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吃冰棍的危害

  夏季養生,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執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夏天的特點是燥熱, 熱以涼克之, 燥以清驅之。因此,清燥解熱是夏季養生的關鍵。那麼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夏天吃冰棍有什麼危害

  1 冰激凌是以飲用水、牛乳、奶粉、奶油***或植物油脂***、食糖等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食品新增劑,經混合、滅菌、均質、老化、凝凍、硬化等工藝製成的體積膨脹的冷凍飲品。吃得過多,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並刺激腸道,使蠕動亢進,縮短食物在小腸內停留的時間,影響人體對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特別是患有急慢性腸胃道疾病者,更應少吃或不吃。

  2 吃得太多對小兒易引起腹痛,對中老年人則易引發心絞痛,對一般人易引起胃腸炎、喉痙攣、聲啞失音。

  3.長期大量食用甚至代替正餐食物則會導致營養缺乏症,並有可能損壞牙齒和肥胖。

  4招不怕吃冰傷健康

  1、冰先含口中再吞下

  專家建議,吃冰的時候,先把吃下的冰含在口中,別急著吞下去,等到冰溶化後再慢慢吞入。

  2、先吃料再吃冰

  如果真的很喜歡吃剉冰,最好也是先吃料,冰等化掉一些再吃,也可以降低傷害。

  3、含冰位置靠近嘴脣

  養生之道網專家說,吃冰會引起頭痛,主要是因為口咽接近腦部和頭部的神經節,因此可能引起鼻內神經節刺激,引起區域性血管水腫而造成肌肉的緊繃,或是因為刺激到顎咽部附近的三叉神經,而引起像是偏頭痛般的抽痛,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眩暈。

  所以含冰的位置要在口腔較前面的地方,就是接近嘴脣的那一邊,而不要含在口腔中間及後面的上顎,也就是靠近喉嚨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冰直接刺激上顎上方的蝶神經節和附近的三叉神經,而引發疼痛了。

  4、吃冰不如吃冰紅豆湯

  愛吃冰的人不妨把水果或是將加在剉冰上的紅豆、綠豆、蜜豆等材料冰在冰箱,吃冰涼的水果或是紅豆湯、綠豆湯,而不要直接吃冰,同樣可以達到清涼解暑的功效,也不會太冰。

  夏季過度吃冰有什麼危害

  夏季氣溫高,冰涼食品大受歡迎,適量的食用冷食可以消暑降溫,但如果一味貪圖冰涼感覺,那就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夏日高溫,容易讓人的精神不振、食慾減退,其實這時只要在膳食上合理安排,適當吃些冷飲,使人體的營養保持均衡,就會安度夏日。

  冰棍、雪糕吃多了影響食慾

  冰棍、雪糕雖能消熱解暑、止渴提神,但過量的食入冰棍、雪糕可損傷胃黏膜,而經常性的冷刺激,又可使胃黏膜血管收縮,胃液分泌減少,引起食慾下降和消化不良,時間久了還會得胃病。尤其對於患有急慢性腸胃道疾病者,更應少吃或不吃。夏季出汗多食“酸”

  過量喝冷飲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過多冷飲的攝入,不僅能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縮,胃液分泌減少,腸道受冷刺激後蠕動加快,影響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而且大量冷飲***後,咽喉黏膜遇冷收縮,抵抗力降低,使潛伏在咽喉部的細菌乘虛而入,容易引起感冒等病。夏季生活的十個“最佳”

  有的人在劇烈運動後,立刻攝入大量的冷飲,認為這樣可以“涼個痛快”,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因為劇烈活動使全身的血液重新分配,此時大部分血液在四肢,而胃腸血液較少,如遇到冷的刺激,胃黏膜血管收縮,胃腸道血液更為減少,胃液分泌銳減,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影響食物的消化,嚴重時甚至可引起嘔吐、腹痛、腹瀉。

  冰鎮西瓜吃多了傷脾胃

  有的人喜歡將西瓜放到冰箱裡冰鎮一段時間後再吃,其實西瓜冷藏過久,瓜瓤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冷氣被瓜瓤吸收,食用這種冰凍西瓜,口腔的唾液腺,舌味覺神經和牙周神經都會因冷的刺激而處於麻痺狀態,不但難以品出西瓜的甜味,而且還會傷脾胃,引起咽喉炎。應該將西瓜從冰箱中取出後,先待一會兒再食用。夏季慎坐“汗椅子”

  啤酒溫度不要太低

  有些人為了飲新鮮冰啤酒,就把啤酒存放在冰箱裡,這是不科學的。因為啤酒溫度不得低於零攝氏度,如果長時間在低溫下就會結冰。受凍後的啤酒,外觀呈現混濁,即使融化後,其味道也大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