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囊腫的治療方法

  本病好發於頭皮、頸部及臀、背部。單發或多發,直徑數毫米到數釐米不等,緩慢增大,那麼,皮下囊腫怎麼治療?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1、手術或鐳射手術切除。西醫手術或鐳射手術切除。如果術前有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則應首先控制炎症,後期再安排手術。弊端,容易遺留疤痕,易復發。手術的整個操作過程是:手術中可在與囊腫相連的面板,尤其是見到導管開口時,沿著皮紋方向設計梭形的面板切口,連同囊腫一起摘除。

  2、術後檢查傷口敷料,發現有感染跡象時進行區域性處理4 中醫可用中藥貼劑,其配方是由當歸3份,藏紅花1份、乳香1份、沒藥面1份、穿山甲1份、血竭1份、豬鬃草2份等7味中藥組成。製備方法是將以上藥物炮製後用麻油炸枯去渣,提取有效成份加入廣丹攪勻熟化,滴水成珠,待溫攤膏。使用時用30-40攝氏度的溫水浸泡半分鐘,待其變軟後將其壓平於布上,面積比腫塊部位稍大即可,然後用明火***最好用可見火等***燻烤,待其即將成為液體時敷在腫塊處***注意不要燙傷***,一天燻烤2次左右,2天后用同樣的方法換藥即可。

  皮下囊腫的病因

  先天性遺傳的皮下囊腫:

  1、毛根鞘囊腫

  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2、多發性脂囊瘤

  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3、皮樣囊腫

  為先天性,生後即有。

  4、陰莖中線囊腫

  為先天發育異常所致。

  5、發疹性毳毛囊腫

  認為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原因不明的皮下囊腫:

  6、粘液樣囊腫。

  7、粟丘疹:

  原發性者原因不明,繼發性者多見於表皮大皰性鬆懈症、先天性外胚葉缺損、面板磨削術後。

  皮樣囊腫有哪些併發疾病

  深部的囊腫一般較少,易導致骨質增生,需要複雜的手術方案,比如外側開眶。因為囊腫的擴張、壓迫,增生的纖維性組織會包繞囊腫的真正包膜,且囊壁易與其基底的骨膜粘連,很難剝離,長時間增生的囊腫往往對骨壁造成壓迫,形成骨嵴、骨增生,其邊緣易有囊壁殘留。

  皮下囊腫的鑑別診斷

  1、粘液樣囊腫

  多發生於女性。皮損好發於遠端指關節背側面,多單發,呈半透明、光滑,柔軟,為面板色。

  2、粟丘疹

  多見於女性。原發性者原因不明;繼發性者多發生於大皰性表皮鬆懈症,先天性外胚葉缺損,面板磨削術後。原發性皮損好發於眼瞼、顴部;繼發性者好發於耳廓、手背、前臂。

  大小為粟粒大,質硬,挑破見白色皮脂樣物。

  3、毛根鞘囊腫

  過去叫皮脂腺囊腫。中年女性多見,好發於頭部,與表皮囊腫不易區別。後者常見於面、頸部。

  4、多發性脂囊瘤

  皮損好發於前胸中下部、及陰囊。可單發或多發,呈正常皮色或黃色。質軟,小者略硬。腔內容物為油樣或乳酪狀。

  5、表皮囊腫

  較常見,好發生於青年,兒童,老年少見。正常皮色,圓形、有彈性,質略硬。囊壁為正常面板,囊腔內充滿角質。可單發或多發,常發生於頭皮、面部、頸及軀幹。

  皮下囊腫的危害

  1、表皮囊腫:是一種真皮內含有角質囊腫。系因外傷將表皮植入皮下而成。其囊腫壁為上皮結構,但基底細胞層為囊壁外層。角質層為囊壁內層並充滿角質物於腔內。

  2、皮樣囊腫:常為先天性病變,由於胚胎期上皮殘留而發生,屬錯構瘤,是由於偏離原位的面板細胞原所構成。除囊壁表皮細胞外,尚含汗腺、毛囊及皮脂腺等。腔內含有脫落的上皮細胞、皮脂等粥樣物及有毛髮。

  多為侷限性囊樣腫物,幼兒及青年期發現,緩慢生長、體積不大,為柔軟圓形或較硬的囊性腫塊。位於皮下,與面板無粘連,而與基底組織粘連甚緊,不易推動,好發於眼眶周圍、鼻根、枕部及口底,其次為四肢,胸背也見發病,長期生長的可發生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