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鬱金香的種植技術和注意事項

  現如今國內也有許多地方種植鬱金香,作為一種觀賞植物也跟受人們的歡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盆栽鬱金香的種植技術

  1、土壤選擇:要求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pH6.5-7,以腐熟牛糞及腐葉土等作基肥,並施少量磷鉀肥。

  2、溫度要求:鬱金香耐寒性強,冬季可耐-35℃的低溫,開花前3周莖葉生長旺盛時期,最適宜溫度15-18℃。休眠期花芽分化,以20-23℃為宜。

  3、光照要求:鬱金香性喜陽光充足,冬季溫暖溼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耐寒性很強,在嚴寒地區,如有厚雪覆蓋,鱗莖就可在露地越冬,但怕酷暑。

  4、肥水管理:水管理應視生育階段和土壤持水狀況進行。現蕾前,以手抓握球莖部位土壤,能捏成團而不散為度,散則需灌水。灌水後應加強通風,降低室內溫度,控制灰黴病發生。

  盆栽鬱金香的種植注意事項

  鬱金香原產伊朗和土耳其高山地帶,形成了適應冬季溼冷和夏季乾熱的特點。鬱金香性喜涼爽、溼潤、向陽、避風。既能適應冬季溼冷又能適應夏季乾熱。8℃以上即可正常生長,一般可耐-14℃低溫。喜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

  盆栽鬱金香常採用播種繁殖,可在育種及大量繁殖時用。秋季露地播種,深度1到1.5釐米,次春可發芽,四至五年才能開花。

  盆栽鬱金香在土壤方面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以腐熟牛糞及腐葉土等作基肥,並施少量磷、鉀肥。

  盆栽鬱金香生長期間一般可不澆水,保持溼潤即可,天旱時適當澆些水。

  盆栽鬱金香的栽培後的管理

  盆栽的鬱金香定植後,有條件的應進低溫溫室,可防止一些惡劣氣候條件的傷害。大部分的鬱金香品種在2、3月份氣溫升高後才發芽,只是少量品種在溫度不高的情況下可緩慢發芽。鬱金香耐寒性較好,但剛發芽抽葉時遇到低溫容易受到凍害,在長江以北地區,冬天部分種球品種會提早發芽,如果當時的氣溫低於0℃時,剛剛發出的芽極有可能受凍,應該在種球種植後在上面覆蓋稻草或礱糠進行適當保溫。

  植株生長到5-7釐米時,就可以用手觸控到中間膨大出來的花芽。當第一片葉子伸展開以後,適宜的生長溫度是16-18℃,全光照有利於它茁壯生長,並有助於矮化。大約到3月中下旬***各地的氣候不同而異,該處參考杭州氣候***可以開花。

  鬱金香對肥料的要求不高,如果生長勢弱,可以施加一些氮肥。當根系發育良好後,每100平方米施加2公斤硝酸鈣,分三次撒施,每次間隔一週以上。

  種植後管理

  種植后土壤的溫度非常重要。種植後的2個星期內,應該儘可能的保持土壤的低溫條件,最好是10℃以下,所以準備陰涼的場地非常必要,有條件的最好能準備一個低溫冷室。當土壤溫度超過12℃時,鱗莖中的芽會先於根系生長而且抑制根系的發育形成,這將可能使植株的啞蕾率大大提高。因此,如果沒有低溫條件,最保險的做法是推遲種植。如果不可避免在較高的溫度下種植,建議種植之前,用冷水對土壤進行澆灌,同時加強通風。這裡所要注意的是不可用水進行漫灌,這極易改變土壤原有的團粒結構。

  大約經過3-4周的時間,根系可以發育良好,這時溫度可提高到15-18℃,並加強通風***同時會帶走一些不利於生長的氣體***,降低溼度。對一些品種葉片較多、對猝倒病較敏感的品種,要降低其種植密度,以利於植株間通風,如琳馬克***Leen Van der Mark***。

  土壤要經常保持溼潤,以保持良好的土壤結構和植株正常生長。水量過多會有爛球危險,而土壤乾裂會引起根系受損。鬱金香的根系是肉質鬚根系,一旦斷裂或受損不可再生,由此對鬱金香生長產生嚴重影響。因此,防止土壤乾裂很有必要,但也要避免如搬運轉移、挖掘移動等產生的對根系的傷害。

  根據品種不同,從種植到開花時間大約45-60天不等。一般在植株露色後可以考慮採收切花,如果是盆栽,這時也可以出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