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學習方法與技巧

  高中理科的學習是比較難的,理科少了很多記憶的知識,但是每一門的學科都是需要我們理解的,所以,我們應該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之物理

  1.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後,會發現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巨集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於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麼力**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槓桿類的題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於汽車啟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於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2.解題規範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範,體現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麼定理,為什麼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這樣既讓老師一目瞭然,又有利於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3.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後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裡要保持沉著冷靜,根據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係,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複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影象**的變化規律和資料,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4.知識分層

  通常進入高三後,老師一定會幫我們梳理知識結構,物理的知識不單純是按板塊分的,更重要是按層次分的。比如,力學知識從基礎到最高階可以這樣分:物體的受力分析和運動公式,牛頓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機械能守恆定律和動量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越高階的知識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關於力學、電學、能量轉化的綜合性問題,需要用到各個層次的知識。這也提醒我們,當遇到一道大題做不出或過程繁雜時,不妨換個層次考慮問題。

  5.觀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很多最基本的認識可以通過自己平時對生活的細緻觀察逐漸積累起來,而這些生活中的常識、現象會經常在題目中出現,豐富的生活經驗會在你不經意間發揮作用。比如,你仔細體會過坐電梯在加速減速時的壓力變化嗎?這對你理解視重、超重、失重這些概念很有幫助。你考慮過自行車的主動輪和從動輪的區別嗎?你觀察過髮廊門口的旋轉燈柱嗎?你嘗試過把杯子倒扣在水裡觀察杯內外水面的變化嗎?我覺得物理學習也需要一種感覺,這就是憑經驗積累起的直覺。

  之生物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絡,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製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絡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之化學

  1.手腦並用原則

  ***1***要明確化學學習是認識過程,艱苦的腦力勞動,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2***對教師來說,一方面要使學生能主動地學習,就要不斷地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認識到從事化學研究既有巨集觀的物質及其變化的現象、事實,又有微觀粒子的組成、結構和運動變化,還要學習各種基本技能。認識到學習時動手、動眼、動口又動腦的重要。自覺地全神貫注讀、做、想練結合。並注意指導學生改進動腦又動手的方法,提高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等能力。另一方面,要從心理學、生理學和資訊理論等方面,提高對主動學習的認識。如資訊理論認為,學習是資訊通過各種感觀進入大腦,進行編碼、轉換、儲存、組合、反饋等一系列過程。就資訊輸入來說,有強有弱,當學習者高度主動自覺時,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就能主動調節感受器官,接受各種輸入資訊。如果學習不主動,資訊沒有很好輸入,後面的資訊處理就要發生很多問題。因此,要通過例子,使學生認識被動地學,只看老師做,聽老師講,而不開動腦筋想是學不好的。實驗不動手做,也掌握不了基本技能的。學習中遇到問題,通過思考解決不了時,就主動請老師、同學幫助解決,做到勤學好問。

  2.系統化和結構化原則

  系統化和結構化原則,就是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體系,成為他們的知識總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聯絡的。因為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才易於轉化成為能力,便於應用和學會學習的科學方法。它是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飛躍之後,在理解的基礎上,主觀能動努力下逐步形成的。這是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加深,也是實驗中運用知識前的必要過程。因此,在教和學中,要把概念的形成與知識系統化有機聯絡起來,加強各部分化學基礎知識內部之間,以及化學與物理、數學、生物之間的邏輯聯絡。注意從巨集觀到微觀,以物質結構等理論的指導,揭露物質及其變化的內在本質。並在平時就要十分重視和做好從已知到未知,新舊聯絡的系統化工作。使所學知識成為小系統、小結構,然後逐步成為大系統、大結構,達到系統化、結構化的要求。

  3.學習與發展相統一原則

  學習與發展相統一原則中的發展,包括能力、個性、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愛國主義思想等多個方面。根據化學學科特點,發展能力,培養觀點問題。已有專門章節論述,這裡就不多討論。要強調的是,這個原則要求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採取各種途徑、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從自己實際出發,提高能力,培養觀點。例如,自學能力較差,就要加強閱讀練習,學會從閱讀方法等方面入手,爭取老師、同學的幫助逐步提高。對教師來說,學生的發展是不一樣的。因此,要對學生的能力、觀點、個性等方面作深入的調查研究,針對學生情況,發揚長處,克服缺點,因材施教。使學生不斷髮展,在更善於學習中,把學習效率與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4.及時強化原則

  及時強化是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如,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是化學特有的。教學實踐表明,化學用語沒有學會和記住,是造成學生學習質量不高、學習發生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及時強化,才能遷移應用。強化不是消極的重複和記憶,而是積極的為了進一步的學習與應用。它包括了知識的理解加深,使之系統化及時記住該記的內容,等等。

  強化要及時,方式方法可多種多樣。以平時為主,以課內外學習自我強化為主,而這又是在教師有計劃地安排檢查下進行的。

  在課內外所採用的閱讀教材、口頭和書面練習,實驗及討論等各種實踐活動都要給學生具體的幫助和檢查督促,在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