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留學簽證申請表怎麼寫

  現在很多學生想去德國留學,但是對於辦理德國留學簽證有很多不瞭解,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德國留學簽證申請表介紹

  1*** 如何填Hauptfach***主修***和Nebenfach***輔修***?

  新的學位體系引入後,很多學校對於主修和輔修的規定都做了一定的調整。例如有些學校的本科課程同時有兩個主修,有些學校只有單一主修沒有輔修。請在填寫前下載學校關於申請表的說明***Ausfüllhilfe zum Antrag auf Zulassung***或者直接諮詢學校外事處。但此概念已隨著本碩分開後逐漸取消。

  2*** “c/o”是什麼意思?

  c/o表示“借用地址”或“由某人轉交”。例如:您的家庭住址在小城市或農村,國際郵件投遞不便,在這種情況下則可借用在大、中城市的親友地址,以便及時收到學校發給您的信件。

  3*** Vorbildung是指什麼?

  Vorbildung在這裡是指在申請德國大學入學之前的學歷。其中在要填寫“高中畢業證書的名稱”和“獲得證書的地點和日期”;是否參加過“高考”,如果參加過“全國統一高考”,則在Bezeichnung之後填寫National vereinheitlichte Hochschulaufnahmeprüfung ***VR China***。

  4*** 考試類別和成績如何填寫?

  如果您讀過多所大學,則要逐項填寫;如果只曾在一所大學就讀,填寫一欄即可。關於考試種類和成績,在校生可填最後一個學期,即Semesterprüfung和各科成績的平均分數;畢業生可填畢業考試Abschlussprüfung和各科成績的平均分數。

  5*** Lebenslauf應從何時填起?

  這裡主要是填寫學歷,應從小學開始,直到申請德國大學入學為止。如有實習經歷也應註明。

  德國留學優勢專業一覽

  一、機械製造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應用型高階工程技術人才,尤其是既能利用計算機進行機械產品的輔助設計,又能應用數控技術進行製造的人才非常緊缺,有著廣闊的就業前景。

  推薦院校: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柏林工業大學、漢諾威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等等。

  二、建築學

  建築學專業作為建築行業中最大的一個學科門類,其重要地位一直頗受重視。當然也一直是高等院校專業就業形勢很好的一個專業。其中建築學專業中的幾個分支,像市內設計、園林設計、城市規劃等的需求量更是大增,建築學專業的學生一直是搶手貨!

  推薦院校: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包豪斯魏瑪大學、杜伊斯堡艾森大學、科隆應用技術大學、慕尼黑應用科技大學等等。

  三、計算機工程

  計算機涵蓋面廣,包括硬體、軟體。踏入這個行業就知道這個領域的廣泛性。挑戰與機遇並存,這絕對是一個值得加入併為之付出努力的行業。

  推薦院校:杜伊斯堡-艾森大學、開姆尼茨工業大學、錫根大學、康斯坦茨大學、漢諾威大學等等。

  四、生物醫學工程

  如今醫學十分發達,醫療器械也在更新換代,而要研製出更為先進的醫療器械,就離不開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進步。

  推薦院校:安哈爾特大學、伊爾姆瑙理工大學、波鴻大學、漢堡大學、美因茨大學等等。

  五、工業設計

  廣告和包裝在商業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所重視。優秀的廣告和包裝設計將為企業和商家帶來巨大的利潤,同時能欣賞到構思新穎、創意獨特的廣告和美輪美奐的包裝設計,也不失為很大的一種享受。

  推薦院校:柏林藝術大學、烏爾姆大學、漢堡造型藝術大學、包豪斯魏瑪大學、富特旺根藝術大學等等。

  赴德留學七大原因

  目前大約有250萬大學生在德國的390多所高校就讀。去年,在德國高校註冊的外國留學生人數首次超過30萬,所佔比例為全德國高校學生總數的12%。為什麼這麼多學生選擇去德國留學呢?申請德國留學有哪些優勢呢?

  l、 舉世聞名的高超學術水平、高含金量的文憑和國際承認的教育體系

  2、不同型別的高等教育機構和多種多樣的課程可供選擇

  3、國家強勁的經濟實力為德國教育體系提供後盾支援

  4、活躍的國際化氛圍、一流的留學生服務體系、不收學費或者僅收低廉的學費、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物價水平適中

  5、完成學業後有機會留在德國工作,可以申請為期18個月的找工作簽證

  6、通過學習一門新語言領略一種傳統的文化

  7、持德國簽證可以到歐洲大部分國家旅遊

  多年以來,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團體一直是德國高校中最大的外國學生團體。據德國駐華使領館2014年簽發的留學簽證資料顯示,去年有超過11800名中國學生以留學為目的前往德國,較2013年增長了約12%。目前,有近27000名中國學生在德國高校註冊,且此資料一直呈現上升趨勢。中國留學生團體的畢業率也高於全德高校學生畢業率的平均水平。日益增長的在德中國留學生數量也得益於德中兩國高校間的1069個交流合作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