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創業致富的經歷

  成功的比例幸運佔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慧,勤以創業,儉以聚財,誠以待人,遜以自處。看看別人的創業致富經歷,學習他們的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緻富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80後創業者專注外語培訓創業,打造義烏最優秀的外語學校

  異鄉創業,功夫不負有心人

  歐文是年輕的80後,今年30歲出頭,與外語教育結緣,至今已有13個年頭。大一當外語老師帶學生,大二創辦“新陽光外語”,畢業後在瀋陽又做了3年的外語教育。從學業到事業,也許正是對一件事情的專注和堅持精神,造就了歐文如今在外語教育界的高度專業。

  如果按照最初養家餬口的想法,當年瀋陽的事業和收入,完全可以滿足歐文的需求。但是在他心裡,總覺著做外語不應止步於此,還應該出去走走看看,去深造學習,去發現外語教育的新機遇。於是2006年,朋友告訴他義烏缺翻譯,來這邊工作或許還會有出國的機會。“抓住機會,走出去!”他毅然放棄已經小有成就的事業,隻身來到了浙江這塊陌生的土地。

  作為國際貿易之都的義烏,商業發達,人群彙集,各國文化融匯交錯。這裡所缺的又何止是翻譯?這裡的環境,受眾和需求,為外語教育發展提供了巨大市場。歐文一眼便看到了商機,於是他暫時中斷了深造的念頭,開始著眼於義烏的外語教育。

  按照歐文的說法,來到義烏,才是創業的開始。因為舉步維艱,因為四處碰壁,因為創業本身就是從苦澀中創造生活的經歷。身在異鄉,無親無故,只有一個共同創業的叫作Michael的老夥計。他們一起做小廣告,發傳單,聘教師,找生源。考察,摸索,詢問,前進,折返……只有經歷過創業的人,才知道親手創造,從無到有是一種怎樣刻骨銘心的體驗。

  讓歐文記憶最深的是2007年的一天夜裡,他和Michael騎著摩托車上街發傳單。天黑加上勞累,他們沒注意路上的隔離墩,摩托車就徑直撞了上去,連人帶車都飛出去好幾米遠。“我們當時只是覺著很沮喪,到小賣部買了一包煙,不到一小時抽完,滿腦子就一句話:難!真是太難!可事後再想起來才覺著後怕,兩人當時腦子裡全都是辦培訓中心的事情,竟然沒人反應過來車飛出去的那一瞬間,其實是命懸一線。”

  歐文說,類似這樣的經歷在創業之初遇到過很多,但他卻從沒想過放棄,並且原因很質樸。“我想讓父母家人過更好的生活,因為家裡條件不好,在家吃苦的日子,比這更難。‘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我們心裡很清楚,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走出來,必須做出個模樣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們的創業總算有所收穫。歐文和Michael創立的培訓中心,第一節課就有十幾個學生報名。歷經9年的時間,歐文外語的校舍經過了搬遷,擴大,目前已有稠北、江東、繡湖、南方聯四個校區,總教學面積2000餘平方米,教職工近60人,一躍躋身於義烏最優秀的外語培訓學校之列。

  感恩感謝,共榮共助,有夢就去追

  歐文外語一路走來雖然沒有飛速壯大,卻少有波折,整個學校發展穩得超出想象。

  說起如今取得的成績,歐文對成績本身和自我總結少之又少,談及最多的,還是他的Michael,他的團隊。“現在條件好了,吃穿用的都改善很多,但最喜歡的還是和Michael去當初常去的麵館,吃一碗麵,隨意聊聊天。”

  在歐文和Michael的口中,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感謝。“回顧一路創業的波折與成績,我們感謝當初所有人的幫助,感謝兄弟的相互扶持,相互陪伴,感謝一路走來能相互包容,不離不棄。”在歐文心中,這份被視若珍寶的兄弟之情,也許是整個團隊穩定的基石。

  談到教師隊伍,歐文更是津津樂道:“你知道嗎?曾經有人要高薪從我這裡挖老師,都沒有成功,團隊的穩定,是我最大的驕傲。”

  載舟覆舟的道理,每個領導者都懂,但能成功維穩的卻很少。而且歐文外語的教職人員,來自各個國家,文化、理念差異都很大,究竟是如何做到在存異的情況下能夠求得大同?從歐文外語老師們的口中,我們便能找到一些答案。

  學校有一位嫁給了中國丈夫的美籍外教,丈夫家境不佳,需要她來支撐家庭。偏偏中國媽媽又得了癌症,他們傾其所有給媽媽治療,整個家庭狀況雪上加霜。歐文知道了他們的情況後,在學校裡從各個方面為這個外教開綠燈,並且個人出資聯絡了在杭州的朋友為中國媽媽購買了上萬元的抗癌藥品送給他們。

  對於身邊的人,但凡力所能及可以提供幫助的地方,歐文無不傾盡全力。他認為這是他的老師,他的責任。也正是歐文的這些善舉,讓正面影響和良性迴圈在學校中蔓延。

  2014年暑假,一名初中生來學校學習,家長希望學校能為孩子提供住宿,因為家中的小二得了白血病需要在杭治療,倘若要照顧兩個孩子,作為家長實在分身乏術。學校的老師得知情況後,主動提出帶學生回寢室住宿並照顧。而學校方面,歐文則為學生免除了一切學費和住宿費。

  這些義舉、善行在歐文這些年的成長路上比比皆是。源清流潔,本盛木榮,最初只是一兩個核心人物的為人處事理念,在經過身體力行的傳播和感染後,已然成為了整個團隊的價值觀——感恩感謝,相信交給,團結協作,共榮共助。

  把最簡單的事情做好,往往可以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就像歐冠教育的企業文化,就像歐文字人的堅持專注。

  提起企業未來的發展,歐文回答依舊很樸實。“我只是眾多創業者中的一個,人生的軌跡很奇妙,至於未來,我和我的團隊會在共同價值觀的指引下,走出任何的精彩。”

  2015年8月,歐文受邀參加中國教育聯盟澳洲國際教育友好訪問,學習考察了澳洲的中小學教育模式,私立貴族學校、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等著名學府,同時得到了澳洲教育部部長的熱情接待。秉承著歐文一貫的做事風格,年輕就要去追求夢想,回國後,他又有了新的計劃:“我希望帶領學校走向國際化,培養世界公民,幫助中國家庭成功規劃出國留學和語言培訓一站式服務的外語學校。”

  二:

  北京通州大男孩養伯恩山犬,變身"狗語者"年賺百萬

  在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北劉村,有一個人稱“狗語者”的香港大男孩——林健迪。他不僅可以通過狗的肢體語言和狗的叫聲,瞭解狗的想法和需求。同時,他還擁有一家專業的伯恩山犬犬舍,為他年賺百萬元。

  這個“狗語者”林建迪難道真的擁有超能力嗎?非也!據記者瞭解,他之所以能夠跟狗溝通交流對話,完全是憑藉十幾年愛狗養狗的經驗,每隻狗的眼神、動作、叫聲在他看來,都是“語言”,都是在傳遞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林健迪飼養的伯恩山犬,起源於瑞士,雖然體型大,但是身體靈活,曾經被當地人當做運輸犬使用。公犬負責拉車送牛奶、乳酪等奶製品,母犬負責看家護院。而近年來,伯恩山犬因為其性格溫順,對人友善,逐漸走入家庭,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寵物犬。

  林健迪,出生於香港,19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消防局九龍分局成為一名消防員。後來因為父親的物流公司業務拓展至內地,於是他從消防隊辭職幫助家裡公司跑業務,常駐深圳。在深圳獨自生活的林健迪終於可以實現自己多年來養一隻狗作為寵物的夢想,2003年林健迪從香港購買了一隻伯恩山母犬,而他的生活因為也因為有了愛犬的陪伴而變得豐富多彩。次年,林健迪再次從俄羅斯以購買了一公一母伯恩山犬。由於自己的三隻伯恩山犬的品相都非常不錯,林健迪開始帶著愛犬在深圳參加犬展比賽,沒想到一路所向無敵,逢賽必贏。

  2005年,林健迪餵養的兩隻母狗同時生產,他把9只小狗的照片剛剛發到寵物論壇,很快便被網友搶購一空,一共給他帶來了10幾萬元的意外收入。讓所有人意外的是,林健迪把賣小狗賺來的錢又用來從日本,韓國,瑞士等國家的犬舍購買伯恩山種犬,此時,家裡的伯恩山犬數量已經達到了17只,80平米的房子已經無法容納這麼多隻狗,他便把堂哥位於深圳市郊的兩棟別墅租了下來,還請了2個工人幫忙照顧狗的飲食起居。

  由於林健迪把自己的絕大多數精力都用在了餵養伯恩山犬上面,父母覺得他這是不務正業,終於在2010年,家庭矛盾一觸即發,林健迪最終從公司辭職。此時,有錢有閒的林健迪已經有了更高的目標——到北京參賽,問鼎全國!而這一次北京之行,也成就了他今天的一番事業。在北京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林健迪和一個做金毛犬繁殖的同行聊天,對方說自己的金毛犬同是大型犬,一胎小狗能有7—9只。而林健迪在深圳繁殖的伯恩山犬,一胎小狗也就3-5只,林健迪覺得這種來自於瑞士的大型犬如果在北方飼養繁殖,不僅會讓狗的毛髮更加漂亮,也一定會提高繁殖數量。賽後,林健迪果斷決定在北京成立屬於自己的專業伯恩山犬犬舍,所以他在朋友的幫助下火速租下通州區一處農家院,找來工人興建犬舍。

  在十幾年養狗過程中積累的與狗對話的能力,也著實在養殖過程中給林健迪帶來了不小的幫助。目前,林健迪的犬舍擁有38只種犬,年繁殖小狗近百隻,收入達百萬元。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帶著中國本土繁殖的伯恩山犬,站在世界犬展賽場上,證明中國繁殖者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