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析應試策略和必備術語

  行測考試中資料題量大,耗時多,分值高,一直以來,很多考生都因為資料分析做題太慢而無法提高,事實上,要想提升資料的做題速度,讀題目是關鍵。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公務員考試行測,希望可以對大家的公務員行測備考有所幫助。

  資料分析應試策略:

  一、做題順序安排

  由於資料分析的材料內容多,且計算內容大,因此,建議應考者將這部分的內容與數量關係這一模組放在一起解答。因為,這兩個模組的內容都是計算,計算技巧也大同小異。

  二、做題時間控制

  資料分析這一模組的解題時間是25分鐘,而試卷給定四則材料,即20道題。時間要求是按題目的數量和難度定的,應試者必須學會按照時間要求答題,決不能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某一型別的題上,不會的題先跳過去,做下面的題。一定要掌握一個基本的原則:先易後難,爭取在規定的時間內把會做的題做完。複習階段講解的技巧專題,應考者也需掌握一二。

  三、細分題型找方法

  資料分析的題型出現最多的就是文字型材料和綜合型材料,在做題時,不要緊張的拿到材料胡亂做一通,按照之前的專題講解,分析材料,掌握材料的內容。文字型材料、表格型材料、圖形型材料以及綜合型材料,這四類材料的解題方法這裡就不一一再講解了,應考者只需掌握專題的做題方法,掌握解題的計算技巧。

  除了以上幾點可以在考試時運用,平常的學習和練習是必不可少的。考試吧建議應考者在複習時多總結自己關於做題的一些經驗和心得,這些自己總結的東西,是每個應考者屬於自己的財富和優勢,更是和其他應考者拉開成績差距的重要保障。

  必備術語:

  一、相近詞語,詞意大不同

  1、基期量與現期量

  我們常見到這種描述:一個時期的量與另一個時期的量相比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基期:被用作參照物的時期稱為基期,描述基期的量即為基期量。

  現期:相對於基期的稱為現期,描述現期的量即為現期量。

  2、增量、增速、增長率與增幅

  增量:增長的絕對量=末期量-基期量

  增速:增長速度=***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增長率:增量與基期量之比。

  增幅:即增長的幅度,也可理解為增量。

  3、百分數與百分點

  百分數:n%,即n/100。

  百分點:n個百分點,即n%或n/100***注意百分點不帶百分號***。

  4、同比與環比

  同比:與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

  環比:與緊緊相鄰的上一期相比。

  二、常見經濟學名詞

  1、GDP和GNP

  GDP***國內生產總值***: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

  GNP***國民生產總值***: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國民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

  2、順差和逆差

  貿易順差:在一個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出口商品額大於進口商品額,叫做對外貿易順差***又稱出超***,其差額即貿易順差額。

  貿易逆差:在一個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出口商品額小於進口商品額,叫做對外貿易逆差***又稱入超,有時也稱為“貿易赤字”***,其差額即貿易逆差額。

  3、基尼係數與恩格爾係數

  基尼係數: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基尼係數介於0-1之間,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反之趨向於不平等。按照國際一般標準,0.4以上的基尼係數表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係數達到0.6以上時,則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恩格爾係數:指食品支出總額***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佔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百分比例。這個比例越低、一般反映這個地區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4、三次產業: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服務業

  以上就是對資料分析題目術語的總結。大家在記憶的時候,概念性的術語要理解記憶與反覆記憶相結合,對於相似的術語要對比記憶,以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