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技巧之換位思考

  日常談話中,我們經常會說,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立場,多為對方考慮,才能說出打動對方的話。論辯中,如果我們也試著從對方立場出發,會收到怎樣的效果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的案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案例一

  福建省廈門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的執法監督員鄭幼卿調查一所涉嫌 醫療欺詐 的民營醫院,掌握了充分的證據,通過合法程式,吊銷了該醫院的執業許可證。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幾個月後,該醫院又通過行政複議 起死回生 ,重新開業。

  廈門市法制局一位領導對鄭幼卿說:根據市信訪局反映,這家醫院有200多名員工要就業,決定停止執行具體行政行為。這個複議決定,是經過綜合考慮的,有200多名員工的就業問題,為了維護穩定的大局,社會和諧,給他們一個改過的機會。

  鄭幼卿聽完一下子跳起來了,質疑道: 他們哪有200多員工?為什麼複議的結論這麼牛頭不對馬嘴呢?既然吊銷執業許可證是合法的,為什麼還要給他們機會?說是為了維穩,那受害者要起了騷亂怎麼辦?那就不危害社會穩定了嗎? 這位領導頓時啞口無言!

  為了所謂的維護穩定,就停止執行合法的行政行為,這本身就是荒謬的。可鄭幼卿的反駁並未止步於此,而是進一步從這位領導所提的立場出發,既然是為了維護穩定,那麼相比於醫院員工的就業,那些受害者的情緒更大,如果不安撫好他們,所引起的 穩定問題 估計會更嚴重,令這位領導啞口無言!從對方的立場出發,不但能更容易找到對方觀點的偏頗和謬誤之處,而且你的反駁是有利於維護他的立場的,他便很難反對,否則就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了。

  案例二

  一所大學正在進行一場主題為 英語四六級考試利大於弊/弊大於利 的論辯。正方觀點是英語四六級考試利大於弊。正方發言道:四六級考試是對英語知識能力的基本測試。經過長時間英語學習,進行統一的標準測試,鞏固學習成果,是合情合理、無可厚非的。

  反方回擊道:正方辯友說得對,如果英語四六級考試真能檢測英語水平、鞏固學習成果,那自然好。可我記得,以前我考四級前,報輔導班,那個教授傳授的都是猜題伎倆,甚至是考試的歪門邪道,而這些卻大受學生歡迎;考試時,我們一個宿舍就有兩個人為了通過而作弊。考試完,全班很多通過的同學,都長出一口怨氣,發誓再也不看英語了,其中包括我!前天,我和剛上初中的表弟聊天,對人家說: Very thanks! 結果馬上被糾正應該是 Thanks very much! 你看,我也是過了四級的人。試問,這樣的四六級考試有用嗎?與其設定英語四六級考試勞民傷財、得不償失,不如讓廣大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裡自由自在地 學而時習之 更有效。

  正方提出的觀點是,經過多年學習,通過四六級來檢測一下英語水平、鞏固學習成果,無可厚非、合情合理。可反方同學卻很善於從正方立場思考問題:正方認為,四六級考試的目的是檢驗英語學習水平,鞏固學習成果,那麼這個目的達到了嗎?很顯然,從反方同學所列舉的一系列現象中,我們會發現,正方所謂的目的根本沒有達到,因而正方的觀點便岌岌可危了。論辯中,如果你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那麼便會對對方的思路更明晰,也更容易發現對方的謬誤,從而有的放矢,給對方致命一擊。

  案例三

  前段時間,國家發改委宣佈:從12月1日起銷售電價每度平均上調3分錢。發改委表示:中國居民電價遠低於國外,漲幅不及歐美一半。據統計,我國工業電價為歐洲國家平均水平的70%,為日本的56%。

  常年旅居德國的學者楊佩昌先生對此提出了質疑:德國人民的平均收入為中國的10倍,大約為25770元人民幣/每月,如果中國老百姓的平均工資也達到了2.5萬元人民幣/每月,那目前中國的電價的確應該調整了。而儘管德國居民的電費支出在整個生活支出中所佔比例如此之微小,德國電力企業也並沒有出現虧損,這是怎麼回事?這正如 兩桶油 一樣,日進斗金還天天喊虧損,是真正的虧損還是貪得無厭?如果是經營不好,何不進行市場化改革,讓民營企業也來分擔一下你們的 虧損 ?看來國家有關部門很高尚,他們決不答應民營企業參與到這個 虧損 的行業中來。

  電價調整,有關部門又打出了 與國際接軌 這張牌,在此,楊佩昌不但一陣見血地指出了中德居民收入以及用電支出所佔比例上的天壤之別,更為精妙的是,他還站在對方立場上為對方著想:既然你們一直 虧損 ,那麼就讓民營企業來分擔你們的 虧損 吧。從而使有關部門論點的荒謬之處一覽無餘!歸謬法是論辯中常用到的一種方法,可是你在歸謬時是否也是在站在對方立場上進行的呢?站在對方立場上,推演對方的錯誤之處進行歸謬,不但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其錯誤,令其難以反駁,而且會更幽默、辛辣,使人印象深刻!

  站在對方立場上換位思考,你便會對對方的論辯思路和邏輯更加清楚,從而能更好地找出其謬誤,而且你從對方立場出發所做的反駁或者歸謬也會使其難以應對,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