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食對寶寶的危害主要體現有什麼

  一到了夏季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胃口大減。而有些寶寶會導致偏食挑食的情況。那寶寶偏食有什麼危害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偏食對寶寶的危害,希望能幫到你。

  偏食對寶寶的危害

  1、營養失衡

  寶寶需要的所有營養就像一塊蹺蹺板,只有多樣化的食物均衡,才能讓營養蹺蹺板保持平衡,確保寶寶健康快速的生長髮育。魚、肉、蛋、奶、蔬菜、水果、穀類中的營養各有側重,只有每天吃足這7類食物才能保障寶寶獲得充足、均衡的營養。但調查顯示,偏食寶寶這7類食物吃得少,更有些寶寶不愛吃其中的2-3種,他們的營養蹺蹺板當然會出現失衡狀況。

  2、腸胃功能不良

  偏食寶寶往往邊吃邊玩,吃一頓飯常常超過一小時,不僅影響營養的攝入,甚至會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

  3、體重不達標

  偏食寶寶營養攝入不足,生長髮育容易出問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攝入不足,體重偏輕,長高速度也減慢。研究發現,偏食寶寶的低體重發生率是飲食正常寶寶的2倍。

  4、影響智力發育

  研究發現,正常寶寶的智力發育指數要比偏食寶寶高14分,偏食寶寶還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5、抵抗力差易生病

  由於飲食不均衡,偏食寶寶不能很好地從食物中獲取營養來提高免疫力,因而更容易生病,經常會感冒發燒。另外,偏食寶寶也容易患貧血、佝僂病等營養缺乏相關的疾病。

  6、出現極端性格

  媽媽們可能不知道,各類食物在寶寶的性格發展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營養不平衡很可能促使寶寶形成極端性格。研究表明,幼兒時期營養不良的寶寶與營養良好的寶寶比較,更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此外,家長經常用威脅、責罵等方法逼迫寶寶吃東西,這樣不僅不能糾正寶寶偏食,還會使寶寶產生逆反心理,長此以往使親子關係變得緊張。

  巧用小妙招糾正寶寶偏食

  巧用寶寶好奇心

  在餐桌上,如果有寶寶不喜愛吃的食物,那麼先不要強迫寶寶去吃這種食物,以免寶寶對該食物有抗拒心理,寶寶還小,他們還不能懂得“營養”是什麼意思。我們要做的是用好寶寶的好奇心,比如可以在寶寶面前津津有味地吃著他不喜愛吃的菜餚,並且跟伴侶交流對菜餚的正面感受,特別是關於口感方面的,幾次之後,寶寶就會對該食物多了一份好奇心,同時為了加入爸爸媽媽的聊天中,開始吃他原來不愛吃的食物了。

  不要給寶寶過多選擇

  在每次進食的時候,不要出現太多不同類別的菜餚,即使是大人,喜愛的東西也會不自覺地多吃點兒,寶寶的胃口不大,如果喜愛的東西太多,他自然會排擠那些他不喜愛吃的。要讓寶寶吃下他原先不愛吃的東西,那麼就要把“干擾項”儘量除去,餐桌上只出現兩三個選項,最好的搭配是一個寶寶原來就喜愛吃的,但量不多,另外是寶寶不喜愛吃的,但你想給他吃的,讓寶寶在沒有太多選擇的情況下進食。如果你問寶寶:“寶寶,今天想吃什麼?”寶寶的回答肯定是他熟悉的食物。如果你換一種方式問寶寶:“今天晚上想吃南瓜粥還是玉米粥?”讓寶寶只能在這兩種食物中進行選擇,他的餘地就小了。當然,媽媽們不會真的只准備這兩樣食物,寶寶的口味還是要照顧的,不用多,有一種他喜歡吃的東西做搭配就夠了。

  正確估計寶寶的進食量

  寶寶雖然活動量大,但胃口小,我們不能對他們的食量有太高的期望值。事實上,有時寶寶吃掉一個雞蛋餅,就已經能夠為他提供足夠的穀類和蛋白質了。如果你還是很擔心,那就採取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

  讓寶寶嘗試動手的快樂

  寶寶都喜歡做媽媽的小幫手,當你在廚房忙著準備飯菜時,可以讓寶寶適當地“勞動”一下。例如開冰箱自己取酸奶、幫媽媽拿蔬菜、攪拌冷盤等。儘管很多人認為對於寶寶來說,廚房裡的危險太多,應該讓寶寶遠離廚房。但事實上,如果父母在做飯時能照看到寶寶,並且教給寶寶避免危險的方法,廚房也不失為寶寶的一個快樂天地。在這裡,既充實了寶寶的遊戲,又培養了他勞動的興趣,在吃飯時他還能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或許那個時候,寶寶就不會挑剔食物的種類,而只專心品嚐他參與勞動後的食物變得多麼美味了。

  遊戲引導

  每個寶寶都喜歡做遊戲,在遊戲中扮演著生活中不能扮演的角色,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的這一特性寓“飲食”於樂,在遊戲中完成寶寶對新食物的嘗試。例如在進餐前專門挑選一些與飲食有關的兒歌,通過兒歌引導寶寶吃青菜。“小白兔,白又白,愛吃蘿蔔和青菜”、“老奶奶拄柺杖,愛吃韭菜炒雞蛋”等等,潛移默化中改變寶寶的不良飲食結構。曾經有個媽媽為了讓寶寶吃胡蘿蔔,就編了一個好長的故事告訴寶寶,胡蘿蔔來自火星,寶寶可是個天文愛好者,這樣一來,立即喜歡上吃胡蘿蔔了。

  寶寶偏食媽咪藥注意餵養

  出錯的餵養方式:不吃或過食雜糧

  精細食物也未必好。食物太過於精細,往往容易造成孩子便祕,所以孩子的膳食結構中應該保留雜糧。有的媽媽則相反,將雜糧作為每餐必備食物,讓孩子吃了不少,其實難以消化的雜糧對於腸胃還很淡薄的寶寶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一下子餵養這麼多粗糧,孩子消化不良,自然胃口難開。

  寶寶健康吃雜糧,最好的方式是煮玉米、蒸紅薯,或者吃全麥麵包、玉米饅頭、高粱饅頭等。如果要煲粥,也不要煲一大鍋雜糧粥,而是在白粥中加入少許燕麥,這樣寶寶更容易接受。

  出錯的餵養方式:調味料下重了

  過早地在飯菜中加糖、鹽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口味,孩子以後容易形成重口味,甚至可能出現大人覺得味道剛好的飯菜,孩子會因為太淡而不喜歡吃。

  媽媽們在新增輔食的時候一定要控制調味品的用量,1歲前不加鹽,少加甚至不加糖, 2歲前不加味精。在烹飪中要少放調味料,孩子味覺十分敏感,讓他們嘗試多點食物原始的味道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孩子天生嗜甜,對甜類調味品特別熱衷,建議媽媽們除了平常飯菜要少放糖之外,把糖放在他的視線範圍外,慢慢的孩子對糖的關注度也就不那麼高了。

  除了糖、鹽之外,還有一種調味料媽媽也要特別留心:橄欖油。橄欖油現在被推到一個極高的地位,受此影響,媽媽們也更願意用橄欖油烹調食物,特別是炒菜。但這並不是橄欖油的健康吃法。

  一般來說,橄欖油就是用來做色拉、拌麵條的,炒菜不能用,因為它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最好不要加入到孩子的日常飲食中,就算是大人也要少吃。土生土長的中國孩子還是吃國產的植物油更好,各類油換著吃,也更合理。

  出錯的餵養方式:菜式單一重複

  或許是因為工作繁忙,下廚時間非常有限,或許是因為烹飪技術有限,有的媽媽端到寶寶的菜式好像永遠都是那麼一兩種。將心比心,不要說是孩子,就是大人餐餐吃差不多的菜式也真夠煩的,想讓孩子多吃飯,媽媽們真要花點心思才行了。

  首先可以讓菜式鮮豔化。不是依靠色素,而是借用食材的天然顏色,讓菜式呈現漂亮的效果:紅彤彤的番茄,鮮豔多彩的甜椒,綠油油的蔬菜,紫色的甘藍……這些食材經過巧妙的搭配,能夠像彩虹般美麗,相信沒有孩子能拒絕美麗的菜式。

  其次就是菜式多樣化,一個雞蛋的做法真的可以很多,犯不著讓孩子天天都吃白煮蛋。媽媽們可以上網或者查閱烹飪書籍,看看一些簡易菜式的做法,讓孩子眼前一亮,會讓他們多吃兩口飯。

  如果媽媽們有時間,還可以去買一些形狀模具,可以將食材做成各種形狀,愛心、星星、小熊等等,這樣做出來的菜完全符合寶貝們的年齡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