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兒的信課文原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課後練習題是檢測同學們學習語文課文知識點的途徑,那麼致女兒的信這篇課文的課後練習答案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同學們學習。

  《致女兒的信》課文原文

  親愛的女兒:

  您的問題使我心情非常激動。

  今天你整整十四歲了。您正跨越一個界限,越過它你就是一名成年女性了。您問我:“爸爸,什麼是愛情?”

  一想到我今天已不是跟一個幼稚的孩子在說話,我的心就跳得益發歡快。你在跨越這個界限,願你幸福。但我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您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千百萬女性,尤其那些十四歲的少女,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在思考著:什麼是愛情?對此各有各的理解。每個男青年,當他們已萌發成年男人的氣質時,也都在思考著這個問題。現在,親愛的女兒,我給您的信再不是從前那種信了。我的宿願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稱之為生活的本事傳授給你。但願父輩的每一句話如同一可顆小小的種子,從中萌發出你自己的觀點和信念的幼芽。

  從前,這個問題也同樣使我不能平靜。在我少年和進入青年早期的時候,祖母瑪利亞是我最親近的人。她真了不起。我心靈中所獲取的一切美好的、智慧的、誠實的東西應該都歸功於她。她在戰前去世了。是她在我面前打開了童話、祖國語言和人類美德的世界。有一次,在初秋寧靜的夜晚,我和她坐在一棵枝葉繁茂的蘋果樹下,望著向溫帶飛去的鶴群,我問道:“奶奶,什麼是愛情?”

  奶奶善於用童話解釋極其複雜的難題。她那雙烏黑的眼睛顯露出沉思和不安的神情,不知為什麼,她用一種特別的,從未有過的目光看了我一眼。

  “什麼是愛情?……在上帝創造世界時他就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並且教會他們傳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孫。給男人和女人都分了土地,教給他們如何築造窩棚,又給男人一把鏟子,女人一把穀粒。‘生活下去,繁衍你們的後代吧!’上帝對他們說道:‘我去忙自己的事了。一年以後我再來,看看你們這裡的情形。’

  “剛過一年,上帝帶著大天使加夫里拉就來了。那正是清晨,太陽升起的時候。他看到窩棚旁坐著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面前的田地裡是一片成熟的穀物。而在他們旁邊放著一隻搖籃,搖籃裡躺著熟睡的嬰兒。那男人和女人一會兒望望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在他們目光接觸的剎那間,上帝從那目光中發現了一種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種從未見過的力量。這種美勝過天空和太陽、大地和麥田――勝過上帝所創造的一切。這種美使上帝迷惑不解,驚慌不已。

  “這是什麼呀?”他向大天使加夫里拉問道。

  “這是愛情。”

  “愛情是什麼意思?”

  大天使無可奈何地聳聳肩。上帝走到男人和女人面前追問他們,什麼是愛情。可是,他們也無法向他解釋。於是上帝勃然大怒。

  “好呀!看我不懲罰你們才怪!從現在起你們就要變老。一生中的每時每刻都將消磨你們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為烏有!五十年後我再來,看看你們眼睛裡還留春著什麼東西,該死的人!

  “上帝為什麼要發怒呢?”我問了奶奶一句。

  “是因為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你還是往下聽吧!五十年後上帝同大天使加夫里拉又來了。這次他看到,原來有窩棚的地方已蓋起一幢圓木造的房子,荒地變成了果園,地裡一片見黃色的麥穗,幾個兒子在耕地,女兒在收麥子,孫子們在草地上嬉戲。老頭兒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時而望望紅豔豔的朝霞,時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上帝在這對男女的眼中看到了無與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還含有一種新東西。

  “這是什麼?“他問大天使。

  “忠誠。”大天使答道,但還是解釋不清楚。

  上帝怒不可遏。

  “你老得還不夠快嗎?該死的人,你活不了多久了。我還要來,看看你的愛情還能變成什麼樣!”

  三年以後,上帝帶著大天使加夫里拉又來到這裡。一看,有個男人坐在小土丘上。他的一雙眼睛充滿憂鬱悲傷的神情,但不光中卻仍然使人感到一種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種同過去一樣的力量。這已經不僅僅是愛情和忠誠了,還含有別的東西。

  “這又是什麼?”他問大天使。

  “心靈的追念。”

  上帝手撫鬍鬚,離開了小土丘上的老頭兒。舉目向麥田、向火紅色的曙光望去:金黃色的麥穗中站著許多青年男女,他們一會兒望望火紅色的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後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從那時期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這就是愛情,小孫子。愛情,它高於上帝。這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捧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這就是愛情,親愛的女兒。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夠愛。同樣,從人本身來說,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愛情,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說它不僅僅是能夠成為人、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

  《致女兒的信》課後練習答案

  一、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想一想,這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絡?為什麼把它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此題意在讓學生把握全文的主旨和脈絡。

  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後從人的眼神裡讀到了“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這三者有著緊密的聯絡:真正的愛情必然伴隨著忠誠,是愛人之間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厭倦;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心靈的交融與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們視為愛情的三位一體。

  二、聯絡全文,討論下面三句話的深層含義。

  1、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2、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後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從人本身來說,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

  此題意在讓學生理解文中的哲理,學生只要有所領悟即可,不必統一認識。參考答案如下:

  1、這一句飽含了人生哲理的話語,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就本文而言,在異性或愛人之間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機警,才可以和諧相處、共創幸福。

  2、故事中,上帝沒有創造愛情,起初,他僅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是人類自己創造了愛情。愛情的無法毀滅使上帝從“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但最終“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後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這意味著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佇立凝視”中終於意識到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識到人必須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後的離去,就是對人性力量的認可和屈服。連君臨宇宙的上帝都無可奈何,正說明了“愛情,它高於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文章結尾說:“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夠愛。”“如果不善待愛情,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為人、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這些話都很好地解釋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的含義:真正的愛情遠遠高於生理需要,愛情中包含的“忠誠”“心靈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輝,正是人之為人而不是動物的根本標誌。

  三、作者在另一封給女兒的信中談到自己對愛情的認識:“人的愛情應當不僅是美好、誠實、堅貞的,同時也應該是理智和慎重的、機警和嚴肅的,只有那樣的愛情才能帶來歡樂和幸福。”深入理解這段話的含義,結合課文內容,寫一段話。

  此題意在延伸課文內涵,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愛情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