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大劫案觀後感範文

  《黃金大劫案》這部黃金大劫案承襲了寧導一貫的黑色幽默,配上純正的東北口音,的確不乏笑點。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

  其實我看完影片我感覺沒什麼可以寫的,感覺就那麼一部很平平淡淡的影片。

  所以鄙人以下的見解若有偏激請忽略。

  當您經歷過愛您的人、您愛的人和信任您的人因您而離時,在餘下時光,您會選擇墮落還是成熟?

  我們的小東北就是個街頭的流氓小騙子他經歷了出賣朋友、欺騙自己喜歡的人、父親跪地求饒兒子性命然後離開人世。由一開始的錢比命重、父親的命比錢重到最後明白了革命比命更重的三次思想轉變。用這一車“王水”沖毀滅黃金的行為,表現出了北方年輕人的豪放與勇敢。最後自己也踏上了革命道路,變得成熟老道。

  這裡我沒看甯浩早期作品所以就不多做比較。同之前甯浩的《瘋狂的石頭》相比變為了單線條敘事,“瘋狂”感轉為“成熟”感。同老謀導演《金陵十三釵》相比甯浩更突出的點在“小東北”經歷過這些後對認知的改變。同《冒牌天神》相比喜劇風格,各有不同。金·凱瑞基本為娛樂性,只為開心一笑,最後出於昇華出一個主題,您可以注意到最後十分鐘才開始認認真真。突然讓我想到了一部喜劇加感人片《無法觸碰》推薦。

  音面:片中他們殺了一個喝醉的日本士兵,逃跑的那一小段。演員的表演“原地踏步”感,放慢鏡頭配上搞笑的音樂,這種聲畫對立相反格調帶來的幽默感。開車衝進金庫那段中國的神曲,震驚與佩服。場景建了模型,道具也有很多特效,蝴蝶,最後的輪船***自我感覺是種象徵,新時代的到來。***其中用鐵叉做的玫瑰最終變成真玫瑰的。***我想這個叉做的玫瑰應該算是藝術加工***飛機轟炸,這些讓我看到了中國大陸特技的進步。該片其實也能感覺出有甯浩語言和畫面的幽默獨特風,如:

  小東北充當耶穌掛在牆上。

  神父唸經喊著“酸菜”。

  小東北在聚會上喝酒又吐在酒杯裡鏡頭切換到被另外一位又把酒杯拿走喝了它,轉換鏡頭精彩。一開始就被影片的片頭震撼到了。

  片頭有創意,看到了製作者的用心,飛機頭,花瓶身,單反頭。但聽說是抄襲《匹夫》。如果是直接抄襲那就有些失望啊。

  看到片首我想到了昆丁,長對白,少鏡頭,多髒話。如神父在老式電梯裡的對白。語言上沒昆丁的重口味,但有他的風格在裡面,這裡是不是有點模仿呢,但也轉為了甯浩自己的風格。

  其實我之所以說甯浩在有些地方沒拍出的感覺,是在故事太簡單了,人物情感變化顯得突兀。雖說是“無厘頭”但如何遇見千金小姐,如何發生愛情關係,包括小東北愛的人被殺來感染我們,大部分劇情我們稍微看點片的同學就能料到的。認為影片不好的地方,其他人是以《瘋狂的石頭》為參照物作衡量的。

  我想 “一部過渡性電影很難衡量它的好壞吧。”它們也許存在各有不同的重點?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量尺,而量尺的“長度”是由不同的人看過電影的數量與型別多少產生的,所以衡量影片的指標也會存在差異。我想大陸的電影有哪幾部能拿與好萊塢的電影相衡量。我想我們或許只是在學習別人,發現哪些地方好、精彩,我們就利用它,我們電影也許就這樣慢慢進步的。現在中國的動畫也是這樣,國民不支援,三維一定同美國比,二維一定同日本比。導致現在產生出一些不倫不類的作品,當然這其中也有製作者自身的問題,但是我們的電影產業由其是動畫和美國日本比起來,他們就是一個成熟的大人,我們只是一個起步的小孩。如果總拿大人的標準來衡量小孩的能力。就像中國如果非要跟菲律賓開戰那就像一個大漢欺負一個小孩,就算贏了,您說贏得有臉面嗎?作為我們是不是該多發現影片它的優點和進步呢,尤其作為學者。也許這種鼓勵式尋優點教育比***黃金棍下出好人***更好。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是一名學者,一個沒事稍微會看點電影的學者,跟甯浩這類人比起來我經歷的路還真沒他吃過的鹽多。如果我是以另一個身份來談論,那麼也許我是會批評影片的。***新聞也是這樣***坐在電影院觀看該影片時我體會到大部分觀眾喜歡這部影片,因為我聽見場內三次集體鼓掌聲,十次集體笑聲,最後我後面的女生嘩嘩流淚。算是默默的認可了這個電影吧,當然它肯定還有不足的地方,沒騙下男人們的眼淚。您覺得呢?***男人不腦殘吧。***觀眾認可得到發展壯大***是電影***絕大多數觀眾不認可發展到快失傳***是京劇***。

  《黃金大劫案》有愛情,友情,喜劇,打鬥會讓您感覺雜亂無章,對吧。嗯,是的。但是甯浩啊!您在中國也算是大導演級別的了,我不得不說您,因為我們對您抱的希望太高太高,所以摔下來時也太疼太痛。如果我按小導演,而不是對您抱有這麼高的期望值角度看我會認為您這樣設計可能是滿足各種目標觀眾呢?所以才設計的各種元素呢?那就順理成章了。

  其實說不定導演並沒有刻意安排而是無意為之。所以很多思路不一定正確的。***包括我今天談的影評***

  同時我得出一個我的結論,觀看一部影片時儘量先不瞭解影片的背景,這樣我們或許就不會對一部影片抱太高希望觀看後而過於失望。

  那我們該怎樣看待?鄙人覺得儘量多發現其中值得我們學習的亮點,我們挖掘它。這樣會利於我們學習研究,畢竟我們是學者,而不是影評家或批評家。我再舉個例子吧,小東北駕車衝進金庫毀滅黃金您按邏輯分析下,訓練有素的二十個士兵不如一個普通老百姓和幾個土匪?一個金庫駐紮士兵就十到二十個?那個時代清朝後期土匪都會開裝甲車,老百姓都會開卡車。牛啊!是不是覺得有些不合理?但您按觀影分析小東北勇敢,豪氣,開著車衝進金庫,親眼看見自己愛的人被殺。小東北當時瞬間反應表情加慢鏡頭,在場還騙下了不少少女的眼淚吧。最後日本軍官得到了應有懲罰。所以我覺得談感受時就像我老師說的那樣,也只是側重不同點上,言之有理都行。***談啊談的思維可能有點發散,扯得太遠,十分抱歉。***

  所以,作為跟我同一戰線的朋友 親,多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發現片中小東北父親那套破爛的清朝服與兒子穿了小西裝一起喝著疙瘩湯的畫面。***無語言,勝過言語***

  發現製作者兩三個特寫鏡頭專門用來描述開一瓶紅酒。

  發現小東北父親最後救人的飛鏢和跪地為兒子求饒***哪怕有些顯得唐突***。所以父親永遠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可能在某個黑暗的角落有那麼一雙慈祥的眼睛注視著您。

  其中父子就這樣亂打亂鬧的混進了革命。是命運,還是巧合?讓我想到之前看的《老無所依》牛仔死在墨西哥人手裡,殺手開車被撞斷骨頭。裡面很事物都是無法預料的,可以說是運氣嗎,就像硬幣的正反面,您猜吧?

  2

  這部黃金大劫案承襲了寧導一貫的黑色幽默,配上純正的東北口音,的確不乏笑點。在歡笑之餘,也談談自己的一些觀感。寧導說過自己在成長,作品也在成長。這部是典型的小人物成就光榮的勵志片。黃金劫案的主要推手,是一群演藝人員。那在以前都叫戲子,下九流的行當,再說主人公,徹頭徹尾的痞子,小混混一個,坑蒙拐騙沒少幹過。倒是應了那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寧導是誓將小人物進行到底不可。敏感的觀眾可能已經嗅出了他想要隱射當今社會中的一些不合理的現象。

  在黃金得而復失之後,血戰舞會那場,他完全是為父報仇的心態。憑藉著一朵鐵玫瑰的幫助倖免於難,埋葬了主角們包括自己後,他又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態,想到運用王水融掉那些黃金的,這點是發人深省的。畢竟有8噸的黃金,融化掉多可惜,為什麼非要選擇這種玉石俱焚的方法,按照原先的痞子貪財市儈的性格,難以理解。難道僅僅是對日本人的仇恨,抑或是對於這些導致父親朋友們慘死的黃金的忿恨,感覺上完全是一位憂國憂民並且機智果敢的革命軍人的作風。這些金疙瘩,是日軍用來購買武器荼毒中華兒女的籌碼,哪是什麼珍寶,就是塊毒瘤,要徹底的摧毀。從這一點上說,主人公的思想轉變沒有交代清楚,劇情略顯突兀,導致整部影片像是一堆笑料加上最後一段高潮融金的戲碼。

  難道說只有經歷過痛失考妣,才會讓人振作,認清歷史使命嗎。觸發蛻變的條件可不可以不用見血,不過在那樣一個年代,或許震撼靈魂的只有生離死別。而原本以為只是個瘋老漢,卻在生死關頭,頓悟出潛藏經年的身手,挽狂瀾於既到,兌現了他平日鼓吹的金鏢十三郎的威名。可嘆人生無常。如同久病多年,一夕痊癒,好似脫胎換骨,實際上已經預告了接下來的悲劇。顯然單單用迴光返照來形容他,略顯單薄。為了求得大家對兒子的原諒硬是撐著最後一口氣,壯哉!郭濤這次的表演張力分寸拿捏的很出色。

  原本覺得神父這個角色可有可無,只是因為範偉的出演,才多了份幽默。直至走出影院,細細回味之時,才體會到神父是貫穿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以他的視角,潤物細無聲的體現出小東北的轉變。而教堂成了主角們的棲身之所。並且是小東北父親辭世的地方。

  在劇中,那段朦朧的愛情線,也頗值得玩味。作為南方人,我真的不瞭解純正的東北老爺們兒,是不是真的從不把愛掛在嘴邊的。一涉世未深的富家千金愛上了一痞子男。而這痞子對千金的感情卻是若即若離。哪怕是在千金最後彌留之際,那三個字還是沒有說出口。之前寧導的作品把“騙”字演到了極致,而現在他可能在考慮把“真”字演活。對於欺騙過自己,利用過自己的男人,她依然純真的相信彼此之間的真愛。她的純,她的真,她的愛,讓我聯想到了那些年中的沈佳怡。每個男生在曾經的青蔥歲月中,都有過屬於自己的沈佳怡。可那僅僅是個夢,越晚清醒越覺得痛苦。從這個角度上說,小東北的反應很自然到位。雙方懸殊的身份地位,又是身處在那樣一個年代。縱是有真愛,也需要深深的埋藏在心裡。因此天妒紅顏的結局,也是順理成章。

  對於寧導的期待一直沒變,像他這樣屬於成長型的新銳導演,我是非常喜愛和歡迎,也很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3

  也許不見蹤影的《無人區》給甯浩帶來了很多麻煩,所以這一次的《黃金大劫案》充分暴露了他對於市場的飢渴。當他放棄了“瘋狂標籤”,摒棄了多線敘事之後,觀眾會發現,甯浩的故事本身不再那麼極具吸引力。不過,這並非是對甯浩的批評,因為通觀整部影片,甯浩是在完成自我的轉變,由先前的肆無忌憚到對於情感的發掘,只是片中的情感狀態未免有些“主旋律化”了,缺少了鬼馬精神,多了份矜持和規矩,如此看來,甯浩越來越規訓於如今的電影市場了。

  幽默或許是甯浩骨子裡的品格,所以,無論故事如何改變,他的影片總少不了那些幽默搞笑。《黃金大劫案》依然延續了方言製造喜劇的路子。相信在看的過程中,觀眾都會被逗樂,但是看過之後卻也並不會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在這一點上《黃金》無法趕及《瘋狂的石頭》,臺詞語言雖嬉鬧有加,但是典型性還不夠。

  不過,影片中的人物倒是令人印象深刻,而且頗能夠反映出創作者對人物的思考和打磨。範偉飾演的神父這一角色很值得研究,一開腔便是“起初是神創造了天地”,喜感十足,但同時也代表著一種失序。上帝造萬物所依循的法則和權威再也沒有人重視,小混混拿根菸袋杆就能唬住神父,日本兵大搖大擺就直接進教堂,各色人等沒有半點敬畏。因為這是亂世,且是一個沒有信仰的時代。當影片中最具喜感的一幕出現時,這種失序到達頂點。當影片藉助人物的臺詞和動作建構喜劇空間的同時,也顯示出影片略帶無奈的情感狀態。影片中喜劇元素最集中的兩處空間是教堂和豪宅。教堂作為公共空間,但是在信仰缺失的時代,這裡早就無人光顧;而豪宅作為私人空間,卻整日人頭攢動,成為政治和權謀的練兵場。

  越是在失序中,越是充滿建構和成長的因子。所以,當黃金劫案在影片中早早得以完成之時,甯浩將視角轉向了對情感的營造和昇華,其間充滿了悲苦濃情甚至煽情。這是甯浩嘗試做出的改變,但是從結果來看,由先前眾皆狂歡喜劇到之後苦情刻畫和血脈賁張,其中的轉換並不順暢,暴露出影片敘事和情感上的雙重斷裂。在情感的昇華面前,影片之前的嬉鬧幾乎全部淪落成逗樂觀眾的小機靈。不過,這種評價是建立在敘事意義上的,而在針對商業影片的娛樂屬性時並不適用。甯浩在情感表現上的發力同時影片了部分情節的展開,尤其劫黃金一段,雖然此處頗有些巧思,但是從節奏和篇幅來看,劫案一段頗為倉促。就像那座從固若金湯的金庫一樣,氣勢洶洶的出現但是沒有起到相應的敘事作用,最終僅只成為發洩仇恨的空間。甯浩不再把玩智商,而是玩起了調皮搗蛋和情感熱血。

  一直以來,甯浩都是一位可以解讀的創作個體,尤其是在講求型別製造的電影市場研究中。對於這次的改變,無奈也罷,自我突破也好,儘管有些乾澀,且充滿著裂痕,但是最終歸向的情感倒也能看出甯浩的努力嘗試。雖然影片中的小東北最終決絕的顯示出對於黃金的不屑,但是現實中的《黃金》卻盡顯對於票房的追求,不過看看影院的排片,不知最終《黃金》能夠掘到幾何。

  4

  本來還小有期待的,衝著甯浩導演——《瘋狂的石頭》雖說有點“參考”《兩杆大煙槍》,不過如論如何還是本土化得比較好,故事荒誕還邏輯嚴密,總算有點耐看性,而市井小人物的刻畫也比較到位,算得上鮮活。但看完了《黃金大劫案》,真的是小有失望。因為,我嘗試著找點什麼可以記憶的,可以觸動自己的東西,可惜,沒有找到。

  好好講一個故事,有那麼難嗎

  其實,電影的故事不一定要有多麼驚世駭俗,有多麼詭譎巧妙,只要是接著地氣,讓人覺得這是一個故事,能說到你心裡就可以了。可是,故事不好好講,為了製造一些所謂的曲折而胡編亂造,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本來一開始還以為《黃金大劫案》是一部發生在我們都不太熟悉的一段歷史中的一個銀行金庫盜劫故事,後來發現原來不是技術流;再接著發現要套上革命的戰車,加上父子親情還有屌絲與白富美的童話愛情,故事已不堪重負,撐不起來,然後就沒沒有然後了。講故事缺乏誠意,那麼破碎不堪的細節和層出不窮的BUG就不那麼令人遺憾了——註定的杯具,有什麼值得嘆息的呢。再說到人物的塑造,那就更是一塌糊塗了,基本上沒什麼個性,那些個革命者和土匪都臉譜化得太嚴重,日本人則都是木偶。本來一開始還對開頭的神父有所期待,可惜失望了,其他的,唉,不說也罷。

  情啊,非要來點驚悚的感覺嗎

  小東北的父愛覺醒,讓人唏噓,更讓人覺得有點驚悚。父愛的表達在電影這種藝術形式中有千千萬萬的方式,無論哪一種,只要表達到位,傳達到了觀眾心裡,都是成功的。當然,如果更進一步,與觀眾的經驗、心裡活動產生同構效應的話,那就更美了。在《黃金大劫案》中,小東北父親的父愛表現形式,貌似有點太那個啥了……唉,這麼說呢?姑且不去追究金鏢十三郎裝瘋賣傻的苦衷,但作為身懷絕技,深明大義的父親,對於兒子的愛,不應該是讓出更好的食物、雨中的庇護和最後刀光血影中最後的慘烈相護***這裡為了表示對這位偉大父親的尊重,就不去質疑他如何能夠在洋槍洋炮中用金鏢大發神威了***,而應該是讓小東北可以避免那種悲慘的命運——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東西***比如錢、親情、愛情啥的***,然後有一一失去失去。如果說,小東北快速成長起來了的話,那一定不是來自於他父親金鏢十三郎的成功教育。有句話真的很難說出口,叫什麼來著,子不那個啥,父之過啊。金鏢十三郎的愛,從淺淺的生活瑣事一下子過渡到血與火規模,讓人有點難於適應。而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沒有忘了自己替兒子擔當責任,而不是讓兒子自己有所擔待。

  愛啊,咱們考慮點人世間的情與理,冷與暖行不

  屌絲的愛情大概不太會有人關注,因為要麼平淡如水,大夥兒都難得理會,要麼他們根本就沒有愛情。但如果一定要屌絲進入觀眾的法眼,通常的做法就是讓屌絲遇到白富美,而且一定要死來活去地愛上,最後再搞點悲慘的結局,就更來勁兒了,當然如果可以上點檔次,能和家國情仇搞在一起的話,可能更有噱頭。本來這麼安排也無可厚非,只要把故事講清楚了,人物交代到位了,大夥也不苛刻一定要創新啥的,不久圖一個要麼心裡暢快,要麼心裡添堵麼?可是,如果心裡暢快不起來,堵了沒有添上,這就有點不應該了。人世間的愛情故事觸動你我的,有千種萬種,平平淡淡也好,驚天動地也罷,但總是要循著人性中最恆常的部分——異性相惜,總要有那麼一種東西觸動了當事人之後,並且能夠讓旁觀者感知到,才算一個愛情故事吧。上來就演化生死,這個……也太粗糙了一些。小東北和顧小姐之間,怎麼也要鋪就點過程吧,可沒有什麼足以觸動觀眾或者說服觀眾就安排人家生死相托,這也有點太心急了吧,交待得也太懶了。我們常常所童話般的愛情,那是因為雖然飄渺,但也是能夠仰望到美好的可能性才行哈。

  唯一的光鮮,是偽滿洲國的街景

  我不瞭解偽滿洲國的歷史,所以對現實中的情形不加評判和猜測。電影中偽滿洲國的街景,真的是光鮮的不得了:看到的就像和今天上海南京路一樣,中西方建築的完美結合等等不一而足。但總覺得像是漂浮的空中的樓閣,或者像一個架空的地域,一點塵土氣息也沒有,一點市井氣息也無。小東北的蝸居居然也有點像上海的石庫門,看著還挺不錯。我不知道這種佈景是不是有我沒有領悟到的深意。不管***的日本鬼子怎麼蹂躪我們的國土和百姓,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味兒,有江湖氣——不管那些人是可憐的百姓,還是萬惡的法西斯。壞人再怎麼臉譜化,總也要留點空間給市井表演吧。唉,不說了。我都有點懷疑這是不是一部惡搞的電影,如果是,應該有點無厘頭的笑料吧,像本山大叔的小品,咱圖一個樂,看完抹嘴一笑拉倒,可是沒有找到笑料;如果不是吧,也沒有看出啥正經的東西,真的。

  5

  不知從何時起,五一檔期也變得如此激烈。十五年泰坦尼克餘熱未散,外國大片時時強勢登場,國產《殺生》《匹夫》糾纏在一起,五一後上映的幾部新片也實力不俗——之所以選擇《黃金大劫案》,與其說是因為第一次在現代意義上的影院看電影就是甯浩的“瘋狂”系列所以要懷念一下,不如說,是真的想看看,這位看上去洋的二正的痞子導演做出了怎樣的改變與自我救贖。

  我們鬆了一口氣:痞子導演做的改變還是中規中矩。若真的就是與往常風格完全不同而靠向大眾風格的一個劫案劇,那麼《黃金大劫案》就真的淪為大陸挑剔口水片了。於是我們看到甯浩在改變的同時保留了一些有價值的自我。方言的運用再次登場,而身為東北人的我對於東北話自然是親切不已,對於包袱的抖出也體會更深一些。笑點的鋪陳依舊很隨意,而演員更多的自我表現使觀眾覺得,這個角色非他莫屬。在這方面,從主角雷佳音扮演的小東北到範偉式的酸菜神父都不可替代,帶給觀眾更多角色本身的歡樂感受。而坐在前排的我實在要承認後面的觀眾的失禁大笑實在是對影片的另一種褒揚。從小人物的一舉一動,到最後槍炮王水車的大混戰,都似乎有那麼一點“瘋狂”系列的暗中蓄勢與噴薄而出。

  痞子總歸要為人父,做表率。《黃金大劫案》不再是一個多路線交錯糾纏的荒謬喜劇,劇情簡單清晰,正劇元素,而戲中人物不再是完全奴役式地為故事的整體而服務,而是每個人物用自己的特點完成了故事的昇華。愛國情操,親情,愛情的摻入圓潤了影片的情感脈搏,而小東北的自我救贖之路雖說有點跳,總體看上去似乎也有導演自己的一部分寄託。總結來說,《黃金大劫案》與之前感覺有點髒兮兮的的甯浩式痞子片相比,就是更多地“正常化”了一些。

  東北的氣息一定程度上讓我有了偏愛的私人情感,不過影片的缺點同樣明顯。有自己的風格是件好事,被人定了型便成了囚籠,甯浩的困擾不僅如此。而改變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倫不類的外在感覺。《黃金大劫案》在正劇的情懷與喜劇的混不吝中左右徘徊,以至於看到滿洲國的鳥瞰圖時你會驚歎從滿洲國徽到小細節的下足功夫,同時卻也感覺眼前一切虛無縹緲,更像是未來20某某年的城市氣息。影片在小東北的爹死去之後情節似乎有了塌陷式的推進,以至於對於各個人物的命運安排都顯得太過倉促。前半部分與後半部分不均衡的質量直至無感覺的結尾都讓觀眾有了洩氣一樣的觀影感受。或許是為了配合影片英文名《GunsN'Roses》,個人實在覺得影片後面的“崩盤”不是合理的設定。

  如果說影片的中文名字一如既往甯浩的噱頭式的表現欲,那麼英文名字則有其渴望轉變的文藝思考。但我們實在要將影片放在二者的中垂線上。經歷了《無人區》的鎖櫃尷尬,甯浩需要中規中矩,而同時他也把自己對於電影的思考化作了真正的改變。優缺點同在,《黃金大劫案》總的來說仍然屬於甯浩的滿意答卷,至少,我們要為他的這份改變致敬。不為常規所束縛,這位鬼才導演在將來也許會為我們奉獻更多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