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索驥的典故

  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己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徵,並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資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趕緊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裡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漢書·梅福傳》

  【求解驛站】按照畫好的圖形去尋找好馬。比喻按線索去尋找需要的東西。也比喻依照教條辦事,不知變通。按圖,按照圖形;索,尋找;驥,好馬。

  【活學活用】工具書中索引的作用,就在於能讓人~,很快找到自己所要的資料。

  【妙語點撥】伯樂兒子把癩蛤蟆誤認為千里馬帶回家,這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誇張手法。然而,實際生活中,死背教條,生搬硬套,以致鬧出笑話,招致損失的事例,確實是屢見不鮮。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固然應該努力學習,虛心繼承,但是,“盡信書不如無書”,在借鑑前人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切實驗證,牢固掌握,並加以發展。

  【近義】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反義】不落窠臼、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