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是什麼

  在季節更替的時候如果出現突然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扁桃體上可見點狀或片狀分泌物的症狀,就應該引起警惕,因為這有可能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猩紅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猩紅熱為又稱第二病,由A屬***乙型溶血性***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其臨床特徵為突然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扁桃體上可見點狀或片狀分泌物。疹退後退疹後一週內開始脫皮,脫皮部位的先後順序與出疹的順序一致,脫皮持續2~4周,嚴重者可有暫時性脫髮。少數患者患病後由於變態反應而出現心、腎、關節的損害。

  猩紅熱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尤其是冬春之季發病最多,主要通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來傳播的。皮疹為猩紅熱最重要的症候之一。本病多見於小兒,尤以5~15歲居多,潛伏期為2至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因此,對小兒要尤為注意防範猩紅熱的產生。

  猩紅熱有哪些症狀

  猩紅熱在起病時會出現突然高熱、頭痛、咽痛、噁心、嘔吐等症狀,一般可分為:前驅期、出疹期、恢復期。

  1、前驅期

  大多驟起畏寒、發熱,重者體溫可升到39~40℃,伴頭痛、咽痛、食慾減退,全身不適,噁心嘔吐。嬰兒可有譫妄和驚厥。咽紅腫,扁桃體上可見點狀或片狀分泌物。

  2、出疹期

  皮疹為猩紅熱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典型的皮疹為在全身面板充血發紅的基礎上散佈著針帽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手壓全部消退,去壓後復現。偶呈“雞皮樣”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癢。

  3、恢復期

  退疹後一週內開始脫皮,脫皮部位的先後順序與出疹的順序一致。軀幹多為糠狀脫皮,手掌足底皮厚處多見大片膜狀脫皮,甲端皸裂樣脫皮是典型表現。脫皮持續2~4周,嚴重者可有暫時性脫髮。

  引起猩紅熱的原因

  猩紅熱一年四季都會發生,那麼究竟是什麼引起猩紅熱的呢?其實,猩紅熱的病因大致可以分為:感染性病變、中毒性病變和變態反應性病變。

  1、感染性病變

  細菌自呼吸道侵入並黏附於咽峽部,引起扁桃體周圍膿腫,鼻竇炎,中耳炎,乳突炎,頸淋巴結炎,蜂窩織炎等,少數重症患者可出現敗血症和遷徙性化膿病灶。

  2、中毒性病變

  鏈球菌產生的紅疹毒素經咽部血管進入血液迴圈後,引起全身中毒症狀,如發熱,頭暈,頭痛,食慾缺乏,納差等。

  3、變態反應性病變

  發生於個別病例,多見於病程第2~3周時,可能A群鏈球菌與被感染者的某些組織有相似的抗原,而產生免疫反應,或因抗原抗體複合物沉積在某些組織引起病變,主要引起心,腎及關節的變態反應性病變。

  猩紅熱如何預防

  目前猩紅熱由於沒有自動免疫製劑,預防著重於控制感染的散播。控制感染的散播主要從三方面入手: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者。

  1、管理傳染源:病人及帶菌者隔離6~7天,有人主張用青黴素治療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試子培養陰轉,屆時即可出院,當兒童機構或新兵單位發現病人後,應予檢疫至最後一個病人發病滿1周為止,咽試子培養持續陽性者應延長隔離期。

  2、切斷傳播途徑:流行期間,小兒應避免到公共場所,住房應注意通風,對可疑猩紅熱、咽峽炎患者及帶菌者,都應給予隔離治療。

  3、保護易感者:對兒童機構,部隊或其它有必要的人群,可酌情采用藥物預防,如用苄星青黴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兒童60~90萬μ,成人120萬μ,可保護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週0.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