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家紓難的成語典故

  毀家紓難是指捐獻家產以幫助國家減輕危難。大家瞭解毀家紓難的典故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谷於菟為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 《左傳·莊公三十年》

  在溥儀寓居天津張園時,郭世五趁其財力緊缺,購買了《三希堂法帖》的其中二帖,即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張伯駒先生欲購,但因財力不足暫時作罷。不久,郭逝世,其珍品歸其子。日寇侵華,戰爭席捲全國。伯駒偕妻攜女,顛沛流離,但一直掛念此事。日本投降,他從西安返回北平,第一件事就是繼續委託柳春農向郭氏後人郭昭俊詢問二王法帖。《平復貼》《遊春圖》兩件國寶,在國難當頭的時日流落到民間,全賴張伯駒先生毀家紓難,賣掉房產,重金收購,精心呵護,至解放後獻給國家。

  毀家紓難的成語解析

  毀家紓難huǐ jiā shū nàn

  [釋義] 毀:毀壞;紓:緩和;解除。指捐獻家產以幫助國家減輕危難。

  [語出] 《左傳·莊公三十年》:“鬥谷於***wū***菟***tú***為令伊;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

  [正音] 難;不能讀作“nán”。

  [辨形] 紓;不能寫作“抒”。

  [近義] 精忠報國 捨身為國

  [反義] 損公肥私 自私自利

  [用法] 含褒義。也作“毀家紓國”。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連動式。

  毀家紓難的成語造句

  1、國破家亡之際,許多愛國人士不惜毀家紓難。

  2、愛國志士們毀家紓難的精神,深深地鼓舞著人民的鬥志。

  3、大敵當前毀家紓難的英雄豪傑實在令人敬仰。

  4、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很多愛國志士都選擇了毀家紓難。

  5、他算得上毀家紓難了,你和大頭、炳南這些當哥哥的,總也該看到。

  6、不!那時候的熱血青年憂國憂民,敢於毀家紓難,勇赴國殤。

  7、然而當日本人舉國上下宵衣旰食、毀家紓難地為擴充海軍而努力的時候,中國政府卻挪用北洋軍費去修建頤和園。

  8、陛下,臣為國家大義,願毀家紓難,捐獻一半家產約合白銀百萬兩,以資軍費。

  9、客觀地說,韋昌輝也算是一條有勇氣有見地的好漢子,毀家紓難,於拜上帝教貢獻極大,清廷無道,漢人中的豪傑,無不思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10、小人薄有家產,聽聞檢點陣中尚缺軍餉軍食,願意毀家紓難!

  11、提到當年之事,想到今日山河破碎,自己毀家紓難,卻收效甚微,完淳一時無語。

  12、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經歷過多次抵禦外侮的鬥爭;尤其是在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百年以來,有多少民族英雄,志士仁人,毀家紓難,為之拋頭顱、灑熱血,捍衛我們民族的尊嚴和獨立,保衛我們國家的統一和抵抗分割。

  13、他捐出全部家財作軍費,把母親和家人送到弟弟處贍養,以示毀家紓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