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文明伴我行手抄報的樣板素材

  文明禮儀是基於社會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為大家共同遵守的規矩。做文明禮儀手抄報可以提高學生對文明禮儀的認知。小編精心收集了,供大家欣賞學習!

  五年級文明伴我行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

  五年級文明伴我行手抄報圖片1

  五年級文明伴我行手抄報圖片2

  五年級文明伴我行手抄報圖片3

  五年級文明伴我行手抄報圖片4

  五年級文明伴我行手抄報圖片5

  五年級文明伴我行手抄報的資料:學生穿著禮儀

  ***1***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不穿奇裝異服。

  ***2***著裝整齊,樸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間,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褲衩在校園行走和進入教室。

  ***4***課堂上不敞衣、脫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時裝鞋,以球鞋或平底鞋為好。

  ***6***不佩戴項鍊、耳環***針***、戒指、手鍊、手鐲等飾物。

  ***7***不塗脂抹粉,不畫眉,不紋眉,不紋身,不留長指甲,不塗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頭髮,不染髮,不燙髮,不留長髮。

  五年級文明伴我行手抄報的內容:文明禮儀

  在一個國家中有個人和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東西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以前,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數都是用英語書寫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做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都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國恥。”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的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塊口香糖汙跡,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人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人們還有一段距離。在人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的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一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木,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了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如果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秩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萬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肩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什麼用呢?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