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寓言故事的成語

  成語作為一種精粹的文化體現,一般都是有寓言故事來加持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驚弓之鳥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有名的射箭能手叫更羸***genglei***。有一天,更羸跟隨魏王到郊外去遊玩。玩著玩著看見天上有一群鳥從他們頭上飛過,在這群鳥的後面,有一隻鳥吃力地在追趕著它的同伴,也向這邊飛來。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飛著的鳥射下來。”“會有這樣的事?”魏王真有點不相信地問。更羸說道:“可以試一試。”過了一會兒,那隻掉了隊的鳥飛過來了,它飛的速度比前面幾隻鳥要慢得多,飛的高度也要低一些。這隻鳥飛近了——原來是隻掉了隊的大雁,只見更羸這時用左手託著弓,用右手拉著弦,弦上也不搭箭。他面對著這隻正飛著的大雁拉滿了弓。只聽得“當”的一聲響,那隻掉了隊正飛著的大雁便應聲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看到後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便問更羸不用箭是憑什麼將空中飛著的鳥射下來的。更羸笑著對魏王講:“沒什麼,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你是怎麼知道這隻大雁是受過了箭傷的呢?”魏王更加奇怪了,不等更羸說完就問。更羸笑著繼續對魏王說:“從這隻大雁飛的姿勢和叫的聲音中知道的。”更羸接著講:“這隻大雁飛得慢是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的聲音很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舊的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裡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後,更害怕再次被箭射中,於是就拼命往高處飛。它心裡本來就害怕,加上拼命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翅膀再也飛不動了,它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故事中的大雁聽到弓弦聲響後就驚惶萬分,是因為它身上受過箭傷。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指有人在某一件事情上吃過虧,於是就老是害怕再次發生類似的事情,可以說是驚弓之鳥。

  篇2:黔驢技窮

  古時候,貴州一帶沒有驢,那裡的人們對於驢的相貌、習性、用途等都不熟悉。有個喜歡多事的人,從外地用船運了一頭驢回貴州,可是一時又不知該派什麼用場,就把它放到山腳下,任它自己吃草、散步。

  一隻老虎出來覓食吃,遠遠地望見了這頭驢。老虎從來沒有見過驢,看到這傢伙身軀龐大,耳朵長長的,腳上沒有爪,樣子挺嚇人的。老虎有點害怕,在心裡琢磨:媽呀,什麼時候跑出這麼個怪物來了,看上去似乎不太好惹。還是不要貿然行事,觀察一下再說吧。

  連續幾天,老虎都只敢躲在密密的樹林裡面觀察驢的行為。後來覺得它好像不是很凶狠,就大著膽子小心翼翼地慢慢靠近它,但還是沒有搞清楚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有一天,老虎正慢慢地接近驢,驢忽然長叫了一聲,聲音十分響亮。老虎嚇了一跳,以為驢想吃掉它,回頭轉身就跑。跑到較遠的地方,老虎又仔仔細細地觀察了驢一番,覺得它似乎沒什麼特別厲害的本領。

  又過了幾天,老虎漸漸習慣了驢的叫聲,於是它又進一步和驢接觸,以便更深入地瞭解它。老虎終於走到驢身邊,圍著它又叫又跳,有時還跑過去輕輕挨一下驢的身體再跑開。

  驢終於被老虎戲弄得憤怒極了,就抬起蹄子去踢老虎。開始的時候,老虎還稍有點驚惶,不久見驢再也無計可施,終於明白了,原來驢統共也只有這麼一點伎倆。

  老虎非常高興,嘲笑驢說:“你這個沒用的大傢伙,原來也就這麼幾招本事啊!”說著就跳起來撲上去,咬斷了驢的喉管,吃光了驢的肉,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貌似龐大的貴州驢,實際上外強中乾,一點厲害的本領也沒有,以致於被老虎摸清了底細,最後葬身在虎口之下。做人也要練就真本事,僅靠花哨的外表唬人,是不會長久的。到頭來,吃虧的總還是自己。

  篇3:毛遂自薦

  毛遂在平原君門下已經三年了,一直默默無聞,總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

  一次,碰上秦國大舉進攻趙國,秦軍將趙國都城邯鄲團團圍住,情況十分危急,趙王只好派平原君趕緊出使楚國,向楚國求救。

  平原君到楚國去之前,召集他所有的門客商議,決定從這千餘名門客中挑選出20名能文善武足智多謀的人隨同前往。他們挑來挑去最終只有19人合乎條件,還差一人卻怎麼挑也總覺得不滿意。

  這時,只見毛遂主動站了出來說:“我願隨平原君前往楚國,哪怕是湊個數!”

  平原君一看,是平常不曾注意的毛遂,便不大以為然,只是婉轉地說:“你到我門下已經三年了,卻從未聽到有人在我面前稱讚過你,可見你並無什麼過人之處。一個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錐子裝在口袋裡,錐尖子很快就會穿破口袋鑽出來,人們很快就能發現他。而你一直未能出頭露面顯示你的本事,我怎麼能夠帶上沒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國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並不生氣,他心平氣和地據理力爭說:“您說的並不全對。我之所以沒有像錐子從口袋裡鑽出錐尖,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像錐子一樣放進您的口袋裡呀。如果早就將我這把錐子放進口袋,我敢說,我不僅是錐尖子鑽出口袋的問題,我會連整個錐子都像麥穗子一樣全部露出來。”

  平原君覺得毛遂說得很有道理且氣度不凡,便答應毛遂作為自己的隨從,連夜趕往楚國。

  一到楚國,已是早晨。平原君立即拜見楚王,跟他商討出兵救趙的事情。可是這次商談很不順利,從早上一直談到了中午,還沒有一絲進展。面對這種情況,隨同前往的20個人中便有19個只知道乾著急,在臺下直跺腳、搖頭、埋怨。唯有毛遂,眼看時間不等人,機會不可錯過,只見他一手提劍,大踏步跨到臺上,面對盛氣凌人的楚王,毛遂毫不膽怯。他兩眼逼視著楚王,慷慨陳詞,申明大義,他從趙楚兩國的關係談到這次救援趙國的意義,對楚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的凜然正氣使楚王驚歎佩服;他對兩國利害關係的分析深深打動了楚王的心。通過毛遂的勸說,楚王終於被說服了,當天下午便與平原君締結盟約。很快,楚王派軍隊支援趙國,趙國於是解圍。

  事後,平原君深感愧疚地說:“毛遂原來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真抵得過百萬大軍呀!可是以前我竟沒發現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沒一個人才呢!”

  毛遂自薦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總是等著別人去推薦,只要有才幹,不妨自己主動站出來,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猜你喜歡:

1.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2.源於寓言故事的經典成語有哪些

3.出自寓言故事成語大全精選

4.有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

5.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