了使自己的努力得到最大回報,年輕人也不妨對自己的學習時間規劃一番。另一項研究指出,年齡在十六七歲的女孩,如果下午3點學習,她們對材料的記憶就比較牢固,而如果在晚上9點學習,記憶的效果就比較差。不過,如果學的是包含動作的技術,那就是在晚上效果更佳了。德國弗賴堡大學的克里斯多夫·尼森***Christoph Nissen***解釋說:“這個結果表明,下午比較適合學習語言,晚上適合學習鋼琴和其他樂器。”

  學習的時機為什麼重要?我們知道,在學習新知和技能之後,可以用睡眠來鞏固記憶。尼森認為,在學習和睡眠之間可能有一個“關鍵時期”***critical window***,且動作學習的關鍵時期或許比其他型別的記憶要短。至於成年人是否能像青少年一般從這個關鍵時期中受益,這一點還不清楚。“事實證明青少年的學習能力較成年人強、睡得也更好。”尼森說。

  02 考考自己

  普渡大學的傑弗裡·卡爾皮克***Jeffrey Karpicke***曾用一項重大研究證明了自我測試的重要作用。他讓學生學習40個斯瓦希里語單詞,一部分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反覆回憶這些單詞的意義,他們在一週後的測驗中平均記起了80%的單詞;另一部分學生只是細讀單詞、並未主動測驗自己,他們平均只記起了36%。這以後的其他研究也指出了同樣的觀點:自我測試的效果要超過一些常見的學習策略,比如畫泡泡圖來歸納一段文字的大意之類。

  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太過辛苦,不要灰心。威廉姆斯學院的奈特·康奈爾***Nate Kornell***和同事發現,要提高學習成果,重要的是努力回想學過的內容,至於是不是想得起來倒在其次。與我們想當然的觀點不同,檢視正確答案大大有助於日後的回憶,作用和你憑自己努力回憶不相上下。

  “這個發現相當使人意外。”康奈爾說,“研究記憶的人向來認為,在問題和答案之間隱藏著一條條‘通路’。他們還錯誤地以為,學習者只有自己走通這些道路,才能學到最多,如果中途放棄或者走了岔路、接著直接去翻看答案,學習的效果就會打折。但事實並非如此。”他的發現指出,我們必須對記憶的工作機理重新思考。同時,這個發現也給那些偷懶的學習者送去了希望。

  有的時候,一些人會強迫自己學習,這種學習方法肯定是錯誤的。我們要為不學而學,要懂得學習不是一件很難得事情,只要自己稍微的努力一下,不經意間就可以把知識的精髓掌握住。如果總是強迫自己學習,那麼肯定學不到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