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方面教你如何打造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的本質就是:採用最適合教師和學生的課堂組織形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學到知識、提高個體能力。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下高效課堂的如何打造,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一、關於一箇中心:讓學習真正成為學生自主的行為。

  如何讓學習成為學生自主的行為,張校長提出要把握兩點:一是學習的動力問題,二是學習的效率問題。為什麼要提倡自主學習?因為學習是一個自覺內化的過程,如果學生不願意學習,即使教師想辦法灌給學生一些知識,也不容易理解和記憶,就如同把水澆在青石板上,沒有滲透下去,從表面又流走了。所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責任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學生願意學了,就會從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就能想辦法學好。所以教學首先要解決學生的動力問題。在課堂上學生能夠自覺主動的學,就會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二、關於兩個載體:“小組學習”與“導學提綱”。

  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並不否認和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畢竟教師要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要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從顯形和隱形兩個方面來體現。顯形如教師在課堂上直接講授,但學生是被動的。隱形如教師設計“學案”或“導學提綱”,在導學提綱中體現了教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理解,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但它又不同於教師的直接講解,因為在“導學提綱”中教師更多的是提出問題而不是答案,是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灌輸給學生現成的知識。我們提倡學生自學並不是讓學生漫無目標的學習,而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習,就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嚮導的作用並不是代替你走路,而是給你指引方向,這樣就會少走許多彎路,提高走路的效率。教學也是如此。這是設計“導學提綱”的目的。

  學生在自學中遇到問題怎麼辦?教師不要急於回答,而是通過合作小組的形式讓學生相互幫助,這是提倡“小組學習”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要掌握一個基本原則:只要學生能夠自學的先讓學生自學,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小組相互幫助來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通過全班討論來解決。從理論上講,全班有一個學生會老師也不要急於解答,先讓學生講。學生講錯了不要緊,老師可以來補充和糾正。其目的是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不要遇到問題就依賴教師,那樣走向社會後難以獨立。在小組的劃分上要本著“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那樣方便於小組之間的競爭和小組內的相互幫助。另外合作小組的作用首先是相互檢查,然後才是相互幫助。只有通過相互檢查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有針對性的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