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易損件更換週期是多久

  易損件是指使用壽命較短的零部件,若汽車易損件得不到及時的更換,不僅會損傷車輛,還會給行車安全留下隱患。那麼關於汽車易損件的一些更換週期大家知道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汽車易損件更換週期

  1 機油、汽油濾清器

  機油的更換得看機油品質,一般半合成油與礦物油應在5000公里左右更換,而全合成機油可10000公里更換一次。而汽油濾清器同樣要看情況,如外掛式的,應10000-20000公里更換一次;而油泵一體的可60000公里更換一次。

  2 雨刮片

  一般一年更換一次,若葉片老化、硬化後,容易導致雨刷橡膠刮片、雨刷電機的損壞。

  3 蓄電池

  一般為3年或6年更換一次,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蓄電池良好工況,保證車輛足夠的電源供給。

  4 剎車片

  一般為6萬公里更換一次。剎車片直接關乎行車安全,建議每5000公里檢查一次,通常,新剎車片的厚度約為1.5cm,若用肉眼觀察發現厚度不足0.5cm時,建議要更換了。不然一旦剎車片不能制動,發生交通事故,那就真的會車毀人亡了。

  5 火花塞

  更換週期為4-7萬公里,使用過久的火花塞容易引起怠速抖動、冷車啟動困難,而且會增加油耗。

  6 正時皮帶

  建議4年或每6萬公里更換一次。正時皮帶一旦斷裂,就會導致發動機不能進行工作,不僅造成氣缸蓋損壞,也會給行車帶來安全隱患。

  7 制動液

  建議2年或5萬公里更換一次。制動液雖然很普通,但同樣關乎行車安全,若制動液過期,就會發生乳化變質,從而導致制動失效,是非常容易引發交通事故的。

  8 輪胎

  建議每5萬-8萬公里更換一次,而且是成對更換。若輪胎的胎紋深度已經不足1.6mm時或磨損程度至磨損指示標記時,就應該更換了。不然,在高速行駛時,一旦發生爆胎,也有可能造成車毀人亡的。

  汽車易損件維修注意事項

  雨刮:噴一些清洗液啟動雨刮,留意動作是否流暢,是否有大的雜聲,如果有的話,可能是雨刮過分壓向玻璃,必須做出適當的調校。如有劃痕和刮不乾淨,可能是要檢查是否有老化、開裂等現象,需要更換雨刮片。

  制動片:判斷制動片是否需更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厚度。一般新的制動片厚度大概在15mm左右,當磨損只剩1/3***4-5mm***的時候,就應該更換了。不要等到磨損到制動片極限發出鐵磨鐵的“嘶嘶”聲時才去更換,這時可能制動盤也受到了損壞。

  蓄電池:檢查蓄電池接線柱,看是否鬆動或有大量的晶體、黴花等一下金屬氧化物。如有很容易導致通電不暢,並且發熱,影響電池工作壽命。

  檢查蓄電池蓋上的小孔是否通氣。倘若小孔被堵,產生的氣體就排不出去,電解液膨脹時會把蓄電池外殼撐破,從而減少蓄電池的壽命。

  觀察電池頂端檢視視窗,看到綠點,表示蓄電池工作情況良好;如果看不到綠點而顯示為淡綠色,說明電解液相對密度降低,蓄電池充電不足,應及時充電;如果檢視窗顯示淺黃色***或無色***,說明蓄電池已無法正常工作,必須檢修或更換。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