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

  《李時珍夜宿古寺》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課文,本文講述了李時珍為修訂好《本草》,住破寺、吃乾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事蹟。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李時珍夜宿古寺》記敘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不顧年歲大,為修訂《本草綱目》住破寺、吃乾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載入尋訪所得的事蹟,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本文故事性強,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語言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品格、品質。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淺綠色內的8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複述課文內容。

  3、體會李時珍為修訂《本草綱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李時珍修訂《本草綱目》時歷經的千難萬險,以及面對艱辛時所表現出的樂觀態度。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會認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理解“飢渴餐飲、曉行夜宿、長年累月、斷垣殘壁”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介紹李時珍及《本草綱目》,理清課文脈絡,複述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1、今天我們先來做個遊戲,請看大螢幕,根據老師的給的提示猜出相關的人物。

  ***1***砸缸救人 史學家 《資治通鑑》

  ***2***遠渡重洋 生物學家 青蛙卵剝離手術

  ***3***法國留學 畫家 《奔馬》

  ***4***一萬餘里 “醫林二聖”之一 《本草綱目》

  這些人物分別是?司馬光、童第周、徐悲鴻、李時珍

  2、我們知道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那李時珍手中的鮮花是什麼呢?***《本草綱目》***。

  3、簡介《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是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採,實地考察,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7年編成。全書共計16部,52卷,約200萬字,共收錄了1892種藥,收集醫方達11096個,書中附有手繪插圖1160幅。此書是我國醫藥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

  4、這要李時珍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心血,才能寫出這部鉅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李時珍為修訂《本草綱目》而付出辛勞的一個鏡頭。

  二、簡介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湖北蘄***qí ***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行程一萬餘里,編成《本草綱目》一書 。

  三、出示課題

  1、出示課題:《李時珍夜宿古寺》

  2、理解課題:宿:住宿,過夜。夜宿古寺:夜晚在古寺過夜。

  3、再讀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1***李時珍為什麼“夜宿”古寺?

  ***2***“古寺”是什麼樣的?

  ***3***李時珍在“夜宿古寺”時做了些什麼?

  四、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學貴有疑,帶著問題讀書是一種有效的讀書方法,讓我們一起讀課文吧。要求:大聲讀書,讀準詞語,讀通讀順句子。

  出示:正確 通順 響亮

  2、檢查預習和自讀情況

  ***1***夜宿 龐憲 李時珍 師徒倆

  這篇課文裡出現了兩個人物,是誰和誰?

  龐憲是李時珍的弟子,所以又可稱為師徒倆。齊讀兩遍。

  ***2***飢餐渴飲 曉行夜宿 察訪藥材

  大螢幕出示:餓了吃點乾糧,渴了喝點水,這就叫——飢餐渴飲。

  大螢幕出示:白天趕路,晚上住宿,這就叫——曉行夜宿。

  大螢幕出示:他們這樣辛苦是為了——察訪藥材。“察”和“訪”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是講述李時珍師徒倆察訪藥材的一個生活性的鏡頭。齊讀兩遍。

  ***3***斷垣殘壁 長年累月 筆墨硯臺 若有所悟

  這些詞語展現了李時珍所住的寺廟的環境以及記錄訪所得時那認真的工作態度。齊讀兩遍。

  ***4***齊讀所有的詞語。

  五、朗讀全文

  1、讓我們把這些詞語送回到課本中,再深入地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在讀課文的時候,同學們思考一下,剛才你們所提出來的這些問題。

  六、走進古寺,感受生活之苦

  1、在這座古寺裡,李時珍和弟子龐憲為什麼要住宿在“古寺”裡?

  2、李時珍和弟子龐憲是怎樣度過的?請同學們快速通讀課文的第1—7自然段,用一個字概括他們的生活。***苦***

  3、李時珍也深深地知道他們生活得特別艱苦。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出示***

  4、李時珍說:“吃點苦也是值得的。”他們究竟吃了哪些苦呢?讀讀課文第1—7自然段,把描寫他們吃苦的語句畫出來。

  5、交流1:哪兩個詞讓你看出來他們生活的艱苦?***飢餐渴飲、曉行夜宿***,這樣的生活可不是一天兩天啊,而是“好幾個月”。***齊讀第一自然段***

  6、交流2:李時珍師徒倆不僅吃的不好,住的條件也是十分的艱苦。他們住的竟是一座破敗的古寺,我們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艱苦!請同學們讀讀第4自然段,找找哪些詞語能讓我們看出古寺的破敗。

  ***1***到處是灰塵。***小結:好久沒有人到這裡住過了***

  ***2***斷壁殘垣。理解詞語:垣就是牆的意思。讀了這個詞語,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小結:住在這樣的房子裡,實在是太危險了***

  ***3***蜘蛛網。***神像是寺廟裡最神聖的地方,如今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可真是一座破敗的古寺啊!***

  ***4***小結:這可真是一座破敗的古寺。請同學們齊讀第4自然段。

  7、交流3 :“啃乾糧“。學生談理解。

  ***1***引導理解:這裡展示的是李時珍師徒倆在古寺住宿時一個特寫鏡頭。如果他們住在家裡,他們可以過怎樣的生活?

  ***2***可是今天他們卻住進了這樣一座破敗的古寺,過著艱苦的生活。朗讀第5自然段。

  8、交流4 :“長年累月地不奔波。”

  ***1***理解詞語。哪個詞語讓我們看出他們生活的艱苦。

  ***2***對於李時珍來說,這長年累月究竟有多少年?***27年***想象一下,在這27年中,李時珍會遇到哪些困難?同學們發揮想象說一下。

  9、小結。

  ***1***讓我們再來看一看最後一句話,這裡說“吃點苦”,真的是吃了一點苦嗎?***千辛萬苦***可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啊?

  ***2***引讀:為了修訂好《本草綱目》,為了萬民得福,李時珍說……***生答***

  七、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分析、感知人物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精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讀課題***。你們通過昨天的學習,能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2、過渡:李時珍是明代著名的醫學家、藥物學家,他用畢生的精力編寫了世界藥物史上的一部鉅著《本草綱目》。本課講的就是他在修訂《本草綱目》近三十年、近一萬個日夜中極普通的一夜。

  二、回顧1—7自然段

  昨天,我們講了李時珍生活條件的不好,渴了就喝口水,餓了就啃乾糧,住的還是斷垣殘壁,破敗不堪的古寺,但是他仍然樂此不疲地為了百姓得福而奔走於各地,修訂了《本草綱目》。今天,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他是怎麼工作的。

  三、再入古寺,感受工作之勤

  1、為了修訂《本草綱目》,李時珍住進了這樣破敗的古寺,他們是怎樣修訂《本草綱目》的呢?讀課文第8—12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使你感受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2、學生讀書,師巡視指導。

  3、李時珍是怎樣修訂《本草綱目》的呢?***預設***

  ***1***齊讀第8自然段。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麼?

  評價: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李時珍工作的辛勤。的確,今日事,今日畢,這是李時珍多少年來堅持的習慣啊!***引導學生讀***

  ***2***“邊憶邊寫”。從這個詞語中你讀出了什麼內容?

  評價:這個“憶”字不但讓我們看到李時珍夜晚工作的辛苦,更讓我們看到他白天採藥的艱辛。***引導學生讀***

  ***3***“記錄的內容”,由他記錄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他記錄得特別仔細,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才不至於延誤病情。***引導學生讀******板書:工作認真***

  4、引導理解“端詳”、“嚼嚼”。

  ***1***讓我們一起來關注“端詳”這個詞。他為什麼要仔細地看呢?原來是在看這兩種外形相似的草。***出示圖片***看到這兩種草。你有什麼感受?

  ***2***在古寺裡,在月光下,李時珍要想區別這外形十分相似的兩種草,他需要怎樣看?

  ***3***小結:這樣翻來覆去、仔仔細細地看才叫端詳。這樣端詳對於年近50的人來說太辛苦了。咱們勸勸李時珍,別端詳了,行不行?***引導:假如有個醫生或是藥店夥計弄錯了藥,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4***正因為害怕別人會分不清這兩種藥草,所以李時珍在端詳之後還各扯下一點放在嘴裡嚼嚼。他的工作做得是多麼認真、多麼細緻!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齊讀第12自然段。

  5、引領環境渲染

  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課文結尾不是寫寺內的人,而是寫寺外的風嘯鷹叫和皓月當空。想一想,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6、情感。

  ***1***指導板書:27年的艱苦生活,27年的辛勤工作化成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本草綱目》。

  ***2***出示介紹《本草綱目》的內容,看著這本傳世鉅著,你想說些什麼?

  《李時珍夜宿古寺》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課文《李時珍夜宿古寺》講述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不顧年歲大,為修好《本草綱目》住破廟、吃乾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事蹟,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二***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複述課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2、體會李時珍為編寫《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三***教學重難點:

  引領學生通過課文的朗讀理解感悟李時珍為寫《本草》,為民造福而甘願吃苦的品質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理解“飢餐渴飲、斷垣殘壁、生嚼涎滑”等詞語。

  二、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本文的教學,我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李時珍修訂《本草》時,歷經的千難萬險,以及他們面對艱辛時所表現的樂觀態度。主要採取找重點句,抓關鍵詞,感情朗讀等方法來引導感悟。我引導學生精讀課文中的三處內容:1、古寺的破敗景象;2、李時珍師徒的對話。3、李時珍親自嘗草藥;這些內容從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現了李時珍的不怕困難、不怕危險的精神境界。

  三、教學過程的安排與意圖

  ***一***複習匯入

  課的一開始出示一組詞語,“飢餐渴飲、曉行夜宿、斷垣殘壁、長年累月”,引導學生重溫李時珍修訂《本草》的艱辛,為下面的教學作好鋪墊。接著引讀課題,讓學生從“古寺”入手,從課文中找出有關描寫古寺的句子。

  ***二***感悟李時珍的“苦”

  1、在這裡重點指導朗讀描寫古寺的詞和句,如“破敗 ”、“到處是灰塵” 、“斷垣殘壁”等詞語,體會環境的惡劣。特別是“斷垣殘壁”這個詞語,請學生說說怎樣的房子才叫斷垣殘壁?接著,指名學生讀這段文字,然後請學生同時想象,補充這“古寺”是怎樣殘破荒涼的景象!這樣,“古寺”這個詞語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漸豐滿起來,李時珍的形象也逐漸走入了學生心中! ***板書:苦***

  ***這個環節設計,我以讀為主,以感受古寺“破敗”為重,目的是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使之見於書,入於目,出於口,明於心。***

  2、之後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其他描寫環境惡劣的句子,如“前不見村,後不著店”,在月光下記錄一天尋訪所得等。讓學生從我的導讀轉為自學體悟。

  ***三***重點解讀李時珍的人物性格特徵

  1、出示對話,引導學生自讀,找出四個“苦”字

  2、從四個“苦”字入手,先請學生說說,課文哪些地方體現了李時珍察訪藥材的辛苦。***這時可以聯絡全文,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理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再根據學生回答歸納為三點: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

  3、請學生討論師徒倆是如何對待“苦”的?

  可以從第六小節的“挺”字入手,課文說“挺得住”的苦而不用“吃”字,怎樣的“苦”需要“挺”呢?文中“常年累月”這個詞眼就做了很好的解釋,吃這苦可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不是一年、兩年,李時珍為了編寫《本草綱目》整整花費了30年時間,從生氣勃勃的少年成為白髮蒼蒼的老人,這就是“長年累月”啊!而面對這樣的“苦”,李時珍不僅“挺”過來了,為什麼還用了個“笑”字呢?這就是李時珍的境界啊,以苦為樂,為民造福,高人一格!***板書:以苦為樂 為民造福 ***

  4、在理解了人物的心理後再指導學生分角色讀好這段話。

  5、自由感悟“記載藥物”這一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因此學習這段文字,主要請學生自學,然後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概括出這樣三點:

  ▲條件艱苦:主要指磚壘的桌子,還有以月色代替燈光。

  ▲工作辛苦:相機理解、鞏固“曉行夜宿”一詞,課文中列舉了很多草藥名稱以及它們的功能特性,由此看出師徒倆一天的收穫很大,白天的工作量肯定很大,由此進一步理解了“曉行夜宿”的含義。

  ▲嚴謹認真: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李時珍記錄一天尋訪所得時認真詳細,甚至還要親自嘗一嘗。而親自嘗藥這一行為又具有很大的危險性,可他卻還是這麼做了。同時列舉李時珍長期食用老薑和敢於嘗試曼佗羅的故事,補充課文內容,豐富人物形象!李時珍嚴謹認真、為民造福、不怕自身危險這樣的形象躍然紙上!***板書:嚴謹認真***

  ***四***總結昇華。

  生讀最後一節,師補充:山風透過露天的屋頂吹起了他花白的頭髮,夜越來越深了,李時珍渾然不覺,依然在觀察著、研究著、記載著,他的臉上帶著喜悅和滿足的笑容……李時珍就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