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桂花雨讀後感

  《桂花雨》是曹文軒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主要講的是故鄉童年那個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字裡行間瀰漫著作者淡淡的思鄉情和對故鄉美好的回憶。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上星期,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課文的名字是《桂花雨》。

  這是一篇散文,作者主要講的是故鄉童年那個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字裡行間瀰漫著作者淡淡的思鄉情和對故鄉美好的回憶。我們沒有看到過桂花雨,但看到了作者的描述後彷彿身臨其境,彷彿看到了作者小時候搖桂花,收桂花時的情形。

  同學們,你們見過桂花嗎?我雖然沒見到過桂花,但是我在書上看到過桂花。桂花也稱木犀。屬於木犀科,常綠喬木,高度可達15米,樹冠卵圓形,葉對生,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花簇生葉腋式或生聚傘花序,黃色或白色花,特香,你們聽懂了嗎?你們喜歡桂花嗎?

  桂花的香氣香飄十里,特別迷人,桂花樹的樹枝枝葉繁茂,桂花更是幽香而不露,秀麗而不嬌,清雅高潔,香氣濃郁。

  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只要仔細觀察每一景物,就能寫出好文章”。我想起了一首詩,《詠巖桂》亭亭巖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我想:看到作者把這篇文章裡的桂花寫活了,寫的惟妙惟肖。我心裡不禁流出了對桂花的欣賞,我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向作者一樣“搖桂花”。

  篇二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桂花雨》,作者很巧妙地運用借物喻景這個修辭手法抒發了對家鄉的感情。文中的每一個字是那麼扣人心絃,讓人一讀起來就捨不得放下,文中的內容使人蕩氣迴腸,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前後是桂花盛開的季節。作者琦君的故鄉的家裡,有一棵枝繁葉茂的桂花樹,八月,她家的桂花開得異常旺盛,仰頭望去,那點點黃花,有如天空中那點點繁星。她們家裡的這棵桂花樹的香味,不說是十里飄香,也足以將前後幾十戶人家全部浸在香氣裡了。可是,八月也是個颱風多發的季節,風一吹來,枯萎了枝葉和花瓣的還好,沒有枯萎的花瓣被吹下來,落入泥土之中,就再也沒有以前的新鮮的味道了。這天,媽媽正盤算著收穫這些桂花,“如果不刮颱風,我就可以收幾籮筐。送一籮給胡家老爺爺,送一籮給毛家老奶奶,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這時,她抬頭一看,天上烏雲密佈,就知道要刮颱風了。於是,她馬上招呼大家搖桂花了!這下可把琦君樂壞了,因為,這是她童年裡最快樂了的一件事。

  後來,作者琦君搬到杭州讀中學時,那裡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樹,那才真是香飄十里。作者每天都要去那裡賞花,回家時,總要給母親帶滿滿一袋子桂花。可母親總是說:“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

  “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這句話,令我陶醉不已,回味無窮,並不是母親覺得兩處的桂花不太一樣,而是向我們展示了母親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家鄉院子裡的那棵桂花樹,傾注了全部心血,已經成為她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桂花雨》看似作者寫她母親對桂花的喜愛,其實質是借用桂花,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與思念。

  篇三

  在去秦嶺的時候,我拿了一本《桂花雨》。這本書而作者是:曹文軒。《桂花雨》一共有七個章節,其中我最喜歡的章節是第四章節,第四章節的題目是:媽媽是棵樹。當時我看到這個題目時我想:媽媽不是人麼?怎麼可能是樹呢?下面就讓我給大家講一下吧!

  在一條寬敞的柏油馬路上,有一輛馬車飛奔過來。當馬車停到一棵大樹前時,一位年輕的女孩走下馬車,那位女孩抱住前面的大樹嗚咽起來。那位女孩是秀秀,秀秀在兩歲時媽媽爸爸去世留下舅舅舅媽收養,舅媽告訴她:那棵大樹就是你媽媽,從此秀秀就以那棵樹為媽媽了。大樹越長越茂盛,擋住了陽光莊稼漸漸的枯萎了。舅舅舅媽拿起大剪刀開始剪樹葉,最後舅舅拿起斧頭砍進了樹裡。秀秀站在房頂拿著火把說:“敢把樹砍了我把房子燒了。”舅舅只好把斧頭拿出來。有一次下雨,大樹被閃電劈成了兩半,大樹流著綠色的汁液,秀秀卻覺得大樹流著鮮紅的血。喜鵲折斷一個樹枝把它叼到了遠方。

  這個故事很感人,真是“沒媽的孩子像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