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演講稿

  古諺語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古代的勞動是勤勞的播種,耕耘,收穫。所以,只要去播種,勤勞的耕耘,就會有收穫。在當今亦是如此。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幾篇,供大家參考借鑑。

  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動;“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是文人隱士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浪漫勞動;“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是賣碳商人的辛酸勞動。無論是哪一種勞動,都是可貴的,也是可敬的。

  可是在我們的身旁,有的同學不理解勞動,經常會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沒錯,我們的同學平時功課比較忙,學習壓力比較大,但這不是不參加勞動的藉口。學習和勞動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對立關係,在學習之餘安排適當的勞動是必要的。如果以學習忙為藉口,一味排斥勞動,就會成為一個只會學習的“高分低能”兒,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一旦離開父母就會和巨嬰無異。不會做一頓飯菜,不會洗一件衣服,不會整理自己的房間,不會打點自己的生活,這樣的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才,到底是越多越好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所以同學們,在繁忙的學習之餘,抽出時間來為自己或者為家庭為學校勞動,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另外有的同學不願勞動,他們常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慧啊!”“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誠然,現在科技發達了,各種機器人運用而生,能代替人類的部分勞動。有錢人可以出錢,讓別人去勞動代替自己受這份皮肉之苦。可是我要說,不參加勞動的你看似免受了皮肉之苦,其實錯過了甚至丟掉了更多有價值的東西。你的不勞動,將會錯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自信自豪,將會錯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精神磨練,將會錯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悠閒愜意,將會錯過“擼起袖子加油幹”的豪情壯志。你的一時的懶惰,必須為你失去的這些精神意義上的有價值的東西而買單。因為,熱愛勞動本身就是一種精神的體現。

  還有一些同學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比如課堂上不專心聽講,睡覺講小話;教室裡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食堂裡剩菜剩飯,浪費糧食。這些現象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因為沒有親自參與勞動從而體會不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試想,一個深知備好一堂課要花費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來查閱資料品讀文字撰寫教案的教師,他在聽其他老師類似的講課時會打瞌睡講小話嗎?一個起早摸黑一掃帚一掃帚打掃馬路衛生的清潔工人,他捨得往地上扔一張紙屑嗎?一個在烈日下暴晒和風裡來雨裡去耕田種地的農民,他會捨得扔掉半碗沒吃完的糧食嗎?都不會,正是他們參與了其中的勞動,懂得了成果的來之不易,所以才會格外珍惜。所以同學們,只有深入勞動之中,體會其中的酸辛,才會珍惜勞動成果。而珍惜勞動成果本身,就是一種道德的體現。

  復興中學的同學們,讓我們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吧,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吧。幹好每一次宿舍和教室的值日,為自己做一頓可口的飯菜,洗乾淨自己的每一件衣服,參加校園裡每一次義務勞動,做好每一次校園志願者……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既然思想存在於勞動之中,人就要靠勞動而生存”,勞動的價值不但在創造物質之中,更能給我們帶來思想和精神的饕餮盛宴。所以,同學們,勞動有如此大的魅力和作用,我們還有什麼藉口呢?還怕吃什麼苦受什麼累呢?還在猶豫,等什麼呢?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眾所周知,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然而,如今,在我們的身邊,一些同學對於勞動產生了異議。今天,我想倡議大家,重新理解勞動的,樹立起“勞動有益、勞動光榮”的意識,從而尊重勞動,熱愛勞動。

  誠然,我們高中生理應惜時如金,勤學不輟,然而這和參與力所能及的班級勞動真的矛盾嗎?誠然,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慧的進步一日千里,然而這和我們人類,尤其是青少年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真的對立嗎?誠然,有的勞動讓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一些經濟上稍微寬裕的同學就覺得花錢僱人去做才好,這種觀點真的對嗎?

  對於以上觀點,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從本源來說,勞動是光榮而偉大的,是它使我們從猿猴進化成現代人類。“人猿相揖別”,不過才區區數十萬年,怎麼就能忘本?更何況,古人即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認識,《朱子治家格言》諄諄告誡我們青少年“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為修身治家之起點。所以,勞動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強健的體魄,更是健康的心靈。所以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要不得!我們要實現“修齊治平”的理想,絕不能僅僅只靠書本的理論知識,更要靠我們勤勞的雙手。

  從長遠來看,勞動讓我們更好地團結同伴,體驗生活,理解人生的意義。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我們更應該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xx中學的同學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又豈能僅僅在教室裡坐而論道呢?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鍛鍊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方是正途。

  晨光熹微,清掃階梯;晚霞滿天,共做清潔。觀看比賽,維持衛生;班級活動,打掃戰場;公益活動,頻見身影……積極參與班級、學校和社會的各種勞動,在勞動中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協作能力,何樂而不為?無論人工智慧發展多麼迅猛,都不能取代人類鍛鍊自身能力的訴求,不是嗎?無論經濟多麼寬裕,都不能把鍛鍊自我,找尋生命意義的旅途“假手於人”,不是嗎?

  至於社會上,有些人鄙薄普通的勞動者,揶揄調侃甚至歧視勞動者,這更是錯上加錯的行為。如此帶著有色眼鏡看勞動,扭曲了自己的價值觀,遲早也貽害自己的家人和後代。

  最後,作為xx中學的普通一員,我真誠地希望大家樹立起“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志向,早日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勞動者!

  謝謝大家!

  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有同學說,別給我們喝雞湯了,不用你講,我道理都懂,但平時學習已經很累了,我們哪有時間勞動?那麼,親愛的同學們,有誰規定,學習的姿態,只有伏案苦讀這一種?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被無數的中國人開闢了精神家園的陶淵明,在很早以前就把日常的勞作演繹成了一首首詩,滋養著一代又一代國人的靈魂。有同學可能會說,校園不是田園,我怎麼能夠欣賞得到大自然的美。那麼我想問,值日時,清掃路旁的落花時,你可曾留意過笤帚的細紋在泥土上留下的痕跡,落紅的凋零又可曾讓你讓你有過生命的觸動?

  生活的詩意無處不在,而這種詩意,也完全可以在勞動中得來,你看這個“勞”,多像是一個人和土地親近,和花草對話的樣子?用力的姿態,原本是美麗的樣子,你再看著個“動”,天上有白雲,人在白雲下勞動,人和自然多麼和諧融洽!

  退一步講,在校園裡宿舍教室,都是你的領地,也是其他同學的天地,試想一下你的下鋪,不喜歡洗腳,也不願意換洗衣服,你所在的空間,散發出異味時,你是選擇關閉呼吸,還是期望,勞駕他動一動?試想一下,你的同桌,隨手將擦鼻涕的紙,扔在你的腳底下,你作何感想?試想一下,值日的同學,不願意清掃教室裡的垃圾,教室的玻璃整日蒙塵,校園裡垃圾遍地,其時你想做怎樣的選擇?

  是的,你說的沒錯,除了自己勞動之外,條件允許,你還可以請專門的人為你服務,那麼帶給你清潔體驗的他們,你就沒有資格再看輕他們的存在;你還可以選擇人工智慧為你服務,只是,倘若研發人工智慧的人不曾注意到人們有這種需求,他那天才的靈感又從哪裡迸發?你不曾注意到靈感往往來源於你和這個世界親密的接觸中,那麼你學習的意義又在哪裡?

  再退一步來講,回到家中,我們是希望和家人團坐,一起包個餃子聊聊天,感受“家人在旁,燈火”可親的溫馨,然後帶上家人的心意繼續伏案,還是希望未來的自己,變成一個笤帚倒了都不扶的巨嬰?倘若如此,當我們的父母垂垂老矣,我們又能否給予他們一絲溫暖?世界上,總有一些東西,是高科技替代不了的。

  “時間永遠分叉,通向無數的未來。”親愛的同學們,勞動是一詞彙,但是它更是行動;這個行動裡,有我們對生命的思考,有我們對世界的審美,勞動的我們很美,勞動的我們能讓世界變得更美,未來,有更好的世界在前面等待著我們,我們要享用時代的福利,更要用自己智慧的結晶,勞動的汗水,為這個時代增添更多的光彩!

  謝謝大家!

  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勞動最光榮》。同學們曾經學唱過這樣一首兒歌,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採蜜忙,幸福的生活從哪裡來,要靠勞動來創造。正像歌裡所唱的那樣,我們的幸福生活從哪裡來呢,全靠勞動來創造。

  直至今日,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辛勤的勞動著,為我們創造了今天這樣的幸福生活正是這千千萬萬普普通通勞動者的辛勤耕耘,才有我們祖國大家園的瓜果飄香、和睦安詳。他們,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勞動一詞是什麼意思呢?它是指人類創造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過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這是對所有勞動者的充分肯定和鼓勵。

  勞動是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是每個公民的根。凡是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人猿到人的轉變中,勞動起了決定性作用。古猿人之所以能夠直立行走,能夠最終走出森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類,勞動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人類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勞動史。是勞動,創造了歷史;是勞動,改變了世界。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說過:世界上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的勞動而能夠得到。縱觀歷史,正如魯班,李冰……哪一位能工巧匠不都是從平時的勞動中汲取經驗總結成事。沒有勞動,就沒有現在的人類;沒有勞動,社會便得不到發展;沒有勞動,人類將變得一無是處。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勞動是光榮的,通過勞動人類從盤錯交織的古樹走向陸地,從愚昧無知的遠古走向資訊發達、光電閃爍的現代文明,勞動創造了人類語言,勞動拓展了人類思維,勞動改造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勞動何以為榮?勞動何以崇高?正是因為勞動是財富之母,人類所享受的一切物質成果、科技成果、文化藝術成果無一不是勞動的產物。天道酬勤。我們中華民族就是憑藉這種精神,創造了光耀世界的華夏文明。奮進的中國,不僅要向世界展示物質文明的豐碩成果,更要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

  愛迪生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辛勤勞動而能夠得到的。所以,讓我們靠自己的雙手勞動起來,用勞動來感受生活中的所有美好,用甜美的歌聲去唱勞動的歌謠。

  謝謝大家!

  5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尊重勞動,才有美好未來》。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未來彷彿一部手機在手,絕大部分生活中的人工勞動都可以輕鬆地由智慧替代,比如,洗衣做飯、衛生保潔都可以由程式設計機器人替代,甚至,連媽媽叫我遛個狗,都可以讓我家的機器人代勞。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機器能幾十、上百倍地提高人工生產力,標準化地操作,質量也大為改觀,工作效率和本領效果更是驚人。AlphaGo先後擊敗韓國圍棋國手李世石和中國圍棋天才柯潔;無人機、無人汽車的先後投產等,極大改變了我們生活的質量和生活節奏。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科技改變生活的同時,我們是不是因為過度依賴科技而變懶了?是不是以為科技能替代生活中的大大小小勞動事項?

  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但是,我感覺我們現代人太過於依賴科技成果。從我們中學生的視角,原先需要查閱紙質工具書的煩瑣,被計算機網路的迅速便捷替代;閱讀上,更是覺得電子書攜帶和翻閱便捷,以致可能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沒有認真拿起過一本紙質書而導致閱讀能力下降。生活中有了除塵機器人,我們都很久沒有收拾過自己的屋子,對居住多年的房子逐漸感到陌生;恍惚中,最體現生活智慧化的手機即是一切……

  人工智慧固然便捷高效,如果不慎重對待科技,忽略了人的勞動實踐,它也會消解我們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要知道,科技本質上是為了實現人的物件性力量,四十多年前,人工智慧發展的初衷不過是作為人的“無機的身體”。試想:如果未來發展方向,是科技一步步取代一個人的正常生活節奏,那我們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又在哪裡呢?再仔細思量,人之所以成為人而區別於其他萬物,正在於人具備思考能力――能創造和使用勞動工具――且不斷地用勤勞的雙手改變彼時和此時的生存環境。在百萬年的漫長時光裡,依靠勞動實踐探索,現代人從人猿一步步進化而來,直至逐步人工智慧化的今天。所以,即便是人工智慧化,那也是人類為進一步創造美好生活而努力思考,並且用雙手勤奮勞動創造出來的科技價值。它本質上是我們人勞動創造的成果。

  百年前,孫中山先生說:“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人工智慧是我們生活的需要,是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是歷史的必然。我們需要擁抱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但也必須樹立科技時代的生活思維,清醒地認識到:人工智慧不可能完全替代人,我們更不能主動讓人工智慧完全取代我們的思維和勞動,而成為“高能白痴”。對於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依然要理性且心存敬畏!除了防範人工智慧失控等“異化”風險,作為現代人,我們更要堅持人作為人存在的價值理性和人生意義――未來的美好的智慧生活,仍然需要我們現在和未來“幹一行、愛一行”地發揮人的主體能動性,紮紮實實地為社會勞動奉獻,成就豐富多彩而有價值的人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