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簡介

  《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眾多管絃樂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一組,全曲共6首,每首的樂器組合各不相同。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的相關介紹,歡迎閱讀!

  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的曲集簡介

  1721年巴赫收集了他的六首最好的協奏曲獻給勃蘭登堡的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侯爵,這就是著名的六首《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 又名伯蘭德伯格協奏曲,展現了絢麗多彩而又富於獨創性的對比,華麗而高超的復調手法,活躍而巨集偉的旋律,可以說,巴赫用這首作品把大協奏曲這種當時已經趨於過時的體裁推向了最後的高峰。

  樂曲共6首,其中第3首和第6首屬於樂隊協奏曲,第1、2、4、5首屬於大協奏曲。《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管絃樂作品登峰造極之作。

  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的內容

  這六首大協奏曲是巴赫同類作品中最偉大的傑作,也是他自由發揮其技能的最佳範例之一,被後人稱為是所有合奏協奏曲中最優秀的作品和巴洛克協奏曲的典範。這個時期正是巴赫創作的頂峰,作品豐富而優秀。在這組作品中,巴赫以鬼斧神工的熟練技巧展開動機,而除了創造純粹的歡愉之外,並無其它任何意圖。巴赫動員了當時所有可能的樂器編制,同時更藉助了巧妙的樂思應用。

  六首協奏曲的風格迥異,不僅樂器組合彼此不同,而且協奏方式也各異。第一、三、六首中沒有獨奏樂器組顯現,協奏關係表現為在樂隊分與合的佈局之中,接近室內交響樂的風格。第二首是長笛、雙簧管、小提琴和高音小號的四重協奏曲,高音小號和第一協奏曲中高音小提琴的音色,在現代的樂隊中是很難聽到的。第四首是小提琴和兩支長笛的三重協奏曲。第五首是羽管鍵琴、小提琴和長笛的三重協奏曲。值得注意的是,該首協奏曲在第一樂章結束前的那一大段的羽管鍵琴獨奏,或許正是現代協奏曲中華彩樂段的鼻祖。

  第一樂章

  這六首協奏曲的第一樂章都是以活潑明快的氣氛開始。這是一種典型的社交音樂,體面、歡樂、有點趾高氣揚,是當時這類音樂的標籤,適用於任何儀式、慶典、宴會等場面。整個樂章只建立在一個單一的主題之上。巴赫在創作上堅持著每次只做一件事的古老原則,在一個音樂核心中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能。這或許會被認為是一種單調的音樂,因為它不象現代的協奏曲,對比的主題形象,產生二元的戲劇效果,戲劇效果產生故事。我們已經習慣了聽故事,一旦沒有聽到所期望的戲劇效果,便會感覺音樂平淡。其實,我們應該學會每次尋聽一種情感,多數的人生不也是在平淡中走過的嗎?

  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都是抒情的慢板樂章。這裡即有沉思、憂傷情緒又有充滿詩意田園畫卷。聆聽這一樂章,不求在音樂中得到什麼,只需放鬆身心,享受緩緩流過的音樂時光。

  第三樂章

  傳統的熱情又回到第三樂章。巴赫在這裡向我們展示了他高超的作曲技巧。第二、四、五首以賦格體結束。巴赫將這種對位音樂的最高形式發展到了頂峰,後面再也不曾有人超越這位巨人。一個音樂主題飛翔在樂隊的各個聲部之間,變化多端、穿梭往來。賦格曲就象延綿起伏的山脈、海浪一樣,錯落有致,樂隊中每個聲部的個性都能被聽到。第一、三、六首採用民間舞曲體裁,熱烈歡快的民間舞蹈正適合套曲的結束。

  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的創作歷史

  巴赫的管絃樂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這部《勃蘭登堡協奏曲》,這部協奏曲一共6首,編號BWV1046-1051。 這6首著名的協奏曲,一般認為是為當時的勃蘭登堡大公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而作,據德國音樂學家海因裡希·貝塞勒***Heinrich Besseler***嚴格的考證,它們實際是為當時克滕的青年王子利奧波德而作,利奧波德會多種樂器,是一位高水平的音樂愛好者。1718─1719年冬,巴赫從克滕到柏林,曾為勃蘭登堡大公演出,大公叫巴赫送一些作品給他,巴赫從他在克滕創作的作品中選了這6首協奏曲,抄完加上獻詞獻給了大公。這6首協奏曲本不是一套,各首需要的樂器組合不同,所以巴赫對它們所起的標題是《6首不同樂器的協奏曲》。這些協奏曲,巴赫使用了當時有可能的樂器編制,當時大公的音樂班子只有6位樂手,而這些協奏曲中即使配器最少的第六首也需要7件樂器,根本無法演奏,結果這些作品就在大公的收藏室內高閣了13年。大公去世後,召集的樂手解散,不用的樂譜以一部協奏曲48個分尼的廢紙價格賣掉。幸運的是這些協奏曲被巴赫的弟子、當時著名的作曲教師奇倫貝格買去,他又把它們送給了他的弟子、普魯士亞馬利亞公爵之女。這位公爵之女就是腓特烈大帝的妹妹,這些手稿才得以儲存。

  這6首協奏曲,大約在3-4年內寫成,其中第二、第四、第五號遵守的是合奏協奏曲的形式,其它3首則有所區別。在巴赫時代,巴赫所遵循的創作形態,是藝術與技術兩者的合成體。在他的作品中,並不表現主觀意志,歌頌的是神的榮光,這些協奏曲,從形式上考慮的是當時宮廷中社交的需要。在這樣的形式下,自由地展開自己對藝術的感悟能力與超人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