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館觀後感三篇

  參觀天津博物館後,你收穫了什麼知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天津博物館觀後感,希望您喜歡!

  天津博物館觀後感篇一

  一走近天津博物館,我就被博物館前衛的造型所吸引,博物館大量使用了西方最時尚的玻璃和鋼鐵建材,從外面看建築設計整體就像一隻正在展翅高飛的天鵝。我不禁感慨正是時代的變遷,科學技術的發展才成就了今日的天津博物館。 聽解說員介紹,經過各個方面的努力,天津博物館已發展成為一座大型歷史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歷史類文物與藝術類文物並重是其收藏的一大特色。館藏各類文物近20萬件,包括書法、繪畫、青銅器、陶瓷器、玉器、璽印、硯臺、甲骨、錢幣、歷史文獻、近現代文物、地方民間工藝等多個門類,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千件。藏品數量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博物館共分三層,一層為辦公區,二、三層為展覽區。我們參觀了《百年集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中華百年看天津》等展廳,字畫、古玩、瓷器、硯臺、木器等各類珍品經過精心設計擺佈、揭裱、整修,放置於鏡櫃中,在和諧雅緻的燈光照襯下,顯示出非凡的氣度。

  “中華百年看天津“是我們參觀的最後一站,同時也是最壯觀的一站。它分大九部分:天津歷史沉澱、英勇悲壯的抗爭、工業文明啟蒙、殖民統治見證、北洋親政的誕生、中西文化交匯、北方經濟中心、日本侵華基地、紅色風暴的雷鳴。這裡薈萃了自古至今在天津的歷史人物以及出現的文物,早期電報機模型,20世紀的織布機、紙鈔貨幣、匯票,北寧鐵路機車模型„„看著這些具有歷史傳統的種種,我猶如回到了20世紀,身處在那個年代的街區,親眼見證中國的興衰。在看日本侵華基地這部分的時候,我的心在抽疼。絞刑架上無辜的中國百姓,土坑中緊閉雙眼的孩子„„我們一路跟著歷史的足跡,回顧著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所經歷的恥辱,艱辛,讓我們對這段歷史有了一個感性而深刻的認識。 歷史在變化,歷史在發展,現如今的天津已不在是外國殖民者的殖民地,進步著的天津,不斷髮展著的天津,充滿生命力的天津正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通過這次參觀天津博物館,我不僅僅是欣賞到了優美典雅的展品,更加增長了自身的知識與閱歷,還感到了現在天津的快速發展與創新。總的來說,天津市博物館作為天津的標誌性文化設施,不僅肩負著保護本地區地上、地下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職責,更是集中展示華夏文明的一座古代文化藝術的璀璨殿堂和百年天津風雲的歷史走廊。

  天津博物館觀後感篇二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盤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獨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中華民族文化歷經幾千年的沉澱與積累,在人類文化的發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而在參觀了天津博物館之後,通過對中國書法、瓷器等珍品的觀摩與欣賞更是讓我見證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此次,我重點參觀了“中華百年看天津”展館的以天津地方史為主題的大型歷史陳列。展覽分為:天津歷史的沉澱、英勇悲壯的抗爭、工業文明的啟蒙、殖民統治的見證、北洋新政的誕生、中西文化的交匯、日本侵華的基地、紅色風暴的雷鳴和北方經濟的中心,共九個板塊。展覽將文物、文獻、照片、模型、油畫、景觀等巧妙結合,通過歷史照片、歷史文獻、文物和歷史資料等展示天津建城以來城市發展的歷程。驚心動魄的大沽口海戰、九國租借的史實鐵證、壯麗激越的金湯橋會師……在歷史文物與高科技多媒體手段的交融中“穿越”百年,感受著百年前天津的輝煌與滄桑變遷。不堪回首的歷史時刻警示著我們,只有民族的強大,只有依靠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才能實現國富民強。

  天津博物館觀後感篇三

  我一直都非常喜歡參觀博物館,因為那裡的很多東西都能吸引我的目光。每去一個地方旅遊,我都會去當地的博物館看看,一方面是出於興趣,另一方面可以瞭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和一些風土人情。但是說來慚愧,我在天津上學已經兩年有餘了,可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卻從來都沒有去過天津的博物館。 在2012年12月6日這一天的下午,我們班組織同學們參觀天津文化中心的天津博物館,我終於得以看見天津博物館的“廬山真面目”了。天津博物館是一座歷史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收藏特色是中國曆代藝術品和近現代歷史文獻、地方史料並重,現有古代青銅器、陶瓷器、玉器、書法、繪畫、文房用具、甲骨、地方民間工藝及近現代歷史文獻等各類藏品。

  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天津博物館新館。這是一座層次錯落,空間感極強的現代化建築。進入博物館,可以看到館內共有五層。我們主要參觀了開放的二層、三層和五層的展廳。二層展廳主題為“耀世奇珍”,主要展出館藏古代青銅器、玉器、書畫、瓷器、工藝等類別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珍品。三層展廳主題為“中華百年看天津”,展示了天津自鴉片戰爭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百年間的風雨歷程,揭示了天津發展成為中國北方最大工商業城市和中西文化交匯前沿的曲折過程。

  三層開放的展廳最多,展出物品種類最多,我們參觀的時間也最長。每個展廳都有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突出了各展廳的主題。“線走風姿”展出的是明清時期的書法。明清時期是中國書法發展的重要階段,書法家們的書法各自具有獨特的風格。看著這些如同舞姿般優美的書法作品,我深刻的體會到,中國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不僅是中華文化瑰寶,而且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奇葩。“寄情畫境”展出的是明清時期的繪畫,展覽將各流派繪畫自身發展演變的過程直觀呈現的同時,勾勒出明清中國繪畫的總體面貌。“青藍雅靜”展出的是明清時期的青花瓷器。我們都知道,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中國的瓷器不僅深受國人的喜愛,還受到外國人的青睞,遠銷海外。而青花瓷胎質細膩,釉質滋潤,白地藍花,具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效果,更能給人以清新素雅的美感。“安和常樂”展出的是以“福、祿、壽、喜”為主題的文物,表達出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生命的頌揚。“器蘊才華”全面展示館藏文房清供精華,這些展品材質豐富,雕刻細膩,製作精巧,折射出中國古代文人的優雅生活和審美情趣。估計在那樣有意蘊的環境中,人們會更樂意讀書學習吧。

  “志丹奉寶”展出的是天津收藏家捐獻的文物。這些收藏家不惜傾注一生心血,致力於古物收藏,殫精竭力地保護、傳承祖國優秀文化遺產。建國後,眾多收藏家出於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人民政府的信賴,紛紛化私為公,慷慨捐獻累累家珍。這樣無私的精神和真摯的愛國情懷,讓我們深深地感動和敬佩。“聚賞珍玉”展示的是中國古代的玉器。中國是世界上開採和使用玉最早、最廣泛的國家,玉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和作用。“玉”代表著純淨、美好,儒家講究“君子必佩玉”,很多人以收藏玉為樂,古代的文人雅士更是以“玉”來自比——溫潤如玉,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美感啊!也許正因如此,我對玉器一直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玉器總是能在第一時間裡吸引我的目光,讓我久駐不前。“沽上風物”展示了天津的民間藝術,這也是所有展廳中比較有意思的一個展廳,其中最好玩的還要數“泥人張”了。雖然我曾在課本上了解過泥人張,但是來到天后津看到批量生產的“泥人張”,不免有些失望,那些作為商品出賣的“泥人張”更多的是靠色彩來表現,而不是靠真正的泥塑來表現。在博物館中看到的“泥人張”雖然色彩沒有那麼鮮豔,但卻是真正的靠“泥”來完成人物的動作、神情,所有的作品都是那樣的精美,惟妙惟肖。

  參觀了天津博物館後,我受益匪淺。我不僅僅是欣賞到了優美典雅的展品,感受了中華民族燦爛而又悠久的歷史文化,更加增長了自身的知識與閱歷,瞭解了天津的人文歷史和發展歷程。看到那些優雅的古代展品,我深深地體會到,與古人相比,我們少了份恬淡閒適,更多的是浮躁虛榮。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需要的是淡泊名利的心境,需要的是心靈的淨化。與此同時,時代在發展,我們不能因古代文化的璀璨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恥辱的歷史而止步不前。文化是由人來延續,由人來創造,作為華夏子孫,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同時也要放眼世界,吸取他國的優秀之處,跟上時代的步伐,創造更多屬於我們自己的燦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