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傳統文化三年級優秀作文

  春節,俗稱“過年”,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歷史非常悠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篇1

  在我們中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過春節。

  過年前夕,媽媽帶我去市場買年貨。市場的人有很多很多。媽媽和我買了很多年貨有瓜子、花生、雞、鴨、魚、肉、火腿、可樂還有各種各樣的名煙名酒。我們還買了好多的煙花。哈哈,滿載而歸,我們高興極了。到了家裡媽媽掃地,爸爸擦地,哥哥連忙把春聯貼上。春聯上面寫著恭喜發財,吉祥如意。姐姐把窗花貼好。媽媽為了迎接春節,甚至把牆也刷的白白的。這時爺爺走過來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說“這個年咱們好好慶祝一下”。這時媽媽去給我們買了紅衣服,紅衣服表示著吉祥紅火。

  聽奶奶說“古代有一個怪物“年”經常在春節裡出來做怪,破壞莊園,還吃小孩呢!但是“年”並不是什麼都不怕。據說“年”有三怕,怕火、怕炮、怕響。”所以過春節的時候,必須放炮,穿紅衣服。

  到了春節那天,我們高高興興地穿著漂亮的紅衣服。放炮,吃團圓飯,一起團團圓圓的過大年。

  篇2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節,俗稱“過年”。它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個辭舊迎新的日子,它意味著漫長而嚴寒的冬天“回”家去了,而春暖花開的春天迴歸大地,多麼令人高興呀!人們自然要載歌載舞地迎接春節。

  春節前,人們絡繹不絕地到市場去。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人們去人山人海的市場辦年貨。每個人的籃子裝得滿滿的,有開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鴨、雞、鵝、魚、肉等菜,有煙、酒、巧克力等禮物。雖然籃子沉甸甸的,但是每人卻樂得合不攏嘴。在家裡,我們七手八腳地忙個不停。爸爸手拿掃把,腳踩凳子,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網上上下下掃得乾乾淨淨。媽媽把抹布打溼,使勁擦著窗戶。窗戶像明亮的大鏡子。我忙著貼春聯。紅紅的紙上寫著“閤家歡樂”、“財源滾滾”等金光閃閃的大字。有的家門口還掛著大大的紅燈籠,顯得喜氣洋洋。

  大年三十,爸爸媽媽在廚房裡忙個不停,不一會兒,一桌香噴噴的飯菜就擺在面前。雞鴨魚肉,應有盡有。叔叔拿起一杯酒,說:“讓我們為明年的日子更紅火而乾杯!”“好好……”飯桌上飄蕩著一陣陣笑聲。團圓飯過後,大家圍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節晚會。裡面有滑稽的小品,風趣的相聲,優美的歌舞等,一個個精彩的節目逗得我們哈哈大笑。“鐺--鐺--”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各家各戶噼裡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鞭炮聲震耳欲聾。最快樂的要算孩子們了!孩子對著引火線一點,“砰,”“小子彈”逃到自己家去了,又“砰”,花穗散開了,有的像小鳥飛向天空……

  就這樣,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啊,多麼喜氣的春節!

  篇3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滿臉皺紋,雙手粗繭,歲月記載著您的辛勞,人們想念著您的善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健康與快樂永遠伴隨著您!”“呵呵,乖孫女呵呵···”“來,爺爺給你100元,當作壓歲錢!”“謝謝爺爺”說完在爺爺臉上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各位長輩也都紛紛給我壓歲錢!有100的、50的······壓歲錢不在於多少,而在於各位長輩們對我的期待與我對各位長輩的尊敬!

  除夕的晚上,我匆匆地吃完年夜飯,就拿著十幾只花炮、一大把“狗尾巴”和一包鞭炮來到大門口,但天空早已是五彩繽紛。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飛昇降落,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如訊號彈飛射,忽明忽暗,把夜幕點綴成鮮花的世界。這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煙花飛舞迎新年啊!

  我先燃放完手中的“狗尾巴”,然後找了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準備放花炮。我的花炮也很美,但最好看的要數魔術彈。你看,我點燃魔術彈的引中國教育總網文件頻道線後,冒出的火花五顏六色,有紅色、黃色、綠色……一顆顆飛上天空,彷彿一顆顆小星星在天空中眨眼睛。

  鄰居家的小朋友也出來放煙花了,他們的煙花同樣是絢麗多彩,不一會兒,整個天空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馬上就要12點了!快把鞭炮準備好!”爸爸大聲地說。我點燃了鞭炮,接著趕忙捂住耳朵,但仍然無濟於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千家萬戶的煙花交錯升起,整個城市沸騰了,新的一年來到了。

  點燃一個個煙花,讓他們衝上雲霄。煙火色彩是美麗的,好像來年的日子美的讓人不及顧瑕!

  篇4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文化,比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其中最隆重的要屬於我們的春節了。

  “臘月二十四,嘽塵掃房子。”過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餐具,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春節還要貼大紅對聯,它要以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面。

  春節還要放鞕炮,到了年三十晚,鞭炮聲、禮炮聲、歡笑聲、到處都是一片歡樂融融的氣象。

  到了春節,不管是學生,還是在外工作的人,能趕回家的人都會盡量趕回家和家人團聚,大家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團圓飯,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還有一個傳統就是我們小孩們最高興的了,那就是春節我們都會收到長輩們給我們的紅包,預示著來年我們都會順順利利的過著每一天。

  我喜歡春節,喜歡春節的熱鬧!

  篇5

  每年農曆的第一天,就是春節,可它是怎麼來的呢?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每到農曆的第一天,它就會下山把山下人們的豬、羊、牛這些動物統統吃掉,有時會吃幾個人。而且人們為了躲避“年”還要逃到一座山上去呢!有一次一位老爺爺來到人們住的地方,說他能打敗“年”,人們叫他多加小心,然後就爬到山上去了。

  老爺爺睡了一覺後,“年”就來了,但老爺爺並不害怕,而是穿了一套紅衣,在離房子有點遠的地方放了幾個飯糰,然後用竹子燃起了火。“年”看到飯糰後很好奇,就拿了個嘗,可是飯糰太黏,把“年”的嘴巴都粘上了,“年”只能垂頭喪氣地回去了。它突然聽到燒竹子的聲音,因為它非常害怕那聲音,就大驚失色的逃跑了。

  人們回來了,他們看到老爺爺還安然無恙,很好奇,就問他經過,老爺爺把經過告訴了人們,人們聽了很高興,就興高采烈的開了一場聯歡會,“過新年”就這樣產生了。後來人們把那一天叫“春節”

  過春節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容之一啊!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