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節文化現象分析現象解讀

  不少男女光棍混聚一起狂歡,慶祝這樣一種原本流傳於年輕人的節日。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光棍節文化現象分析解讀,歡迎閱讀。

 

  光棍節文化現象分析 光棍節現象解讀

  “光棍節不過是找了個由頭,讓大家能夠聚在一起喝點酒,唱唱歌,高興一下,釋放一下,所以它帶有某種消遣的性質,甚至於可以把它叫做一種消費的文化現象。對於這樣一種自創,稱之為節日恐怕還太牽強。”中國民俗學會會長劉魁立,今日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與網友線上交流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時如是說。

  談到中國人自創“光棍節”的社會土壤,劉魁立認為:“當我們的勞動強度越來越減弱,閒暇時間相對變多,生活的水平已經有了相當提高的時候,也許我們的餘暇願意從事我們自己喜歡的活動就有更多的空間。比如說在地鐵裡,甚至於包括中年人,或者中年以上的人,特別是青年人,幾乎人手都有一個手機,實際上真正做事的極少,絕大部分都在是在看訊息、玩遊戲等等,實際上,這樣一種打發時間,平時即使不在地鐵裡,在別處也仍然是這樣的。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人們對於節日會有另外一些需求,我覺得這是顯而易見的,這種需求不僅體現在對於“洋節”,也體現在我們會找到若干可以引為理由的那樣一些時間來為自己做一些相應的娛樂性活動。”

  談到“光棍節”的性質,劉魁立認為:“光棍節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由頭,實際上光棍節不會單獨一個人過的,一定是找幾位朋友,大家在一起過。這個朋友有可能也是光棍,甚至於一些女士們,未婚或者比較大齡的人,大家找一個機會,找一個由頭,共同渡過。你要說他是無聊也未必,因為它是因為無聊引起的,是希望有聊的,所以像這樣一些節日,包括一些“洋節”,考慮到他本身的理由和原因,我們就不會輕易地說這個不好,或者那個應該怎麼怎麼樣。我想,像這樣一些情況,應該是受到大家的一種同情,但是不一定就要貶斥。”

  談到“光棍節”能否作為一個節日給予認同時,劉魁立表示:“我並不認為這樣一個節日會變成一個認同。在這樣一些節日裡,它本身並非是我們認同文化的一種反映。像我們的春節,大家是認同的,這種認同是凝聚我們自己的人心的,連孩子都知道,在春節的時候不能哭、不能鬧,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一個非常和諧的對待,互相之間的關係變得比平時要親熱,而且對於過去有過節的,也會在節日過程中間得到某種緩和,從此有所改善。我想,這些都說明,這些節日是凝聚人心的,是一種認同的文化。光棍節不過是找了個由頭,讓大家能夠聚在一起喝點酒,唱唱歌,高興一下,釋放一下,所以它帶有某種消遣的性質,甚至於可以把它叫做一種消費的文化現象。對於這樣一種自創,稱之為節日恐怕還太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