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瘤的中晚期症狀

  說起腦腫瘤,大家可能覺得很遙遠很陌生。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的文章,希望能幫到大家,歡迎大家閱讀,謝謝!

  腦瘤中晚期症狀

  1、神經膠質瘤,來自神經系統支援組織,屬外胚葉腫瘤。很多膠質瘤其瘤細胞與成熟的或未成熟的膠質細胞相似。

  ***1***星形膠質細胞瘤

  星形膠質細胞瘤是膠質瘤中最多見者,佔膠質瘤的51.2%,本病在中最常見發生部位是額頂、顳葉等,兒童多發生在小腦半球b星形細胞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若腫瘤位於在大腦半球,其臨床特點則多出現癲癇、肢體癱瘓及感覺障礙等,顱內壓增高徵出現較晚,故有長期癲癇發作而無其他體徵者。如生長於小腦,則將產生小腦損害的症狀與體徵,如共濟失調、眼球震頓、輪替動作障礙等;當其壓迫第四腦室,即可使顱內壓增高,引起頭痛、嘔吐,視神經孔頭水腫等症狀。發生於兒童的星形細胞瘤40%位於小腦半球,位於腦幹者約佔10%,後者首先表現腦幹腫瘤的各種臨床表現,如交叉性麻痺等。有時亦可影響小腦而出現相應的症狀、約3%星形細胞溜在X線平片上見腫瘤鈣化灶。 ***2***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

  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為大腦半球常見的腫瘤,佔膠質瘤的23.5%,多發生在40歲左右的成年人,常位於大腦半球,從白質長出伸展到皮質,甚至可達腦膜。兒童少見,且多生長在腦幹。此種膠質瘤是一種惡性度很高的腫瘤,其臨床特徵為病情進展快,病程常在1年以內,由於腫瘤生長在大腦半球,可迅速出現偏癱、失語及各種感覺障礙等。顱內壓增高出現較早,偶有因瘤內出血,突然出現昏迷、偏癱等症狀,甚至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

  ***3***室管膜瘤

  此種腦瘤佔膠質瘤的11.3%,為膠質瘤的第3位,較常見於兒童及年青人,本病的特點為絕大多數腫瘤位於第四腦室內,腦瘤位於幕上者,主要位於側腦室和第三腦室川,其症狀因腫瘤所在部位不同而異,以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及視神經孔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症狀最為多見、腫瘤位於幕上者多發生在枕後部疼痛。

  ***4***成髓膠質細胞瘤

  此種膠質瘤為兒童顱後凹中線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佔膠質瘤的4.2%,佔兒童顱內腫瘤15.1%至l8%、臨床特點為常迅速出現小腦中線的症狀與體徵,早期即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減退、視神經孔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症狀。

  ***5***少枝膠質細胞瘤

  本病為少見的生長緩慢的腫瘤,僅佔膠質瘤的2.9%。其臨床特點為大多生長在大腦半球,因其生長很慢,顱內壓增高徵出現較晚,常表現有癲癇、久語、偏癱、錐體束徵及感覺障礙等,而無明顯顱內壓增高症狀。X光片有68%可見到腫瘤鈣化。

  ***6***松果懷瘤

  本病較少見,約佔膠質瘤的1.3%,主要見於兒童或青年人。其臨床特點為早期即引起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減退,視衝經孔頭水腫等;腫瘤壓迫鄰近腦組織時,則產生一系列症狀與侷限性體徵。

  2、腦膜瘤

  腦膜瘤又稱蛛網膜內皮瘤,是原發於顱內腦膜上的腫瘤,約佔顱內腫瘤的15.7%,但在兒童腦瘤中只佔3.1%-6.9%。本病好發生在20-50歲的成年人。其平均發生年齡為30-33歲。病程平均多在2-3年以上,一般認為腫瘤起源於蛛網膜絨毛,故好發生在靜脈竇附近。其臨床特點因腫瘤部位而各異。腦膜瘤好發於大腦凸面及矢狀面竇旁佔66.5%,後顱凹14%,蝶骨8.7%,中顱凹4.4%,嗅溝2.3%,鞍區2.1%。

  ***1***大腦凸面腦膜瘤

  常在腦表面,與腦膜有粘連,也可在腦實質內。因腫瘤所在部位不同,故其臨床表現也不一樣,從精神症狀到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視野缺損均可出現,癲癇發生率較高,並常為首發症狀,也可有顱內壓增高的症狀與體徵。

  ***2***矢狀竇旁腦膜瘤

  頭顱外表有時可發現區域性逐漸隆起,甚至有壓痛,頭顱平片可見到骨質增生或骨質破壞、腦膜血管溝增寬等改變。當腫瘤位於矢狀竇前1/3時,可有長時間的頭痛、視力減退、顱內壓增高等症狀,並有精神症狀***如記憶力減退、懶散、易疲勞等***和癲癇發作,部分病人可出現對側中樞性面神經癱瘓或肢體運動障礙。

  3、腦垂體瘤***又稱垂體腺瘤***

  垂體腺瘤是原發於腦垂體上的腫瘤。

  垂體瘤係指垂體前葉***腺部***所發生的腫瘤而言,為成年人常見的顱內腫瘤之一,多發生在20-40歲的青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