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衛生教育知識

  掌握了小學生的健康知識、健康行為水平,為進一步開展小學生健康促進工作奠定了基礎。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一、

  一、不要喝生水

  ***一***什麼是生水

  生水就是沒有經過消毒處理的水,比如河水、雨水、家裡的自來水等。生水裡含有很多的雜質和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有害物質。喝了這些生水,就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危害。

  ***二***喝生水對身體的危害

  人喝了生水之後,就會有很多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進入到肚子裡。有的人喝了生水沒有馬上生病,可能是病菌的毒力比較弱,人身體內部的抵抗力強的緣故。如果身體虛弱,過分疲勞,得了傷風感冒之類的疾病,身體抵抗力差了,就可能被喝進體內的病菌、病毒侵害身體。

  另外,寄生蟲卵也會發育生長,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三***養成喝開水的好習慣

  少年兒童的抵抗力不是很強,喝了生水之後容易生病,長期飲用生水,對成長不利。我們衡量水是否乾淨的標誌,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經過消毒,將水燒開是水消毒的最常見的辦法之一。實驗證明,當燒開之後,水溫達到100度時,水中含有的大量病菌、病毒、寄生蟲卵全被消滅,從而達到消毒作用。這樣的水喝了之後才是安全無害的。

  另外,科學家研究發現,如果多喝25攝氏度至30攝氏度的新鮮白開水,可以預防和治療咽喉炎和上呼吸道粘膜炎。對某些面板病也有治療作用,更有利於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因此,少年兒童要養成喝開水的好習慣。

  要點:

  1.要主動飲水。

  滿足人體對水分的要求,應當依靠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渴也要喝水,就是主動飲水。

  主動飲水是指科學飲水,以溫開水為主,少量多次,小口慢飲,以經常保持口腔溼潤為限度。而不要聽憑“口乾、嘴苦”發出喝水的“指令”才被動的飲水。

  2.怎樣保證飲用水的質量?

  飲用水要做到全面無害處理。經過煮沸的開水,只是無害的一個方面。要做到真正衛生,無害健康,還得從燒開水到儲存水都要保證水的純淨無害。在燒開水時,要用新鮮的冷水,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燒開,沸騰後1~2分鐘,即可殺死水中細菌和寄生蟲卵,並使有害雜物沉澱,最多不超過5分鐘。水倒入保溫瓶中,不宜儲存過久,在室溫下不宜超過3天。這是因為飲水中都含有微量的硝酸鹽,煮沸時間過長,儲存時間過久,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這是一種對人體有劇毒的致癌物質。

  保溫瓶的瓶膽內壁的水垢,是難溶於水的沉澱物,其中有的金屬具有致畸形、致突變或致癌作用,應該及時清除。

  3.何時飲水最好呢?

  攝取水分不能隨心所欲,要找出飲水的最佳時間,對身體健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早上起床後是空腹飲水的最好時候。因為夜間顯性或非顯性排汗和尿液等生理性失水,使機體相對缺水,從而導致血液濃度增高,血流減緩,引起體內代謝廢物堆積。此時飲水有助於消除上述現象。

  每日三餐前一小時,也是飲水的好時候,它可以保證分泌足夠的消化液,而且在食慾的影響下,可迅速補充到全身各組織細胞,有利於對營養的吸收。晚上睡覺之前,飲用一定數量的水可以避免夜間過多的缺水。其他的時間,根據你自身情況,酌情掌握。

  4.飲什麼水呢?

  飲水要飲活性水。所謂活性水就是煮沸的水裝進容器內,塞上口,放入涼水中,讓溫度急劇下降到20攝氏度左右,這種水便會產生奇異的活性。水的活性增強,易被細胞所吸收。這種水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血液中血紅蛋白的含量,改善免疫能力。

  注入保溫瓶和茶杯中的活性水要塞好塞子,蓋好蓋子。不然在空氣中暴露1小時以上,便會失去奇異的活性。

  5.為什麼飯前一小時是飲水的最好時間?

  吃飯前喝水和吃飽飯中喝水,容易沖淡胃液,不利於消化。要是在吃飯前1小時飲下一杯白開水,情況就不同了。水被吸收後,補充進細胞,給消化液提供充足的水分,對消化十分有幫助。你不妨試一試,看看感受如何。

  二、

  二、蔬菜和水果

  ***一***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在人體需要的營養中,有一種很特殊的東西,叫做維生素。它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營養素。維生素有20多種主要的有A、D、C、B1、B2、B6等6種。

  蔬菜、水果同其他許多食物一樣,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幾乎所有的蔬菜都含有維生素C,有一些蔬菜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B2,維生素E。

  有些水果的味道綿甜可口,有些酸甜適中,而且裡面含有豐富的營養,小朋友非常喜歡吃。水果是提供維生素C和無機鹽***比如:鈣、鉀、鐵、銅***的重要來源。

  蔬菜和水果就像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維生素大倉庫。

  ***二***維生素缺乏對身體的影響

  身體裡少了維生素,就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毛病。

  如少了維生素A就會使人視力下降,面板乾燥缺乏彈性,容易得眼病和呼吸道傳染病。嚴重缺乏維生素B1,會得腳氣病、腸胃炎等;少了維生素B2就會引起口腔裡起泡,神經失調等。少了維生素C,會使人貧血,患壞血病。

  ***三***蔬菜水果重要的作用

  維生素就是這麼奇妙,有的小朋友還要挑食,不喜歡吃蔬菜和水果,使正在生長髮育的身體補充不到足夠的維生素和其他的營養,這是多大的損失呀!

  蔬菜是我們吃的所有食物當中最重要的食物。它是人體所需要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和無機鹽的重要來源。蔬菜由於含有纖維素、果膠和有機酸,對促進消化起重要作用。

  水果中還含有有機酸、果膠、維生素和酶,和蔬菜一樣也可以刺激胃的蠕動和促進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和排洩。但是,小朋友們要記住,吃水果時,一定要清洗乾淨。而且不要因為水果好吃就多吃,吃多了,反而對身體有害處。

  要點:

  1.水果切開後為什麼會變成褐色?

  當果實被切開、揉搓或受其他損傷時,果實裡的酚氧化酶和酚類物質區域分佈受到破壞,它們之間互相接觸就發生了氧化反應。其中的酚氧化酶很快就會把創傷部分的酚類物質轉化為醌,醌類物質馬上又經過聚合作用,而產生出一種有色物質,從而使植物果實改變了顏色。因此,水果切開後變成褐色,並不是水果髒了。

  2.維生素的分類。

  維生素主要來源於植物食物,按其溶解性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B2、B6、B12、煙醯胺、葉酸、生物素和維生素C。

  3.為什麼要儘可能吃涼拌蔬菜?

  蔬菜在一般油炒的情況下,加熱時間如果控制在10~15分鐘以內,維生素C儲存率為50%~70%左右。而熬煮的菜,由於用水量多,加熱時間長,其維生素C儲存率大大低於急火快炒方法做的菜。所以,適宜生吃的蔬菜儘可能涼拌吃。

  4.如何保持體內的維生素平衡?

  營養學家告訴我們,從理論上講,只要飲食結構合理,膳食平衡,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即不偏食、少吃油炸食品,一般無需額外補充維生素。但在實際生活中,由於食品加工、烹調不當等因素,會造成維生素流失。補充時,宜服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分別有B1、B2、B6、B12等,可服用複合維生素B。總之,一旦缺乏某種維生素需要補充時,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5.為什麼要多吃胡蘿蔔?

  胡蘿蔔有紅、白、黃等顏色,以紅、黃兩種居多。它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及大量的澱粉、糖類和維生素B、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成分。

  胡蘿蔔根的顏色越深、越紅說明它含胡蘿蔔素就越多,顏色越淡、越白則說明胡蘿蔔素的含量越少。

  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它們天然存在於食物中,人體不能合成,需要量甚微,既不參與機體組成也不提供熱能,但在機體的代謝、生長、發育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營養學上按其溶解性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類。前者包括維生素A、D、E、K,後者包括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B1、B2、B6、煙酸、葉酸、泛酸等。

  脂溶性維生素大部分貯存在脂肪組織中,通過膽汁緩慢排出體外,過量攝入,可致中毒。水溶性維生素在體內僅有少量貯存,且易排出體外,因此,必須每天通過飲食供給。當供給不足時,易出現缺乏症。

  ***一***維生素A

  維生素A又名視黃醇,是視網膜感光色素的組成部分。除此之外,有維持上皮細胞組織健康,增強對傳染病抵抗力的作用,在合成糖蛋白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為人體生長、生殖和維持生命所必須,對兒童更為重要。

  缺乏時可發生乾眼病和夜盲症等。大部分來源於植物的某些類胡蘿蔔色素,動物的肝、腎、蛋黃、奶及奶製品中的含量也很豐富。我國人民營養素供給量,成人和5歲以上兒童每日需要維生素A 2500國際單位***750微克視黃酮***或攝入胡蘿蔔素4毫克。每1國際單位維生素A 0.3微克視黃酮。

  ***二***維生素B1

  維生素B1又名硫胺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參與細胞中丙酮酸代謝,完成碳水化合物代謝。維生素B1還可刺激胃的收縮,促進胃內容物排空,有增進食慾,營養神經,維護心肌,消除疲勞等作用。維生素B1長期缺乏或不足,可引起腳氣病和神經炎。膳食中維生素B1以酵母、豆類、麥類、糙米和動物的肝、心、腎等食物為主要來源。維生素B1供給量5歲以上兒童為每日膳食中1.2~1.8毫克。

  ***三***維生素B2

  維生素B2又名核黃素,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是機體中許多主要輔酶的組成成分。這些輔酶與特定蛋白質合成黃素蛋白,能起到促進細胞的氧化還原作用,是組織呼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缺乏維生素B2可引起口角炎、舌炎、瞼緣炎、面板的炎性反應、潰瘍等。由於核黃素參與機體能量及蛋白質代謝,故規定膳食中核黃素供給量和硫胺酸相同,即每日膳食中1.2~1.8 毫克,富含於動物內臟、蛋、奶等食物中。

  ***四***維生素C

  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主要功能是促進膠原的形成。還能促進抗體形成,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鈣和鐵的吸收。維生素C缺乏可出現皮下毛囊周圍出血,齒齦出血,雙腿腫脹,肌肉疼痛、貧血等。

  新鮮水果和蔬菜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馬鈴薯和紅薯也是維生素C較好的來源,動物的肝、腎等次之。建議供給量為每日45~90毫克。

  ***五***維生素D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有耐熱和不易被氧化的特點。維生素D又分為D2和D3兩類,前者是麥角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後轉化而來,後者是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後形成的。人與動物的面板和組織中都含有7 -脫氫膽固醇。皮下的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照射下生成維生素D3前體,進一步轉化為維生素D3。兩種維生素D對人體的功能相同。

  維生素D具有增加鈣、磷在小腸內的吸收,促進牙齒和骨骼正常生長的功能,為調節鈣、磷代謝所必須。缺乏維生素D可引起嬰幼兒佝僂病、兒童軟骨病或成人骨軟化症,並易形成齲齒及副甲狀腺腫大。動物肝臟、魚肝及蛋類食品中富含維生素D3,奶類中維生素D3含量不高,故以奶為主的兒童應適量補充魚肝油,以利其生長髮育。對大齡兒童,經常接受日光照射是獲得維生素D3的最好來源。動物肝臟、海魚、蛋黃中富含維生素D。建議供給量為每日10微克***400國際單位***。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