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雞的生活習性及主要散養技術

  摘要介紹了草雞的生活習性,總結了草雞的主要散養技術,包括品種選擇、苗雞採購、飼養管理、上市銷售等方面內容,以為養殖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草雞;生活習性;散養技術
  
  草雞又名土雞、笨雞,主要在山林、果園、草山、草坡和荒灘等場所散養,以各類昆蟲及青草等作飼料,既節省了餵養飼料,又有益於草雞生長髮育及提高產蛋質量。草雞具有冠紅、羽毛緊湊光亮,四肢矯健,脂肪沉積適中,皮薄肉嫩,細滑味美,骨硬肉豐等優點。草雞蛋個體小,蛋清濃稠,香味濃郁,無抗生素,無農藥殘留,高蛋白質,低膽固醇,且富含氨基酸、鈣、磷、鐵、VA、VD、核黃素、尼克酸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長期食用能滋陰補腎,開胃益智,強身健體。蘇州高新區山林果園較多,面積也較大,全區共有山林果園1.57萬hm2。為發展草雞散養產業,現將山林闡述如下。
  1草雞的生活習性
  ***1***草雞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不喜歡火熱潮溼的環境。
  ***2***草雞喜歡登高棲息,習慣上棲架休息。光照直接影響草雞的活動,光照由弱到強,雞的活動能力也逐漸加強,相反則活動能力減弱,黑夜時雞完全停止活動,登高棲息。
  ***3***草雞的合群性很強,一般不單獨行動,剛出殼的的雛雞就會找群,一旦離群就叫聲不止。
  ***4***草雞膽小怕驚,任何新的聲響、動作、物品等突然出現,都會引起一系列的應激反應,如驚叫、逃跑、炸群等。
  ***5***草雞都有不同程度的抱窩性,自然孵化是母性強的標誌。
  ***6***公、母草雞認巢能力都很強,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自動回到原處棲息,同時拒絕新雞進入,一旦有新雞進入,便出現長時間的爭鬥,特別是公雞,爭鬥更為劇烈。
  ***7***高密度養雞常造成啄肛、啄羽等惡癖,如不及時採取措施,有大批被啄死的危險[1]。
  2草雞主要散養技術
  2.1品種選擇
  可選擇蘇州地方品種穹窿山草雞,其主要特徵是羽毛黃色,腳細腳健,抗病力強,膘肥體壯,單雞一般重2.0~2.5kg。
  2.2苗雞採購
  接雛的前1d,認真做好雞舍保溫裝置等器具消毒、除錯,而後挑選健壯活潑無病的苗雞,裝箱運回培育。1~40日齡雛雞,新陳代謝旺盛,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差,難以適應外界溫度變化,對疫病抵抗力弱。因此,在雛雞運輸途中,要注意通風保溫,不要擁擠。
  2.3雛雞飲水開食
  2.3.1及時飲水。開始可喂0.1%高猛酸鉀溫開水或8%葡萄糖水,以增強雛雞體質,緩解應激,便於胎糞排出,以後每天供足飲水。
  2.3.2開食喂料。雛雞進入育雛室後,除及時飲水外,即可開始喂碎米加熟蛋黃***每100只雛雞喂3個蛋黃***,每隔3h喂1次。第2天改喂配合飼料,配方為:玉米粉53.2%、麩皮8%、豆餅粉20%、菜籽餅粉8%、魚粉6%、骨粉2%、貝殼粉2%、微量元素0.1%、多維素0.4%、食鹽0.3%。每天喂6次,放於條狀料糟內飼餵,喂量不限,任其吃飽[2]。
  2.3.3環境條件調控。①溫度。1~7日齡雛雞應保持雛室溫度31~33℃,8~14日齡保持29~31℃,15~21日齡保持27~29℃,22~40日齡保持25~27℃。雛室溫度應人工調控並防止雛雞一氧化碳中毒。②溼度。育雛期間室內應保持60%~65%的相對溼度,並及時調節。③光照。育雛期間從1日齡開始,每天要堅持20~23h光照,15d後減到13~15h,30d後採用自然光照。光照燈距地面2m,強度1.5~2.0W/m2。
  2.3.4搞好雛雞免疫。7~10日齡雛雞,應進行新城疫滴鼻免疫,30日齡雛雞進行第2次,新城疫免疫。
  2.4中雛大雛***41~120日齡***飼養管理 
  2.4.1雛雞脫溫。隨著雛雞日齡的增長,採食量增大,體重增加,體能調節機能逐漸完善,抗寒能力增強或天氣溫度增加已達到雛雞所需的溫度,此時應考慮脫溫,使雛雞在自然溫度條件下生長,春雛一般6周齡即能脫溫,但應根據天氣變化而進行增溫降溫[3]。 
  2.4.2建好棚舍。中雛大雛在放養階段,首先要選好放養場地***如果園、山林等***,而後建好放養棚舍。放養棚舍可建簡易的,也可建永久的。一般寬5m,長度依雞群大小而定,容雞15只/m2,棚頂中間高1.8~2.0m,前後牆高1m左右,棚頂先覆蓋一層油氈,再蓋上一層茅草或麥秸,最後蓋上一層塑料薄膜防水保溫。棚四壁用玉米秸稈編成籬笆或用塑料布圍上,塑料佈下面不要固定,炎熱時可掀起1m左右以利降溫,棚舍南面留幾個可以啟閉的洞口,用於雞隻進出,棚舍四周應開好排水溝。 
  2.4.3搭建棲架。野外放養,為防止草雞受寒、受溼、受害,雞舍內要設定棲架,棲架大小應視舍內雞數而定。棲架由數根棲木組成,棲木可用直徑3cm的園木,也可用橫斷面為2.5cm×4.0cm的半園形棲木,以利雞爪抓住棲木。棲架四周頂木樁或用磚砌,木樁高度為50~70cm,最裡邊一根棲木距牆30cm,每根棲木之間的距離應不少於30cm,棲木與地面平行,頂在木樁上,整個棲架應前低後高,以便清掃,長度根據雞舍大小而定,棚架應定期洗滌消毒。棲架搭好後,要訓練雞上架休息。 
  2.4.4放養前準備。①對放養場地、雞棚地面要進行平整夯實,然後灑生石灰水等消毒液。②雞舍內鋪墊無汙染無黴變鬆軟乾燥吸水力強的鋸木屑、鉋花、穀殼、幹樹葉等,鋪墊約厚5~10cm。每批雞出欄後要更換新的鋪墊物。③準備飼槽及飲水器。④準備飼料。放養後一段時間內,雞仍以採食原飼料為主,以後逐漸轉為以覓食為主,所以應準備充足的飼料。 
  2.4.5放養。①放養時間。最佳放養季節為春末夏初至中秋,此時氣溫適中,空氣乾燥,自然條件好,能充分利用長日照,有利於雛雞的健康及生長髮育,特別是春季,萬物復甦,青草生長,昆蟲開始活動,是放養草雞的大好時機。②抓好防疫。草雞雖然抗病力強,但防疫工作切忌不可忽視,特別是100日齡左右的青年雞,必須進行1~2次驅蟲、補種新城疫及禽出敗等疫苗[4]。③放養密度。苗雞出雛室後,第1周每公頃果園林地放養1 500~2 000只,第2周每公頃果園林地放養1 000~1 500只,隨著雞齡增加,放養密度降低,果園山林四周應設鐵絲網圍欄。④放養方法。草雞的放養以分割槽輪放等方式為宜,一般每週調換一次場地,一塊果園林地,放養週期為1個月左右,以使果園林地內的小草、蚯蚓、昆蟲等動植物有一個生息期。在外界條件良好的前提下,從5周齡開始逐步放養,一般40日齡後,體重達0.25~0.30kg的雛雞即可開始放養,此時天氣已開始溫暖,雛雞活動能力增強,十分適宜放養。放養時,可按體質強弱分期分批上山放養,地點由近到遠,放養時間逐步延長,5~6月以後可育蟲供雞覓食,山上及果園的昆蟲、落果都是放養草雞的好飼料。⑤補飼。雛雞飼養41日齡以上即可放養,但在每日放養前後都需補飼。補飼的原則:早晨少喂,中午基本不喂,晚上入舍前要求餵飽。補飼配方:玉米粉60%、麩皮10%、菜籽餅粉10%、豆餅粉10%、魚粉3%、骨粉1%、貝殼粉5.2%、微量元素0.1%、多微素0.5%、食鹽0.2%。一般來說,除第1周早晚在舍內喂飼,中餐在休息棚內補飼1次外,從第1周開始,中餐可以免喂。喂飼早餐由放養初期的足量減少至7成,6周齡以上的草雞可以下降至6成甚至更低一些。晚餐一定要吃飽。營養標準由放養初的全價飼料逐步轉換為穀物雜糧,以後全部轉為穀物雜糧。這樣人為地促使草雞在放養場中尋找食物,以增加雞的活動量,採食更多的有機物和營養物,以提高雞的肉質品位。 
  2.5上市銷售 
  草雞放牧飼養120d以後,單重一般在2.0~2.5kg以上時,將公雞淘汰出來,上市銷售;母雞繼續飼養,至150d左右,開始產蛋。散牧飼養草雞,雞、蛋價格高,效益好,是農民致富的一條好途徑。 
  3參考文獻 
  [1] 陳愛山,葛建忠,曹曉婕,等.葡萄園生態草雞養殖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7***17***:186,191. 
  [2] 畢延清.林園生態養雞技術[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5***:173-174. 
  [3] 趙靜,李海燕,唐偉斌.山地果園散養生態雞技術要點[J].安徽農業科學,2006***18***:4600-4601. 
  [4] 王香.雛雞的飼養管理技術[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5***: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