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的話題作文

  奉獻不是為了索取,奉獻應是自覺自願的。讓我們新世紀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樂於奉獻的革命洪流中,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讓奉獻這棵常青樹,永遠蔥籠、繁茂。 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奉獻的話題作文,歡迎參閱。

  1

  天空霧濛濛的,剛下了一場小雨,有些微微的涼意。我在家裡漫無目的地看著電視,這時,螢幕裡跳出了一條“關注四川”的廣告:幾隻緊緊握在一起,遲遲不肯放開的大手似乎在彼此的心裡敞開了一條心路,尾聲,在一間間臨時搭建的小屋前,銀屏上出現了兩行字“重建,不是這麼簡單。請用你的方式,支援災區”。

  看完電視,我的心裡也蓋上了一層濃霧。心裡的沉重使我有點喘不動氣,我決定出去散散步,緩解一下我此時的心情。我沿著青石小路走著,剛下完雨的石板上散發出一種淡淡的青草香。走著走著,我被一陣堅定的呼籲聲所吸引,抬頭一看,密密麻麻的一群人,走近後,看見一張條幅:請伸出您的援助之手,為災區獻出一點愛心吧!再看條幅前,有一個透明的玻璃捐款箱,裡面裝著人們對災區人們多多少少的“祝福”: 有一元的、五元的、十元的、一百元的……,相信每個人都獻出一份愛心,四川一定能挺過去。我也有些按捺不住了。摸了摸口袋,只有媽媽剛給我的100元零用錢,我毫不猶豫地掏出來愉快地把它塞進?a href='//' target='_blank'>四季柘洹?蠢次業牡P氖嵌嚶嗟模??創蠹葉莢詵釹鬃牛?卸?擰4聳泵致?諦耐返吶ㄎ斫ソド⑷ァ?/p>

  奉獻,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詞,可它能讓人感到快樂,溫暖。巴金爺爺說過:“人的一生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奉獻使人感到快樂,大家多多奉獻,讓世界多一點愛吧!

  2

  生活中,有些人總喜歡埋怨:在家裡,總覺得父母對自己關心不夠;在學校,一會兒感覺老師對自己愛護不周,一會兒又覺得同學對自己不夠友好……老是感到不快樂,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心中只想著得到與索取。其實,快樂的祕密就在於奉獻。奉獻的樂趣比索取更有意義。

  爺爺七十歲了,退休在家。每天早上,風雨無阻去報亭買報紙。每次得橫跨幾條街道,很不安全。爺爺很節儉,兒女們給他打電話,沒說幾句話,就掛電話,說是別浪費錢。寒假回老家,給爺爺買了臺電腦,可是爺爺不會用,我自告奮勇——教爺爺學電腦。

  開機、關機、防毒,爺爺是一教就會。爺爺最想看的報紙,我一一將它們放入了收藏夾,爺爺只要一點滑鼠,最新的報紙就會出來了,爺爺樂得合不攏嘴。為了解決打電話怕花錢的問題,我給爺爺註冊了QQ號,設定了自動登陸,告訴了爺爺音訊和視訊的開關,當爺爺親手點開視訊,看見千里之外的親友時,感嘆著網路的神奇!再也不用擔心電話費了。

  爺爺一個勁的誇我。我奉獻給了爺爺一點知識,想不到爺爺竟然這樣開心,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我深深地感到奉獻的快樂。

  3

  心是人最美好的地方,愛是人最美好的聯絡關係,愛心是每個人最美好的感情,它讓人感動、讓人動容。而我,就曾遇到過一件感人至深的人與人之間關愛的故事。他們之間非親非故,更是互不相識,卻無私的將愛心奉獻。

  一次,我與媽媽到商店。走到附近時,忽然發現前面圍了一群人,走過去一看,一位老奶奶正臥在地上,看那臉上痛苦的表情,就知道她生病了。可為什麼她身邊沒有親人呢?得快點把她送到醫院。正想著,突然一陣喇叭聲傳來,聞聲一看,原來是一輛計程車,只見司機探出頭急切的喊道:“快!快上車,老人家的身體不好,我送她去醫院。來幾個人搭把手。”我看著他焦急的樣子,心想,這應該是那老奶奶的親人吧,既然有人照顧她,自己又何必操那個心。想到這兒,我立刻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可沒等我說完,只見媽媽快步走向那位老奶奶,邊走邊說:“來幾個人幫忙抬上去。”又對我說:“快上車,去醫院。”只見媽媽又和幾位叔叔一起把老奶奶抬上了車。看著媽媽焦急的面孔,我也上了車。

  去醫院的路上,塞了車,司機不停地回頭看著老奶奶,看她越來越痛苦的表情,他急得滿頭大汗,把汽車喇叭按得直響。來到醫院,媽媽急忙跑去掛號,幾個叔叔一起把老奶奶抬上了擔架,又一路小跑著把老奶奶送去了急診室。在路上,一位叔叔還關切的說:“您放心,馬上就到急診室了,會沒事的。”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一位醫生走了過來,說:“老人家沒事了,我們已經開了藥,記得按時吃。”聽到了這句話,所有人的心才鬆了下來,緊皺的眉頭也放平了“你們這些做子女的應該多關心、照顧下老人!”說完,醫生便走了。這時,媽媽對大家說:“我去交錢,老人還有什麼需要儘管說。”這時,那個司機開口了:“大姐,你誤會了,我們幾個根本不認識那老大娘,那老人家應該是沒有孩子的,我這裡有一點錢,你的就留著給孩子買點吃的吧。”說著,從口袋裡拿出幾張皺皺巴巴的零錢。接著,又一個聲音響起:“還有我的!”“我也有。”說著,幾個人便接二連三的把口袋裡的錢拿出來。這時,我才注意起他們身上,他們身上都穿著工人服,臉被太陽晒得發黑,一看就知到工作很辛苦。他們都是來自社會基層,生活本就不富裕,現在卻把錢給了一個自己完全不認識的人,還有那個司機,還有媽媽,他們都無私的幫助著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我卻那麼自私,在她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慚愧。我應該向他們學習,做一個有心的人。

  這件事我一直難以忘懷,我想,如果人人將愛奉獻、將心奉獻,我們這個世界就會是一點陌生與仇恨,多一點和諧與幸福。

  4

  現代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達,但人們往往主重於物質文明的發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設。我覺得兩種文明的發展都源於無私的奉獻。因此,奉獻在兼顧個人利益的同時已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

  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繁森將自己的一生奉獻於阿里。他們以無私的奉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進步做出巨大的貢獻,為世人稱頌。其實還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獻,獻出自己的力量,構建社會文明的大廈。

  有人認為奉獻是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豬抱怨的目的也正是為了獲得人對它的讚揚。恰恰相反,奉獻的本質在於它的無私性。現在有許多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他們從不張揚自己輝煌的功績,不向國家伸手搞特殊。他們這種無私的精神,同樣是奉獻。這種奉獻更深沉,更偉大。

  奉獻是積極主動的。個人的奉獻在於主觀願望的偉大體現。豬在生存之時,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積極地勞作奉獻,死後實現同豬一樣的貢獻。因此,它得到人們更多的稱讚,同時也將它喻為勤勞、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時,它的貢獻已不僅僅是在物質上的奉獻,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獻。

  現在大批的作家、文藝工作者、思想家,他們也在奉獻著自己的思維,奉獻著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國處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在大力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這正是精神文明為經濟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由此可見,精神力量的奉獻不可忽視。

  我們常把老師的奉獻比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人間最偉大的奉獻也在於此。教師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無私傳授給學生,一批批的學生成為國家棟梁而奔赴社會建設的洪流。當老師們放下手中的粉筆,滿頭銀絲時候,感嘆桃李滿天下的時候,他們才真正感觸到奉獻之後的欣慰。

  奉獻不是為了索取,奉獻應是自覺自願的。讓我們新世紀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樂於奉獻的革命洪流中,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讓奉獻這棵常青樹,永遠蔥籠、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