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學反思教案設計

  《泊船瓜洲》是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老師們準備好了?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泊船瓜洲》優秀的教案設計以供大家學習。

  《泊船瓜洲》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默寫。

  2、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品味欣賞“綠”字在本詩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整體把握,初步感知詩人思鄉之情

  1、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這是北宋詩人王安石***板書***在旅途中寫下的一首思念家鄉的詩。

  2、誰能把你收集到的有關王安石的生平簡單介紹一下?

  3、教師範讀***注意聽清楚每個字音***

  4、出示課件,自由讀詩,判斷六個多音字和一個變音字在詩中的正確讀音。

  5、指名判斷讀音***課件出示正確讀音***並齊讀全詩。

  6、自由讀詩,並從詩中找出能集中表達詩人想回家的一個字。***“還”字***

  7、你知道詩人是在什麼地方寫下這首詩的嗎?你是怎麼知道的?***解題,板畫***

  過渡:詩人停船瓜洲,想念著離自己不遠的家鄉,於是寫下了這首詩,詩人的家鄉在哪裡?詩人又是怎樣通過短短的四句詩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呢?下面我們就通過理解詩句來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二、緊扣“還”字,披文入情,深入體會詩人思鄉之情

  1、自由讀詩,根據註釋,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2、自由彙報:你學懂了什麼?

  3、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引導學習:

  如***1***:學生彙報一、二句的詩意,師引導生從這兩句詩句中找出有關的地名,並弄清它們的位置關係,指名一生上臺在剛才板畫的長江圖上貼畫,並看著圖示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問:從這兩句詩句中你還體會到什麼?***可提示:從“一水間”“只”“數重山”等詞去體會******板書:靠家近——很想還***

  如***2***:學生嘗試解釋第三句,引導學生從“又”字型會詩人的感情。

  ***板書:離家久——早想還***

  師引導想象:假如你來到江邊,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對岸,而對岸的不遠處就是你離開很久、思念很久的家鄉,此時你有何感想?***生展開聯想回答***詩人此時有何感想呢?生彙報學習第四句。

  引導:誰能加上語氣詞***啊、呢***把第四句的詩意及作者強烈的思鄉情表達出來呢?

  問:誰能用三個字概括詩人此時這種強烈的思鄉之情?***板書:思家切***

  問:詩人思家切,可他能還嗎?你認為後面應該補上怎樣的板書?***引導生板書:不能還***

  4、課文學到這裡,你有什麼疑問嗎?***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詩人為什麼不能還?***

  討論、昇華詩情:既然詩人已經離家很近了,而且他又這麼渴望回到家鄉去,那他為什麼不回去看看呢?***讓生先猜測有幾種可能,師再簡介當時的時代背景:因為詩人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他當時肩負著宰相重任,正在全國上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為了改革大計,為了國家大事,他是雖到家門卻不能回啊!因此從內心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感慨,表達了他強烈的思鄉之情。***

  5、有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6、同桌互說詩意。

  三、品味“綠”字,咬文嚼字,體會詩人用詞之精妙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首詩中有兩句詩因某個字用得特別妙而成為千古絕句,有誰知道是哪兩句詩、哪一個字嗎?***------綠------。***

  2、師:對,據說王安石為了這個“綠”字,推敲了很久,進行了十多次修改,最後才決定用“綠”字,請同學們想象一下,詩人可能用過哪些字?***到、過、入、滿、、、、、***你能放到詩中讀一讀嗎?為什麼最後用了“綠”字呢?它好在哪裡?***師生共同體會“綠”字的妙用:***1***春風有色,它染綠了江南,給人一種鮮明的形象感、色彩感和生機感;***2***“綠”字和“還”字有一種內在的聯絡,明媚的春光更引發詩人想回家看看的念頭。***

  3、教師總結: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現在我們也來當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該用什麼字好。

  《泊船瓜洲》教案設計篇二

  學習目標:

  1.通過自學,大體理解詩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

  3.使學生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學習重、難點:

  重點應放在品位詩句,背誦、積累語言上。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調查本班學生能背幾首古詩,最喜歡那首古詩,有幾位同學能背《泊船瓜洲》。***

  一、設景激情:***幻燈片1***

  1.師導:同學們,課前老師做了一項小調查,發現我們班的同學真了不起,XX同學,現在已經能背?首古詩,能背幾首以上的同學有?個。古人曾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相信大家只要堅持下去,也會成為一個個小詩人的。

  2.***過渡***今天老師要同大家共同來學習一首新詩------《泊船瓜洲》。***幻燈片2******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3.解題:誰能來說說“泊船瓜洲”是什麼意思?***注意:泊是什麼意思***。

  4.介紹作者:師問:這首詩的作者是誰?課前老師已經佈置大家收集有關資料,現在誰來簡單介紹一下王安石?***幻燈片3***

  ***師過渡***看來同學們都準備得很充分,***幻燈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詩,據說是詩人被罷官後回到故鄉鐘山,應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學士,途徑瓜洲泊船時而作。***古詩課件:幻燈片5***

  5.同桌互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讀給同桌聽,注意讀準多音字、詩句讀通順。

  6.指名讀:誰願意來讀一讀這首詩?

  ***你預習得真充分。詩中的多音字,你都讀對了。第一句詩中“一水間”的“間”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幻燈片6:多音字注音***

  7.真好,誰再來讀一讀《泊船瓜洲》。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聽詞句的中間,她是怎麼停頓的,讀得是不是有節奏聽清楚嗎?好,開始。***教師適當講評***

  8.!同學們,讀詩,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儘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當然要讀得好,必須要先理解古詩的意思、蘊含的感情。

  二、合作彙報: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註釋及你們查詢的有關的資料,小組內互相交流,說說詩句的意思。***生交流,師巡視、觀察學生的學習方法。***

  三、深究悟情

  ***一***學習一、二句

  1.師總結過渡:剛才同學們討論得都很熱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研讀這首詩。***幻燈片7:詩一、二句***

  2.先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句詩;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鐘山在什麼地方?教師板書:***師標畫瓜洲和鐘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燈片8、9、10***

  3.提問:王安石的故鄉是?

  4.看板書理解: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長江的南岸,他們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a.“一水間”一水指?間什麼意思?***幻燈片11***誰能用“間”組詞。***練習:用間組詞。***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與京口隔著什麼?

  “數重山”什麼意思?***幻燈片12***表示路途近還是遠?從哪裡知道?***摳住“只”補充介紹。******幻燈片13***

  一道長江水,數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遙遠。為什麼詩人覺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書:只隔。***

  5.感情朗讀指導:讀一讀,讀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讀。***

  ***二***學習三、四句:

  ***過渡:詩的第一二句寫詩人路經瓜洲,發現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這樣靜寂的夜晚,他輾轉難眠,獨自一人走出船艙,仰望夜空中的一輪圓月,那時作者有何感慨呢?***

  1.請讀第三、四句:***幻燈片14***

  提問:這兩句詩那句寫景?那個字寫出景物特點?“綠”什麼意思?***幻燈片15***

  師導:是啊!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閉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麼樣的美景?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用上“我彷彿看到……”

  ***生說話訓練,教師激情點評***。

  2.體味“綠”字。說話訓練。

  師總結導:***出示課件:幻燈片16***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綠了,田野綠了,綠滿了山崗,綠遍了江河兩岸,到處是綠的----?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剛寫這首詩時,不是用綠字,曾用過十幾個字,經過反覆推敲,最終定為“綠”。看課文插圖,你能猜猜他用過那些字嗎?***激情研論***

  ***幻燈片17***比一比,討論用那個字好?***幻燈片18***指名談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發?

  教師小結:是啊!一個“綠”字,使王安石煉字成了千古佳話。同時告訴我們寫文章要字斟句酌,反覆推敲的道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讀。

  3.詩導:其實,這句詩精彩是“綠”字,重點卻是“又”字,大家想想,這句詩中的“又”字是什麼意思,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在草長鶯飛的春天,五十多歲的王安石又要再次離開家鄉,春天去了有再來的時候,而詩人赴京城再次為官,什麼時候能回來呢?***。

  請大家讀·:明月何時照我還。幻燈片19

  這句詩什麼意思,那個詞表現出作者的心情?什麼意思?表現出作者什麼思想感情?***板書:何時。***

  4.***師設景讀***:詩人王安石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變法,卻屢遭保守派的反對,被免除宰相職務後回到家鄉,第二年皇帝又啟用他,在赴京路上,思鄉情節更濃。想想我們應該怎麼讀這句詩?

  此時詩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遠離家鄉了,再讀:

  詩人想著:此去京城可能幾年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思鄉的期盼,再讀:

  詩人想著:此去京城可能幾十年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心靈的遺憾,再讀:

  詩人想著: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精神的痛苦,再讀:

  5.說說兩句詩的意思。

  6.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四、通讀全詩

  1.配樂朗讀:***過渡***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詩人剛剛離開家鄉、就想著回來的那種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請大家一起隨著音樂有感情朗讀這首詩。***視訊配樂***

  此時你就是詩人,站立船頭,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詩來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情再來讀一下這首詩。***生讀***

  2.背誦全詩。

  師:通過課堂的多次朗讀,同學們都會背誦了嗎?***會***誰願意背給大家聽呢?

  3.齊背古詩:配樂感情背誦。

  五、音樂欣賞:

  過渡:古詩是中華文明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它講究平仄押韻,言語精練,意境深遠。學習古詩,在理解詩歌意思的基礎上,還可以將古詩與音樂結合起來,用唱的辦法來學習。大家想試一試嗎?***課件***

  六、拓展延伸

  ***過渡***同學們,其實從古至今,像王安石這樣身在異鄉,思家心切的詩人還有很多,也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思鄉詩。課前,老師收集了十首有關思鄉的古詩,送給同學們。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們學習《泊船瓜洲》的方法,讀讀、議議、背背、唱唱,以後有機會我們再一起來賞讀。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謝謝大家!

  《泊船瓜洲》教案設計篇三

  一、 背一背,激情匯入。

  首先,教師談話:一提起家鄉,我們就倍感親切,古往今來,有多少漂泊異鄉的遊子,作者甜甜的思鄉之夢,流著澀澀的思想之淚,曾寫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懷鄉之作。接著,請學生背誦自己課前蒐集的思鄉詩作;最後教師用管樂《懷鄉曲》伴奏,聲情並茂地誦讀古詩《泊船瓜洲》。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平時多讀多記,注意知識的積累,配樂誦讀,渲染氣氛,激發情感,激情入境,為理解古詩做鋪墊。】

  二、 講一講,瞭解作者及古詩寫作背景。

  請學生介紹課前自己蒐集的作者王安石的生平事蹟及古詩《泊船瓜洲》的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學習空間,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通過學生的介紹,為進一步學習鋪好路,搭好橋】

  三、 畫一畫,弄清位置。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圈出表示地名、江名的詞***京口、瓜洲、長江、鐘山***。

  結合註釋,根據對古詩的初步理解,聯絡地理知識及自己課前對中國地圖的觀察,請同學四人一組繪製位置示意圖。請一人板上繪製,並講明這樣繪製的根據。

  【設計意圖:這次練習包含許多具體的實踐活動,課內課外走來回,學科之間走來回。讓學生在讀讀、查查、找找、議議、畫畫中,在合作學習中,自主獲取知識,學會學習。】

  四、 議一議,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小組合作學習:***1***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意思;***3***用比較的方法體會“綠”字的妙用;***4***你體會到是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是怎麼體會到的?

  2.彙報學習成果,師生共同評議。

  【設計意圖: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主動學習的意識,培養團結、合作、創新精神,同時取長補短,促進共同進步。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五、 讀一讀,讀出詩情。

  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個人讀,小組讀,跟朋友一起讀,讀讀看怎樣才能表達出思鄉之情。鼓勵當場配樂讀,音樂可由學生課前自己準備,也可現場請同學用樂器古箏、二胡伴奏,注意及時評議,評議權留給學生。

  【設計意圖: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充分地讀,讀出形,讀出意,讀出情,在朗讀實踐中培養語感,受到情感薰陶。讓學生參與評價,在評價中共同提高。】

  六、演一演,體驗情感。

  引導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增強學生心理體驗。讓學生置身與情境中去體會:現在你就是詩人王安石,站在瓜州岸邊,眺望江南,眺望家鄉德尼會怎麼想呢?***管絃樂《懷鄉曲》奏起。請學生角色表演。***

  【設計意圖:讓學生入情入境,展開豐富想象,迸發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去感受,加深內心體驗,使知識、能力、情感和諧發展。】

  七、抒一抒自己的思鄉之情、愛鄉之情。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鄉、愛鄉之情。可作詩,可唱歌,可繪畫,可器樂演奏……

  【設計意圖:詩人的情感已薰陶感染了學生,學生產生了自由抒發的慾望,在這種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下,讓學生自由抒發,可以使內心情感形象化,流露出自然而真實的情感,思想教育也水到渠成。】

  【整體設計構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讀書,盡情發言,盡情抒發心聲,讓他們思想動起來,腦子靈起來,語言火起來,這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新的課堂文化,也是新的課程觀。】

  >>>下一頁更多精彩“《泊船瓜洲》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