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家鄉的美食作文

  自古以來,有很多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文人騷客都盛讚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好象每每思念起家鄉,必然是想念家鄉的山水,或者是家鄉的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寫家鄉美食的作文,歡迎大家參閱!

  一

  老師給我們講起家鄉的美食,我就想起了爽口美味的蒜薹炒肉絲、好吃的魚丸、有蛋黃的魚糕……饞得我直流口水。

  媽媽說在她小的時候因為冬天特別冷,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蒜薹炒肉絲。蒜薹是外公騎著單車去菜場買了之後,用小棉被包回家的,才不會把它凍壞。我很愛吃蒜薹炒肉絲。具體的做法是:

  將肉切絲,用少許澱粉和醬油醃一下,蒜薹切段,在燒熱的炒鍋裡放油,將蒜薹炒至8成熟盛起,再將肉絲炒至8成熟後把蒜薹倒入鍋裡和肉絲一起炒,加少許鹽及雞精。

  就這樣,一盤爽口美味的蒜薹炒肉絲就做好了,讓我們來一起分享吧!

  二

  在我的老家——彭澤,每逢過節,家鄉人都要做一種特別好吃的特色美食——蒸米粑。這可是我們那裡最有特色最美味的美食了,也是我最喜歡吃的食物,我一次能吃一大碗呢。

  爸爸告訴我,我的家鄉彭澤縣地處長江中下游的南岸,是水鄉澤國的魚米之鄉哦。自古以來就盛產大米。而以大米加工做成的米粑,古往今來傳留民間。每逢年節喜慶婚喪壽誕,均以各樣的米粑為佳餚款待來賓。米粑中尤為蒸米耙別具特色,這種米粑可是隻有我們家鄉才有的哦。

  過節前夕,爺爺奶奶知道我們要回老家。就早早準備好了給我們做蒸米粑的“材料”。蒸米粉,粑餡,還有做米粑的工作都準備齊全了。我們剛一回家。奶奶就把這些東西拿了出來。忙乎著做粑了。嗯,蒸米粑好吃,可準備工作很繁瑣了的哦。我將蒸米粑的製作方法告訴大家吧:


家鄉美食

  選用上等燦米、淘洗用清水浸泡一小時,濾幹後放蒸籠裡蒸七成熟。之後,將蒸好的米冷後細磨成粉,再用開水泡粉、揉粉,一直揉到粉團不粘手為止。做粑時,先將揉好的米粉做成湯圓大小的粉團,再用小木板壓成圓粑皮,之後粑餡包進去,做成餃子形狀後放入蒸籠蒸。20多分鐘後就可蒸熟並食用了。粑餡可根據四時不同上市的蔬菜取用,一般以白菜、蘿蔔、豆角摻以肉丁、豆乾、粉絲、香菇和適量的作料摻和。蒸熟的蒸米粑美味可口。好吃極了。想吃的朋友可以到我老家來嚐嚐哦,保證你吃了還想吃。嘻嘻……

  三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監利縣容城鎮,是一個離長江較近的地方。這裡有許多水產品和農作物,所以,我的家鄉常被稱為“魚米之鄉”。

  在我的家鄉有許多美食,我最愛吃的是江蝦、菱角、鍋塊。

  我們這裡的江蝦可不像海蝦一樣大,它只有一到兩釐米長,頭上長著兩根很長的鬍子,這些蝦子還沒炒時是白色的,有些地方還是透明的,像水晶做的一樣。但是你把它下鍋一炒,它們立刻捲了起來,還慢慢地變成了粉紅色,隔著老遠就可聞到它的香味,饞得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在水產品中,不但有動物,還有植物,那是菱角。菱角外面有一層黑不啦嘰的殼,樣子就像老牛頭上的一對角,角尖上長著刺,如果你拿的時候不小心,還會被刺傷。雖然它外面長得不好看,但只要你把它剖開,裡面就會落出白生生的肉來。它可以蒸著吃,也可以當菜炒著吃。蒸的時候,最好用沙木蒸籠,蒸一個多小時後,開蓋就是香味。我們那裡,一到夏天,大街上都是賣菱角的,“賣菱角啦,沙木蒸籠蒸的菱角”的叫賣聲,離很遠都聽得見。有時候家裡圖方便,會直接去了殼,放上辣椒用猛火炒,綠色的辣椒襯托著雪白的菱角肉,又好看又好吃。

  我的家鄉還有一種美食,那就是鍋塊。鍋塊只有冬天才有得吃。冬天裡,在街頭巷尾,你總能找到鍋塊攤。只要有人來,老闆就會拿出一小塊麵糰,裡包了肉或菜,再攤成餅狀,在餅上拍上芝麻,然後把它貼在用油桶改成的火爐的內壁上,火燒得很旺,不一會兒,鍋塊就膨脹起來,表面變成了金黃色,冒出一陣陣濃濃的香氣,烤好了,你還可以在外面刷上辣醬或是甜醬,在大冬天裡能吃上鍋塊,可是一種享受。

  對我們家鄉的美食,你感興趣嗎?如果你的家鄉沒有這些食物,那就到我家鄉來做客吧!我請你吃遍我們家鄉的美食。

  四

  今天給姥姥打電話詢問了她的醬茄子的作法,自己嘗試做了一下,很成功,吃出了家鄉的味道。自己彷彿回到了從前,回到那個熟悉的地方。

  在和別人談到自己家鄉的時候,我一般都會介紹家鄉的美食,比如提到“宮後”,還有黑龍江的鍋包肉。但是還有一些美味我很少跟人提,最正宗的應該是姥姥做的醬茄子和手擀麵了。醬茄子今天終於得到了姥姥的真傳,現在比較懷念手擀麵。姥姥做的手擀麵比較粗,十分的勁道,加上東北獨有酸菜肉末滷,那叫一個過癮,一般我們叫“二大碗”我能吃兩碗。老家的冬天時間很長,所以過冬菜中酸菜是必不可少的,幾乎很多家都有自己的酸菜缸和大石頭,然而同樣是酸菜在不同家醃製,味道也不一樣,所以才有了姥姥手擀麵的獨有味道。如今在盤錦每當我想吃手擀麵的時候,都會自己或帶上要好的朋友去一家叫“老味道”的麵館,每次都會叫上一碗酸菜肉絲麵。但是這家的酸菜沒有老家的味道,但是卻有一種久違的感覺,於是這裡幾乎成了我的“老地方”。

  說到醬茄子,現在想想嘴邊還有種很奇妙的感覺。家鄉的夏天,印象中最便宜的兩種蔬菜:茄子和豆角,我的印象大約在93,94年左右,茄子應該在7分錢一斤左右,豆角稍微貴一點。可以說伴隨每個夏季最多的蔬菜就是茄子和豆角了。那時候,爸爸有道菜挺大眾,但很好吃,就是把茄子烀熟了,直接沾醬油蒜末吃。客觀的說,媽媽做吃的就很一般了,茄子和豆角到她手裡基本都是燉。但一到姥姥家就能吃到她做的醬茄子,這個味道真是太香了,特下飯。

  “宮後”這個詞,可能是我家鄉獨有的一個詞彙吧。“宮後”其實是燒烤的一種串,具體是什麼還真挺難解釋,應該是屬於下貨吧。我印象最早吃到“宮後”應該是小學時,在一家叫“阿旭”的燒烤店吃到的,當時一串羊肉串是5毛,宮後是6毛。現在想想很少能像那時吃著燒烤,最後再下一碗“鮮辣牌”方便麵窩個雞蛋那樣的痛快了。最近一次回老家,我又找到了這家叫“阿旭”的燒烤店,儘管更換了地址但老闆沒有換,他我對我父親的印象還很深刻,但是那次回家時間比較緊,我還是沒有吃到他家的“宮後”,只是在他家吃了頓早餐。

  家鄉的鍋包肉,其實最正宗的叫法應該叫“哈爾濱鍋包肉”,但是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應該是帶料加工的最好。以前爺爺家那邊的廠西市場裡有一個專門帶料加工做鍋包肉的,就是你買好裡脊肉,到他那,他個就給你做好,論斤收加工費,整體算下來肯定比在飯店吃便宜,而且味道正宗。總是覺得做鍋包肉的醋跟我們平時吃的醋有差別。到遼寧之後,很少能吃到家鄉的鍋包肉,這邊基本都是番茄醬的鍋包肉,個人認為沒有家鄉的味道好。在盤錦有兩個地方能吃到家鄉的鍋包肉,一個是在“雙興”叫“老式鍋包肉”,另一個在田家叫“哈爾濱鍋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