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迭香怎麼養

  古代認為迷迭香能增強記憶,目前公認的最具備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迷迭香中的抗氧化成分主要為鼠尾草酸、鼠尾草酚、迷迭香酚、熊果酸、迷迭香酸等成分。迷迭香也常常被擺放在室內來淨化空氣。不過迷迭香要怎麼養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迷迭香的繁殖:

  適合迷迭香的繁殖方式包括播種、扦插、壓條等。迷迭香的種子發芽緩慢,而且發芽率低,通常只在引進新品種的時候採用。常規品種規模化種植多采用無性繁殖。小規模生產時,可直接以長到30釐米到40釐米的優良植株為母株,通過摘心促發母株萌發大量側枝用於插穗的採集,母株上3釐米至5釐米的嫩芽和7釐米至10釐米長的未木質化嫩梢均可作為插穗。

  插穗採下後剪去基部葉子,放入裝有清水的容器中備用。大規模生產時,自己取插穗通常要花費大量精力,經濟實惠的方法是直接從品質過硬的種苗商處購買無根插穗。

  扦插基質可採用珍珠岩、泥炭土、黃土、粗河沙等,也可用混合基質。為加快生根,可採用吲哚乙酸或者萘乙酸等生根促進劑。

  生根期,溫室內的適宜溫度為22℃,需經常給插穗噴霧,但過於潮溼會引起插穗頂部腐爛,並且產生的根不夠健壯。在前10至14天裡,插穗開始生根,要特別注意防止插穗萎蔫。

  迷迭香的栽培管理:

  植株管理

  常綠多年生亞灌木,植株若不修剪高度可達150公分,展幅也有60~80公分,葉呈狹長形似松針,邊緣反捲,灰綠色革質,乾燥後呈針狀,花色有藍色、粉紅色、白色。迷迭香的品種有很多,大略分為直立種及匍匐種,經濟栽培大多以直立種為主,因為它生長所需的空間較小,採收也比較方便。

  種植栽培

  迷迭香種子繁殖

  迷迭香以種子繁殖時發芽緩慢且發芽率差,據文獻記載,若發芽溫度介於20℃至24℃時,發芽率低於30%,而且發芽時間長達3~4星期,但如果先於20℃至24℃發芽1周後再以4.4℃***40℉***溫度處理4周後,發芽率可提高至70﹪。

  迷迭香扦插

  因此除非向國外引入新品種,否則以扦插繁殖是既快又有保障的作法,只要購買幾盆回來當母本,以50格穴盤內裝新的培養土,取頂芽扦插即可,若要加速髮根可在扦插前將基部沾些髮根粉,插前先以竹筷插一小洞再扦插以免髮根粉被培養土擦掉,放在蔭涼的地方大約一個月後即可移植。匍匐種可利用橫躺的枝條於接觸泥土處先刻傷再淺埋,約一個月後切離母株,就是另外一棵迷迭香,但操作手續較麻煩。

  迷迭香種植栽培後的管理

  迷迭香性喜溫暖氣候,但臺灣平地高溫期生長緩慢,冬季沒有寒流的氣溫較適合它的生長,水分供應方面由於迷迭香葉片本身就屬於革質,較能耐旱,因此栽種的土壤以富含砂質使能排水良好較有利於生長髮育,值得注意的是迷迭香生長緩慢,這也意味著它的再生能力不強,修剪採收時就必須要特別小心,尤其老枝木質化的速度很快,一下子太過份的強剪常常導致植株無法再發芽,比較安全的作法是每次修剪時不要剪超過枝條長度的一半。

  觀察迷迭香植株,雖然每個葉腋都有小芽出現,將來隨著枝條的伸長,這些腋芽也會發育成枝條,長大以後整個植株因枝條橫生,不但顯得雜亂,同時通風不良也容易成為害蟲的棲地以及容易得病,因此,定期的整枝修剪是很重要的。

  直立的品種種在田裡時很容易長得很高,為方便管理及增加收穫量,在種植後開始生長時要剪去頂端,側芽萌發後再剪2~3次,這樣子植株才會低矮整齊。

  採收管理

  收穫及利用迷迭香的利用枝葉為主,可用剪刀或直接以手摺取,但必須特別注意傷口所流出的汁液很快就會變成黏膠,很難去除,有些人的體質還會發生過敏,因此採收時必須戴手套並穿長袖服裝,值得一提的是迷迭香採收後除非是要立刻使用,否則應迅速烘乾,以免香氣逸失。迷迭香用途廣泛,除了烹調時作為香料外,藥理上還有縮陰、抗氧化作用,可治療陰道鬆弛、神經緊張、胃口不佳,提煉的迷迭香護理液可恢復陰道活力解決解決陰道乾澀陰道排氣等問題,但是劑量不要太高,否則有癲癇或痙攣之虞。迷迭香會造成流產,懷孕婦女必須避免使用

  迷迭香的花語:

  回憶:迷迭香被定義為愛情、忠貞和友誼的象徵,而它的花語則是回憶,拭去回憶的憂傷「你給我的承諾我不會忘記,請你永遠留住對我的愛,思念我、回想我」。

  紀念:義大利人會在喪禮儀式上將小枝的迷迭香拋進死者的墓穴,代表對死者的敬仰和懷念。而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迷迭香的花語就有紀念的意思,象徵著長久的愛情、忠貞不渝的友誼和永遠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