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往事作文

  古人云:往事如煙,不可追隨。而我透過眼眶中的水霧看到石碑上您慈祥的笑臉,卻偏想追一追這如煙似霧的往事。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我的往事】

  “慈母手中我,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當我聽到這千年流傳的古詩時,便情不自禁地想起關心我的媽媽來。

  在記憶的深處,有一件事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讓我永遠銘記在心。那時,我上一年級,只有6歲半,學校到家有六公里多路程。一個暴風雪的下午放學後我去老師辦公室補習作文,由於晚了我沒有坐上小班車,天黑了才等到高年級的大班車。車子快到目的地的時候,一位哥哥拍拍我的肩膀提醒我,我抬頭望著車窗外,雪花仍在飄落,能看到星星點點的燈光。無意間在站臺不遠處我模模糊糊看見一個身影,班車漸漸接近站臺,在燈光的照耀下,我看見那個人一會踮起腳朝車上看,一會又環顧四周。

  看她那焦慮的神情,好像是在等什麼人。我在想那麼大的風雪,不呆在家裡,出來幹啥啊?班車離她越來越近,我看的也越來越清晰。我睜大眼睛一看,原來是媽媽,看著她焦慮的樣子,我的眼睛有些溼潤了。未等班車停穩,我便迫不及待地跑了過去,一把摟住媽媽。此時媽媽二話沒說迅速從身上手提袋裡拿出了一個熱乎乎的肉包子,包子不大也不小。當時我彷彿有千言萬語可怎麼也說不出口,感覺那包子裡裝滿的全是媽媽的愛。

  回想過去,是一種無法想象的快樂。它裝滿了許多難忘的故事,充滿了母親的愛,親人的關心。回憶過去可以使我們重溫快樂,也可以使我們認識生活。

  【篇二:我的往事】

  往事,是歲月的濃縮;是時間的記憶;是生命憂傷而甜美的一張張書籤。

  一路向前,一路回首,時光匆匆,歲月漫漫,存在的也只有往事。沉甸甸的往事裡裝滿了兩隻晶瑩的淚眼和辛酸的過往,等到花飛雪落時,就可以用往事燃起一隻爐子,依偎著取暖。

  往事只是時間的記憶罷了,只是時間的匆匆罷了,只感到又悲又喜,眼前盡是飄揚的長髮、遠去的背景,還有無言的紅葉。而就在此時,彷彿看到天空正飄著細雨,大地上剛才還在覓食的群鳥飛回山林。眼前浮現的一件件往事似乎就是一樁樁心事,沒有了形式與過程,只有內容,往事不就是我的歲月嗎?

  江南雨,纏綿而親切,撐傘走過,身後便留下一串往事,傘能隔斷雨天,卻隔不開連綿的時間。時間是多麼的快啊!能證明她曾經存在過的也就是往事了吧!遠道而來紅蜻蜓,小心地拈走冬的殘片,催醒一池睡蓮的時候,她來了;陽春桃花盛開又凋零時,她來了;迎來滿山飄逸的紅葉時,她來了;秋風帶來的枯蝶,悄悄地帶走了金色,胖嘟嘟的雪人帶來白色童話時;她來了,但她並沒停留,她一直向前,永不回首,剩下的,也就是往事罷了。

  往事無花,卻能結憧憬的果,滋養著歲月。

  往事無味,卻能飄悠長的香,裝飾著時光。

  【篇三:我的往事】

  夜,好靜謐,柔和的月光灑了一地銀白;夜,好深沉,還記得父親那時起時落的鼾聲猶如一首動人的月光曲,迴盪在夜色上空。望著夜空中高掛的明月,我的思緒也飄向那片聖潔的夜空……

  小時候,父親對我的“愛”在我的心裡只會是皮鞭子和陣陣打罵,我不喜歡他,怕他,甚至喜歡用一面牆隔著,拉開我與他之間的距離,我討厭他,我不喜歡他在家,也許我是不情願,還不如說我不希望他在家。他很凶,一天都吵我,漸漸的,我與他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份感情漸漸濃郁起來了,取而代之的是喜歡,歡樂,樂意的接受。這思想起源於7.8歲的時候,當我埋怨時,失敗時,爸爸輕輕的說了幾句,讓我豁然開朗。每一次失敗或成功時,爸爸總是會給予我一些哲理性的話,帶我走向光明的世界。那時候,我才明白父親那獨特的愛,濃濃的,想咖啡,苦澀中帶有溫暖。

  天氣轉涼了時,父親從來關切地對我說,“天冷了,多穿件衣服。”只有母親才會問我寒暖,父親對母親的問候總是毫不在乎地回答,“她都知道,又不是小孩子了”。長大了,我猛地抬頭,父親那蒼老的臉和那關切的眼神,進入了我的視眼。我的心微微地顫了……

  夜,還是這樣深沉,這樣靜寂;月兒,還是這樣圓,這樣亮。那佇立在寒風中的身影,讓我久久不能忘卻…… 月亮升得更高了,在月光映襯下,父親那蒼老的臉更加清晰。對往事,我只能懷戀,回憶和改變現在了.

  【篇四:我的往事】

  現在像風箏,往事如線。

  現在越飛越高,往事越扯越長。

  很多人總是站在現在,從不回顧往事。所以,也就遺失了很多快樂與美好。

  郭敬明說:過去的往事,如憂鬱的青苔,被人們擱在牆角,只看到桃紅柳綠的生機,卻不曾見到青苔的幽靜與怡美。

  而我想說,往事是本塵封的相簿,有心的人會時時翻閱,靜靜地品味往事。

  我覺得往事總與現在有層無形的籬笆,隔開了我人生世界的不同風景。

  往事是自然、淳樸、美麗的。以前的我總是坐在門前,看綠油油的稻浪翻滾,看天空的雲捲雲舒,看油菜花染香了田野,看蜂窠熱鬧了春天,看渠水清澈,潺潺流去,灌概農田。正是這美麗的自然渲染了我的往事,渲染了我美麗的人生。

  現在,投眼窗外,看到的無非是層樓矗立,幾棵孤獨的小樹伶仃地立著,讓人擔心那點點綠意被青灰的公路吞噬。正因往事與現實的差別,往事才有著神祕的色調在記憶裡頻頻地向我招手示意。

  品味往事是一種快樂的,也是一種幸福,特別是那些有關家與愛的往事。

  奶奶的手總是那麼巧,剪出的窗紙規整,圖案多彩,那時,我連床頭也貼了好幾張,感覺很有趣。爺爺會做竹器,背根大竹子回來,便可以做成許多的工藝品,竹掃帚,竹箥箕,竹籮筐等。我記得,小時候的學步車也是爺爺做的,現在放在老家屋的一角,滿是灰塵,現在弟弟妹妹們用的是豪華的學步車,他們擁有舒適幸福的同時也失去了最自然最質樸最具愛之內涵的享受。我覺得,就那竹子的清香味,到現在,我都能感受到,滿是幸福的感覺。

  法國哲學家謝林給自己的哲學命名為《精神還鄉記》,其實,這不也表現了他對往事的追憶嗎?

  仍想著往事,光著腳走在泥濘的道路上,躺在草地上,與青蛙共歌一曲,回家時望著炊煙升起,一頂荷葉帽盛起一縷夕陽,在畫紙上留下自己力透紙背的一筆。

  品味往事,品味人生最珍貴的經歷和感受。揹著往事,我輕裝走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