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共享經濟是什麼意思

  旅遊共享經濟可以幫助大量草根人群繞開旅遊常規性就業所需克服的知識、技能、經驗甚至年齡等方面的障礙,碎片化地解決了部分閒置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那麼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旅遊共享經濟的十個特徵,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旅遊共享經濟是什麼:旅遊共享經濟的十個特徵

  近年來,共享經濟正在成為影響全球發展的網際網路新力量,成為實施“旅遊+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中不可忽視的新動能。旅遊共享經濟是共享經濟理念在旅遊業各領域中的運用,是依託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等現代技術,實現旅遊地閒置性碎片化非經營資源與多樣化市場需求的高效對接,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綜合效益。與傳統的旅遊經濟形態不同,旅遊共享經濟通過網路平臺啟用旅遊地閒置的非經營性資源,對旅遊者的消費觀念、旅遊產品的表現形式、旅遊就業的途徑等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總體來看,旅遊共享經濟具有以下十個方面的特點。

  一、重使用

  旅遊共享經濟的產權理念基礎是使用權共享,遊客講究“不求擁有、但求使用”、“擁有不如善用”,與傳統的“先擁有、再使用”、“重佔有、不使用”的觀念有天壤之別。其實,共享消費的觀念由來已久。早在2000年,享有國際聲譽的社會批評家傑里米·裡夫金JeremyRifkin在《使用者時代》中就分析了“從產權觀念向共享觀念的轉變”,預測未來社會“將摒棄市場和產權交易,從觀念上推動人際關係以實現結構性轉變”。2012年,日本學者三浦展在被譽為“21世紀消費聖經”的《第四消費時代》一書中指出,第四消費時代將實現“從私有主義到分享意識”的轉變,人們將“告別購物使人幸福的時代,開始迎接共享社會”。這被視為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物質主義、過度消費、能源危機等現象進行不斷反思的結果,在“佔有式生存”之後,有人開始倡導並實踐“減法生活”、“簡約生活”,從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想要”出發,尋找生命的真正意義。從這一角度來看,“共享”就是對過去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的一種替代,更準確地說,是一種進化。“重使用”的理念一方面使旅遊者傾向選擇共享型服務和產品、願意與陌生人分享公寓或汽車等資源,也使得旅遊地居民重視閒置物品的使用價值的充分實現,而共享平臺則架起二者之間的橋樑,實現變“閒”為“寶”。這不僅會促進“人”與“物”之間關係的改變,也將推進“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改善。

  二、去中心

  旅遊共享經濟藉助網路平臺減少了旅遊服務供需資訊傳遞、搜尋和交易的中間環節,將旅遊地的碎片化閒置資源進行整合後供旅遊者選擇和消費,實現了旅遊產品的大規模業餘化生產和服務的高效率多樣化供給。這種商業模式被稱為P2PPeertoPeer,即“點對點”,或者C2CCustomertoCustomer,即“消費者間”,是社會生產關係的巨大變革。在共享經濟時代,旅遊者不僅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藉助共享平臺,旅遊者可以作為生產者直接生產“內容”如給出評分、發表評論、提供旅遊定製化方案,也可以作為消費者直接消費“內容”相關產品或服務。這打破了原來由某些線上旅遊企業、旅遊代理商、旅遊景區點等企業對相關“內容”旅遊資訊、遊覽方案或其它相關內容的壟斷,改變了某個擁有資訊壟斷權力的精英機構影響大眾出遊決策的格局,被稱為UGC模式UserGeneratedContent,即使用者生成內容或LGC模式LocalGeneratedContent,即當地人生成內容,標誌著消費者主權時代的真正到來。同時,這也給旅遊景區點等企業帶來了挑戰。在經營理念上,如果把旅遊者當成“資產”,他們也許能變成自願的銷售者,成為企業的宣傳員。在產品或服務上,必須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以贏得旅遊者的“口碑”。在營銷上,應該革新宣傳營銷手段,深刻理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口碑效應,積極實施“粉絲營銷”,加強網路輿情監控。

  三、輕資產

  Uber沒有一輛汽車,卻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程車公司;Airbnb沒有一處房產,卻成為世界最大的旅行房屋租賃服務商。這體現了旅遊共享經濟的一大特徵:輕資產運營和低成本供給。共享經濟模式下的旅遊企業不需要建設酒店、購置汽車、僱傭大量員工,不會產生大量的沉沒成本,而是通過網際網路整合社會閒置資源,實現大規模業餘化生產,產品或服務生產的邊際成本很低,甚至在物聯網和大資料時代可以接近於零,這種公司就是“輕公司”Lightassetcompa-ny,即輕資產公司。這類輕公司依託獨特的技術平臺,通過網際網路工具,在傳統行業的價值鏈中找到嶄新的商業模型,從而改寫了傳統的商業法則。雖然這類公司資金投入低、固定資產少,但具備品牌等無形資產,改變了過去主要依靠外部資源要素投入的發展模式。因為順應了商業公民的發展趨勢,掌握了資訊經濟的祕訣,擁有了客戶和閒置資源的資訊,控制了產業鏈條,高效連線了供給和需求,實現逆向整合資源和價值共創,所以輕公司適應了平臺經濟的發展趨勢,在旅遊共享經濟中如魚得水。

  四、非標準

  在共享經濟產生之前,旅遊企業提供的是標準化的專業旅遊接待服務,標準化成為旅遊服務質量管理的重要抓手。國家旅遊局出臺了《旅遊標準化工作管理暫行辦法》,確定了旅遊標準化試點城市,制定和貫徹與旅遊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以旅遊飯店為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星級酒店評定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客房的面積、裝修、採光、設施、衛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服務員清掃房間及相關服務也有明確的規範。共享經濟改變了這種“千房一面”的格局。在新模式下,共享的物件是旅遊地居民或其他組織的各類閒置資源,這些資源並非是專門為接待遊客設計和準備的,因此型別多樣、形態各異、分佈廣泛、使用年限不同,有些還具有較為鮮明的個人或家庭化色彩。受此影響,共享型旅遊服務或產品就具有非標準的鮮明特徵。“非標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這可以更好地滿足新旅遊者尤其是80後、90後、千禧一代消費群體對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這給旅遊服務和產品的宣傳推介、服務質量控制、遊客評價辦法和投訴處理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如何在凸顯個性化特色的同時發揮標準化服務與管理的優勢,是旅遊共享經濟發展中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五、跨文化

  社交化、體驗化是21世紀商業的重要特徵,也體現在旅遊消費中。共享經濟時代的旅遊者更加重視與旅遊地社群居民自由從業人員的交往,在交通、住宿、導遊陪同甚至是餐飲、購物、休閒娛樂等環節與社群居民進行全面接觸,獲得比傳統旅遊者更加深入的體驗。在Airbnb的創始人看來,Airbnb並不僅僅是“酒店和住宿”,而是提供了一種文化交流機會,並且是“完全當地化的體驗”。與此同時,由於旅遊活動追求新異的屬性、旅遊者與東道主直接接觸的特徵以及二者之間文化背景的差異,使跨文化溝通成為旅遊共享經濟中值得重視的現象。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中,旅行社委派的導遊人員會扮演“翻譯”或“文化經紀人”的角色,架起東道主居民與旅遊者之間溝通的橋樑。在旅遊共享經濟模式下,沒有了以旅行社派遣導遊為代表的旅遊專業服務人員的中介服務,旅遊者需要更加全面地瞭解旅遊地的風俗習慣、遵守“入鄉隨俗”的準則,旅遊地社群居民自由從業人員則需要深入學習旅遊者的文化傳統和消費習慣,以更好地展示和體驗文化差異,避免文化休克和文化衝突,構建和諧的主客關係。

  六、強滲透

  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共享經濟具有靈活、高效、投資少、擴張快等優勢,迅速滲透到生活性服務業的各個領域,表現出強大的黏性。目前,共享經濟已經與交通出行、住宅地產、導遊陪同、旅遊諮詢、餐飲服務、健康娛樂、物流配送、教育培訓、家政服務等實現了深度融合。旅遊者可以通過“最會遊”“哈達旅行”“DreamScanner”這樣的共享平臺諮詢相關資訊、設計出遊線路,租用“滴滴快的”“Uber”“Onboat”等平臺的車輛或遊艇,使用“丸子地球”“收留我”“鮮旅行”等平臺提供的導遊陪同服務,入住“途家”“Tripping”“小豬短租”等短租平臺提供的度假公寓或家庭公寓,登入“Yplan”“Willcall”“Boxed”等平臺以較低價格購買演唱會、音樂會、品酒會、露天電影、拳擊等娛樂活動的門票,甚至可以品嚐到“Bookalokal”“Eatwith”“Housebites”等平臺提供的私家美食和特色飲料,通過“TaskRabbit”“Thumbtack”“Kutoto”等平臺委託當地人購買特色旅遊商品。在將來,家庭農場花園、家族遺產如城堡、檔案等、私人藏品博物館或陳列室等原本屬於私人財產、不對外開放的旅遊吸引物也有望藉助共享平臺進入景區點的行列,使旅遊共享經濟的產業要素更加完善。

  七、微就業

  旅遊共享經濟可以幫助大量草根人群繞開旅遊常規性就業所需克服的知識、技能、經驗甚至年齡等方面的障礙,碎片化地解決了部分閒置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這種就業形式靈活性強,不用像常規就業那樣經歷複雜而嚴格的遴選程式,且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按照規定的程式和方式向遊客提供服務。旅遊共享經濟從業人員多是“自我僱傭”的自由職業者,由於工作時間、地點、方式具有較強的自控性,可以從事大量短時間能夠完成的付費差事,因此可稱其為“微就業”,在此基礎上孕育、孵化起來的創業行為則是“草根創業”。這有利於擴大社群居民參與旅遊服務的範圍,豐富社群參與的層次,提高旅遊地社群居民的收入,也能夠起到豐富閱歷、開闊視野、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作用,喚醒人們的創業意識、激發人們的創業潛能,是貫徹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重要陣地。正如《福布斯》封面文章指出的那樣,“這共享經濟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正悄悄把數百萬人變成兼職創業者”。同時,旅遊共享經濟還可以促進專業從業人員業餘時間的利用,如在旅遊企業工作的導遊、廚師、司機利用閒暇時間為遊客提供服務,取得額外的收入。在這種情景下,未來的旅遊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也將產生較大的變化。

  八、大資料

  雖然像沙發客、換房旅遊、搭車旅行等具有共享理念的旅遊消費早已存在,但尚不能稱之為旅遊共享經濟。旅遊共享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得益於資訊基礎設施的完善和資訊傳播技術的進步,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和資訊經濟的產物。有了以網際網路作為技術支撐的共享平臺,方能解決資訊不對稱的難題,使原先由於技術手段或商業模式的限制而無法參與經濟領域的碎片化閒置資源,通過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等新興資訊科技手段所創造的商業模式,實現與多樣化需求的高效連線,重新產生經濟價值、創造社會效益。共享經濟理念借力網際網路大資料在大旅遊產業各個領域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趨勢。旅遊共享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大資料和雲端計算的有力支撐,大資料的發展為旅遊分享經濟提供了可靠基礎,提高了海量資料的處理和分析能力,有利於快速實現遊客和資源擁有者的背景分析、身份認證、信用評價、供需配置、相互評分、服務管理、安全監控,還可以幫助企業獲取使用者的社交網路資訊、發現遊客的活動規律和消費偏好、挖掘潛在的旅遊需求、提高市場拓展和業務延伸的能力。

  九、高估值

  在世界範圍內,共享經濟的龍頭企業Uber和Airbnb分別成為全球估值第一和第三的創業公司。2015年8月,Airbnb的估值已經突破250億美元,Uber估值則高達400多億美元,對接受風險投資的公司來說,這是有史以來最高的估值。與傳統的酒店住宿行業相比,Airbnb估值排名第二,僅次於希爾頓的278億美元。共享平臺型企業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估值,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共享經濟發展前景被各界普遍看好,在交通出行、住宿短租、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食物飲料等很多領域漸成規模,共享平臺型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的未來潛在價值高。二是擴張速度快、盈利率相對穩定,市場表現好,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與其他行業相比,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以2008年成立的Airbnb為例,在短短的六年內,就在全球超過3.4萬個城市擁有110萬間可提供給使用者的房源,幾乎是世界最大的酒店企業洲際飯店集團的兩倍。截至2014年7月,已有1100萬旅客使用過Airbnb提供的住宿服務。誠然,不是所有的共享平臺型企業都獲得如此高的估值,這與企業的業務領域、資源整合能力、品牌資產等因素密切相關。

  十、可持續

  共享經濟因為對存量的充分利用、減少資源能源消耗而受到環保機構和人士的讚賞。總部位於荷蘭的汽車共享平臺SnappCar就明確提出了自己的使命:打造社交、可信、以使用者為本的租車平臺,減少歐洲汽車數量。2015年8月,王石在哈佛深潛班的分享會上指出,Uber是阻止全球變暖的顛覆性創新。美國環保人士安妮·雷納德AnnieLeonard在環保短片《東西的故事:一件物品的生與死》中講道:“共享消費是對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可持續發展、減少浪費和降低環境破壞的較好的選擇性方案”。旅遊共享經濟能夠部分地解決旅遊地住宅、汽車等資源閒置造成的浪費問題,降低新建旅遊飯店、購置旅遊車船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減少旅遊者的單位能源消耗和碳足跡,有利於旅遊地的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是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旅遊產業的表現。在實踐中,還有部分旅遊共享服務公司踐行生態和環保理念,為遊客和本地使用者提供特色服務。NuRide就依託相關企業的贊助,為注重環保、踐行綠色出行理念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獎勵計劃,使用者可以免費加入該平臺並使用它們的服務。

  旅遊共享經濟是什麼:共享經濟給旅遊帶來什麼

  一、共享經濟對旅遊服務供給方式和業態創新的影響

  共享經濟通過網路平臺啟用旅遊地居民的閒置資源,將開闢旅遊服務供給的新渠道,有利於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共享經濟產生以前,導遊、交通、住宿、餐飲等旅遊接待服務主要是旅行社、旅遊車船公司、旅遊飯店等專業性旅遊企業提供的。這些企業投入資金建設接待設施,購置相關裝置,僱傭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員,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實施專業管理,向遊客提供標準化服務。在共享經濟產生之後,這種專業性旅遊企業壟斷旅遊服務供給的情形將發生變化,旅遊地居民將成為遊客接待服務的第二種路徑。

  隨著資訊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和網路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網際網路將更好地整合旅遊地居民擁有的碎片化閒置資源,並架起與具有該類需求的遊客之間的溝通橋樑。在旅遊共享經濟場景中,旅遊地居民將個人閒置的空間、時間、資產、技能等通過網路平臺轉化為接待能力,滿足遊客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例如,部分遊客想尋找當地人生活背後的真實故事,不再滿足於星級飯店、如家酒店、古鎮客棧等千篇一律的房間、裝置和服務,Airbnb之類的住宿短租平臺可以讓他入住旅遊地居民的家中,為其提供深度體驗當地文化和發現未知故事的機會。與星級飯店相比,Airbnb的房源具備人情味,不少網路平臺上有詳細的房主指南,還配有相關的房主故事。Airbnb的創始人已經意識到,房東作為地方導遊的角色給遊客帶來了不一樣的超值體驗。與原來相比,共享經濟背景下的旅遊服務供給模式具有分散性、非標準性、非專業性等特徵,可以更好地滿足長尾市場的需求,但同時給旅遊產品質量控制、服務標準化、安全監管、資訊統計帶來了挑戰。

  此外,共享經濟將催生很多原來不存在的交易和服務,助推旅遊業態創新。旅遊共享經濟是“旅遊+”、“網際網路+”的體現,是落實“旅遊+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載體。除了線上房屋租賃、線上旅遊租車平臺等共享平臺服務企業之外,特色私廚家庭餐廳、家庭訪問點、旅遊創客基地等新業態將不斷湧現。

  二、共享經濟對旅遊發展方式轉型和產品升級的影響

  共享經濟以盤活閒置資源、提高利用效率、滿足遊客需求尤其是波動性峰值需求為出發點,以旅遊為主導方向,整合利用當地居民的閒置資源服務於旅遊產業的發展,將促進旅遊發展方式轉型和產品升級。

  首先,改變“景點旅遊”的單一發展模式,克服景區依賴型旅遊經濟的“孤島效應”,促進旅遊產業從景區向廣大的旅遊地社群延伸,實現“景”“社”一體、社群宜居宜遊,跳出小旅遊謀劃大旅遊,加速旅遊發展方式從景點旅遊到全域旅遊的轉變、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的轉變。其次,實現旅遊市場主體的多元化,旅遊服務供給從單一的“注重業內增量”向“注重業內增量”和“盤活業外存量”兩條腿走路轉變,可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率,對於處於起步階段的旅遊地還可以起到降低大規模接待設施建設帶來的市場風險、旅遊季節性波動造成接待設施閒置問題的作用。再次,調動旅遊地居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於增加收入、增加知識、豐富閱歷、開闊視野,有利於建立旅遊發展共建共享機制,實現從旅遊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

  此外,共享經濟將旅遊地社群納入旅遊業經營資源的範疇,將擁有閒置資源的居民轉變成為旅遊服務的“生產者”,有利於社群文化體驗、鄉村度假、城市休閒旅遊產品的開發,實現旅遊產品從觀光主導向觀光與休閒度假並重轉變。值得指出的是,共享平臺將成為興趣愛好相同的遊客的交流紐帶,不少平臺還設立了線上社群供使用者進行交流互動。這些由興趣產生的人群聚焦會形成去中心化的社群組織,並因為共同喜好的內容而進行互動,甚至從線上發展到線下。這不僅有利於促進長尾市場需求的顯性化,也有利於面向小眾市場的特種專項旅遊產品的開發。

  三、共享經濟對旅遊就業創業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

  共享經濟不僅改變了旅遊服務的生產方式,還將影響人們的工作方式。它讓人們根據自己的日程來選擇工作,而不是讓工作來安排自己的日程。傳統的旅遊企業僱傭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的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後被配置到特定的工作崗位上,在規定的時間和場所內,按照行業標準和企業規章制度進行勞動並獲得報酬。在旅遊共享經濟模式下,“員工”不屬於哪一家旅遊企業,沒有固定的勞動場所,沒有規定工作內容的合同,工作時間靈活可變,屬於非常規就業人員。新一代勞動者注重平衡工作和生活,強調工作的樂趣、挑戰感和富於變化,據此而言,這種就業形式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據Airbnb2012年公佈的資料,美國舊金山的房主用共享方式平均每年出租58天,就可獲利9300美元。

  早在20世紀末,未來學家羅爾夫·詹森WolfJensen在《夢想社會:第五種社會形態》預言“工作場所可以無時無處不在,我們將隨時隨地與任何人聯絡”、“把工作融入生活中”、“工作生活之間毫無嫌隙”。這一預言將在共享經濟中變為現實。對於共享經濟中的這些從業人員,有人將其稱為自由職業者、自我僱傭者、非正式就業者,不如將其稱為自主型彈性就業者更為恰當。在這種就業方式變革的背景中,孕育著豐富的創業機會。正如《經濟學人》雜誌所言,參與共享經濟的個體正逐漸成為小微企業家。這種創業門檻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就像Airbnb創始人宣稱的那樣:“只要有了網際網路和空餘房間,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旅店老闆”。旅遊共享經濟將助推大眾創業戰略的實施,草根創業將成為旅遊地的重要現象。

  此外,在不久的將來,出於控制員工財務成本和人力資源管理成本的考慮,旅遊企業中的部分崗位將會傾向於僱傭這類更加靈活的就業者,而不是全職常規型就業人員。這會引發人們對於旅遊領域自主型彈性就業者勞動保障的擔憂,也會給旅遊人力資源管理帶來衝擊。旅遊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與時俱進,順應資訊時代的發展趨勢,考慮共享經濟的要求,不斷創新管理觀念、手段和方法。以導遊講解人員為例,在共享經濟場景中,通過認證的旅遊地居民可以兼職從事陪同和講解服務。通過共享平臺,遊客可以瞭解這類導遊服務人員的相關資訊、瀏覽遊客的評分和評語,進行線上交流,並預約其服務。

  四、共享經濟對旅遊社區參與和主客關係的影響

  社群是旅遊地資源的基本來源和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社群居民是旅遊地相關利益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社群參與、和諧共贏歷來被視為旅遊地發展的基本戰略。傳統的社群參與渠道主要包括參與旅遊環境保護和清潔衛生、參與旅遊接待服務、參與企業經營管理,而旅遊共享經濟場景中,旅遊地居民以自己的閒置資源作為資本,通過共享平臺來參與接待服務,具有更強的自主性、選擇性和創造性,尤其是依託家庭住宅、汽車、技能進行的參與。他們不僅僅為了賺外快、尋找其他的收入來源,還尋求結識朋友、尋找歸屬感、追求夢想等高層次需求的滿足。這種參與方式的出現,豐富了旅遊地社群參與的渠道和方式,提高了社群參與的收益,還有利於兼職從業人員更加妥善地處理本職工作和社群參與之間的關係,提升旅遊地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同時,共享經濟為遊客與旅遊地居民全面接觸、深入交流創造了條件,打破了原來那種單純的服務人員與服務物件的關係,有利於構建新時期陌生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培育東道主與遊客之間的新型關係,增強旅遊業發展的社會資本。在Airbnb的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Chesky看來,Airbnb並不僅是“酒店和住宿”,而是提供了一種文化交流,創造“完全當地化的體驗”。Airbnb在舊金山推出了一項名為Journey的新產品,房東們會把遊客帶去例如本地熱門的雞尾酒酒吧、瑜伽會所等地,讓遊客像當地人一樣生活。在這種情形中,遊客與旅遊地居民容易摒棄單純的商業交易關係,形成朋友關係,並通過遊客的口碑傳播吸引更多的遊客來訪,起到擴大客源市場的作用。

  五、共享經濟對旅遊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

  對於大多數企業和消費者來說,共享經濟的初衷可能不是出於“綠色環保”的考慮。但是,對閒置資源的利用符合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趨勢。共享經濟實現了化“閒”為“寶”、物盡其用,客觀上對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效果。總部位於荷蘭的租車平臺SnappCar就明確提出將“減少歐洲的汽車數量”作為自己的使命,旨在讓全球民眾上網買賣物品的線上拍賣及購物的共享平臺eBay則宣稱自己“本質上就是綠色環保企業”,Nuride則依託企業的贊助為那些踐行綠色出行的人免費提供服務。有學者認為,共享經濟是人們對大量生產、過度消費、能源危機、生態質量下降等現象進行反思的結果,隱含著對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生活與生活方式的探索。在環保短片《物品的故事》中,美國環保人士安妮·雷納德AnnieLeonard就強調:由於資源的日益匱乏,可替代選擇越來越為更多人接受,共享消費是對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可持續發展、減少浪費和降低環境破壞的選擇方案。

  對旅遊業來說,當居民拿出閒置的房間和汽車提供給遊客時,就意味著延長了物品的生命週期,從源頭上減少新產品的消費量,減少了住宿設施的建設和汽車的購置,亦即減少了資源和能源的損耗,降低了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在不影響經濟收益和旅行體驗質量的情況下,這種方式更容易被旅遊地居民和消費者接受,因此是一種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可持續旅遊方式。此外,旅遊共享消費還體現了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和源頭控制的理念,是踐行迴圈經濟和低碳經濟的有益探索,有利於旅遊地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誠然,共享經濟理念對旅遊業的影響是複雜而深遠的,本文只是論述了其中的主要方面。共享經濟並不能徹底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在短時間內它將與原來的旅遊服務供給方式並存,成為旅遊接待服務企業的重要補充,更好地服務於旅遊業的轉型升級。不過,預先研究共享經濟可能對旅遊業帶來的影響仍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應該充分認識共享經濟對旅遊安全監管、質量控制、市場秩序整頓、資訊統計、人力資源管理可能造成的衝擊,以更好地發揮其積極效應、降低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此外,旅遊共享經濟傳遞出的訊號,如“後物慾時代的來臨”“共享文化的興起”“社交生產成為新興的價值創造方式”“信任機制和信用體系變得越來越重要”,對旅遊產品開發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旅遊地企業應認真研究網際網路時代的社會心理和消費需求,開發相應的旅遊產品,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