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走進校園手抄報

  依法治國,實現法制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標誌。青少年要加強自己的法律知識。做法制手抄報可以讓你更加了解法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的資料

  關於法律的名言

  1、若是沒有公眾輿論的支援,法律是絲毫沒有力量的。

  2、法律應該是穩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

  3、法律就像一把遮風擋雨的傘,有了它,我們才能平安快樂每一天,遠離不法侵害!

  4、最好的法律從習慣產生。

  5、法律是社會習俗和思想的結晶。

  6、倘若世上沒有壞人,也就不會有好的律師。

  7、法律總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見的。——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8、法者,所以禁民為非而使其遷善遠罪也。——歐陽修《劍州司理參軍董壽可大理寺丞制》

  9、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基希曼

  10、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青少年的法律保護

  1、他人給未成年子女的財產造成損失,需要賠償嗎?

  他人造成了未成年人財產的損失,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為被侵害人伸張權利,並在必要的時候代理未成年人進行訴訟,以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使未成年人的財產恢復原狀或者得到賠償。

  2、未成年人在訴訟時已滿18週歲,需要對之前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嗎?

  未成年人在實施損壞他人財產或傷害他人人身的行為時還不到18週歲,但在受害人到法院告未成年人或其監護人,要求他們進行賠償的時候,未成年人已經滿 18週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未成年人有經濟能力,就由未成年人賠償;如果未成年人沒有經濟能力,則仍然由其原來的監護人賠償。監護人不得以未成年人已滿 18週歲應當自己承擔責任為由拒絕賠償。

  3、未成年人可以接受饋贈嗎?

  接受別人的饋贈是純獲利益的行為,不會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任何損害。不論是多大年齡的未成年人,都可以自己接受別人的贈與,而不需經過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同意。

  只要贈送的財物交給了未成年人,贈與就已經具有了法律上的效力,贈與人或者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要求未成年人返還贈送的財物。未成年人接受的獎勵、報酬也是一樣,任何人都不可以要求未成年人退還。

  法律基礎知識

  教育法

  1、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3、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4、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進行教學,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範字。

  5、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

  6、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制度。各級人民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學。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有關社會組織和個人有義務使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並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7、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

  8、侵佔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9、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0、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1、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

  12、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在不影響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下,應積極參加當地的社會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