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國旗下的演講稿勵志

  竹密豈妨流水過,重要的不是外界,而是自身,只有自己的意識是勵志的,你的生活才會是勵志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時常聽別人哼唱,自己也時常哼唱著姜育恆的那首《再回首》,惟獨對“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尋,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這一句不願認同。“孤獨王子”唱得未免太超然了——一生反覆追尋,就只得出了平淡是真的結論。

  平平淡淡是最真,說到底不就是自甘平庸、自甘無為嗎?曾幾何時,我們這些帶著中學彩色夢走進大學校門的莘莘學子們也在高喊著:平平淡淡是最真。且有人認為只要“與世無爭,恬淡一生”便可無憂無慮地生存,頗有要把老莊的“無為”思想發揚廣大之勢。是什麼使我們豐富的校園生活漸退了繽紛的色彩呢?又是什麼使我們真實的熔漿凝固,不在有來自內心深處的熱血沸騰?是因為我們沒有走進夢想中的象牙塔?是因為我們未走出自我困惑的地帶?還是因為我們的心真的不在年輕,確實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了呢?不!都不是!主宰世界的是你,放棄世界的仍然是你。

  生活得最好的人,不是壽命最長的人,而是最能感受生活的人。除了你沒有走進理想的大學,除了你沒有把握住一次幾乎成功的愛情,除了你心中那份虛榮於倨傲,你對生活究竟有多少正確的感受?生活究竟給過你多少真正的重荷於不平呢?沒有!只因為在當代的中國,在我們這個文盲、半文盲數以億計的國度裡,大學生既被社會過高的期待,也過高地期待著社會,只因為我們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己,也不能正確認識社會。那種求平淡的心態,仍是不思進取的藉口。於是,你曾經也想要有所作為,卻不知道從何做起,跟著感覺走,在各種誘惑面前遠離本真狀態,被泥沙俱下的時代大潮裹挾著四處漂流。當你疲倦地走過無數個三百六十五里,你才發現留在身後的除了那份平淡,什麼也沒有。

  不再回頭的,不只是那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個夜晚的星群和月亮,還有我們的青春在流逝著。四年,我們有幸擁有著這四年,但多少人的四年已一去不返;更還有多少人在為能擁有這四年而埋頭於題海和各種各樣的模擬考試中呢、當初我們從他們這種狀況中走出來,走進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大學,難道就是為了追求“平平淡淡是最真”嗎?

  在我們四年的每個日子裡,傾注了親人的多少關懷和溫暖,他們流淌著辛勤的血汗,默默地支援著子女的選擇,他們惟一的希望就是我們能自己走自己的人生之路。還有,在許許多多的眸子裡時時刻刻地流露著對我們的期待,期待我們能用知識建構大腦、用我們的手去為人們描寫更美的生活。在親人面前,在那些***的人的面前,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認為“平平淡淡是最真”呢?難道我們付出我們的金色年華,揮灑著父母的血汗僅僅是為了換取這份平平淡淡嗎?僅僅是為了換取一張各科都過了60分的畢業證嗎?小到為了每個家庭的付出,大到為了那如水流逝的時光,我們怎麼就可以輕易認同“平平淡淡”才是真呢?

  最欣賞把撒哈拉沙漠變成人們心中的綠洲的三毛,也最欣賞她一句話:即使不成功,也不至於成為空白。成功女神並不垂青所有的人,但所有參與、嘗試過的人,即使沒有成功,他們的世界卻不是一份平淡,不是一片空白。記得有一天和班上幾個新近參加美術班學習的女生談起了她們學習美術以後的感覺和收穫。她們告訴我:並沒有什麼大飛躍,但確實已學會了怎樣用心去觀察一個事物。也許她們永遠成為不了畫家,但是我讚歎她們的這份參與意識和嘗試勇氣。我想告訴她們:即使你們不成功,你們也沒有成為空白。

  說到這裡有人會說:我的確平凡得很,無一技之長,不會唱不會跳,更不會吟詩作畫,註定這四年就這麼平淡了。世上不過只有一個天才貝多芬,也不過是隻有一個神童莫扎特,更多的人是通過嘗試,通過毅力化平淡為輝煌的。毅力在效果上有時能同天才相比。有一句俗語說,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兩種:鷹和蝸牛。雖然我們不能人人都像雄鷹一樣一飛沖天,但我們至少可以像蝸牛那樣憑著自己的耐力默默前行。

  不要再為落葉傷感,為春雨掉淚;也不要滿不在乎地揮退夏日的豔陽,讓殘冬的雪來裝飾自己的面紗;;歲月可使面板起皺,而失去熱情,則使靈魂起皺。

  拿出我們嘗試的勇氣,拿出我們青春的熱情,大學四年畢業時,再回首,我們沒有平淡、遺憾的青春。讓我們的青春飛揚吧。

  篇二

  我知道要想讓他人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就要有知識、有水平、有能力,那就需要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完善自我,增長才幹。“蚌病成珠”說的是牡蠣的痛苦凝成了珍珠。我不奢望自己有一天能成為“珍珠”,但我企望生活得有意義。因此,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大家知道,學習好比逆水行舟,一篙鬆勁,退之千里。為了堅持心中那毫無怨悔的生活方式,我利用同齡人玩耍嬉戲、看電視、逛公園以及休息時間看書學習。“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懷著滿腔的壯志豪情,終於走進了殘疾人生命的輝煌:在小學我連跳兩級,上中學後,我仍舊名列前茅。又因為我作文成績突出,在報刊上發表過百餘篇文章,並多次獲獎,所以被譽為“校園小作家”。遼寧電視臺、《遼寧日報》、《婦女》雜誌等多家新聞單位對我都進行了專題報導。我沒有滿足自己,而是孜孜不倦,以更大的付出,向更高層次的目標衝刺!

  就在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初中升高中考試的準備時,傳來一則我無法接受的訊息:市內一些重點學校不允許我報考。原因很簡單,我身有殘疾。

  我不敢相信,可又不得不去面對現實。記得著名體操運動員李大雙說過這樣一段話:“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每一道曲折就是一次失敗。如果害怕失敗,一蹶不振,就永遠不能走出曲折,到達勝利。我覺得一個人應該先學會敗,再學會勝。勇於進取的人把失敗看作是成功的階梯;消極悲觀的人往往一蹶不振,那麼失敗就是他的墳墓。”是的,沒有人是永遠的失敗者,只要不瞧不起自己,只要不成為自己的心囚,在所有希望成為絕望之後,所有的絕望仍舊能夠蟬化為新的希望!

  我進了醫校,對此,我常常寬慰自己:活得瀟灑些,走你的路!我的刻苦努力,終於換來了醫科大學的通知書。然而就在此時我的老父親患了腦血栓,花掉了家中全部的積蓄。老父喪失了勞動能力,我不能不考慮家中日後的生活。經過反覆地思索,我作出了最痛苦的抉擇:那張我夢寐以求,又被我淚水浸透的通知書在我手中變成了碎紙片……我的心很痛,不過我不後悔。一個人,身殘了,思想不能殘,父母為我操勞了大半生,該讓老人歇歇了。羔羊尚且懂得跪乳,鴉雀還知反哺報恩,何況我是個“人”!

  放棄了上大學深造的機會,我學會了養花賣、做服裝加工、給人當家教,掙來的錢連同稿費一起維持家中生活。日子久了,便有了剩餘,母親用剩餘的錢買了奶羊。從此,家中生活不再依靠我。我可以拿著自己掙的錢買錄音機、磁帶,自學英、日、俄語;可以拿著自己掙的錢去學電腦;可以拿著自己掙的錢去參加全國統一的成人教育。沒有了老師的督促,不見了學校的圍牆,我仍舊如飢似渴地啃讀自修大學的教材。

  人生本是一次與自己較量的勇氣和精神的全然投入,有過怎樣的付出,就有怎樣的收穫。我不懈地拼搏,不僅使自己在緊張充實的生活中,找到了人生價值的堅實座標,而且還贏得了人們的刮目相看——我被團市委評為“學雷鋒標兵”“自強自立的楷模”。面對著這一切,我由衷地感到高興。其實,榮譽對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憑著自己的努力抗爭,嚐到了一個殘疾人自尊、自強、自信、自立的歡樂!

  如今,我自修法律即將大學畢業,我的目標是拿到全國通用的“律師資格證”,因為在我心中有一個創辦屬於自己的律師事務所的夢……

  今天,我再回首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是希望我的痛苦經歷能給世人以警示——我願這個世界能再多一點愛心、再多一點理解、再多一點情義、再多一點體貼!

  篇三

  朋友們:

  今天我要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一個多災多難,但始終不肯向命運低頭,滿懷信心與老天抗爭的女孩。

  十四年前,那個草長鶯飛的季節,上帝毫不留情地將病魔降到我的身上:我的右腿患了骨髓炎。不料命運借題發揮,跟我開了個無情的玩笑——醫生先錯將我的病診為骨癌,之後又誤當血癌治療。我的右腿連續做了五次大手術,小腿骨先後刮過兩次,並取出四十多塊碎骨片後,以“永遠不能站起來”“將在輪椅上過一輩子”等可怕的結論,宣告我將終身殘廢。活蹦亂跳的我癱瘓了,命運對我多麼地不公平呵!要知道,當時我才只有八歲。

  記不清多少日子,父母上班了,姐姐上學了,孤寂的空間只有我一個人在木床上爬來爬去,窗臺放著食物,床下放著便盆……只有到傍晚,親人都回到家,我才可以被抱到輪椅上“活動活動”。有一天,我偶然發覺,自己宛若一隻木偶,得靠人支配著生活——就是這麼個小小的發現,深深地刺痛了我的自尊心。不!我不能讓我的腿成為擺設,我要從輪椅上站起來,從輪椅上走下去!

  於是,幾乎忘了什麼是行走的我,又開始像小孩那樣練習走路。可是,我失去知覺的左腿根本支撐不住身體,手一離開扶助物,身體便失去平衡,人也立刻摔倒了。一個大活人,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而且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摔倒,要說不疼,或者說我不怕疼,那是違心的——頭摔破了、胳膊摔得骨裂了,右腿已癒合的刀口摔開了……但為了能重新走路,我咬著牙默默地忍受著……

  經過近兩年的拼命鍛鍊,奇蹟終於出現了:我從輪椅上站了起來,並且可以不用任何扶持慢慢挪動。這是我人生旅途中第一次通過自己的努力換取的收穫,我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動、何等的舒暢啊!

  然而,當我拖著那條不能彎曲的直腿,一瘸一拐地走出家門時,卻招致鄰居家孩子的嘲笑……到了夜晚,人們都進入夢鄉,我的內心時時不能平靜,想到命運的種種不公,委屈的淚再也忍不住便奪眶而出……殘疾人也是人,尤其我還是個孩子。我要抗爭!我要糾正殘疾人在人們心目中被扭曲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