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愛與責任演講稿範文

  愛與責任,師德之魂。沒有愛就談不上尊重人的生命。怎麼作家長的愛與責任演講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長的愛與責任演講稿,歡迎閱讀。

  篇1:家長的愛與責任演講稿

  親愛的家長們:

  上午好!很高興能有這次和大家交流的機會,平時和家長們交流的比較少,所以我很珍惜這次和家長交流的機會,也希望在這次交流中能共同探討、一起解決孩子們成長中的一些問題。

  先說說學習方法的問題。這可能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養成勝過好的學習成績。如果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有了好的學習方法還怕孩子學習不好嗎?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給學生提出一些學習英語的方法,但很多方法需要家長們的配合。

  先做一個簡單的調查。孩子每天在家讀英語的請舉手;孩子每天在家聽英語磁帶的請舉手;每次考試結束後,孩子讓家長簽名並認真讀一遍試卷的請舉手。

  這就是我需要家長配合,要求孩子在家必須養成的三種學習方法。

  我也聽家長說過英語作業太少的問題。其實提出這個問題的家長是關心學生學習的家長。只是對於佈置作業的問題,我們需要交流交流。

  全國上下一起喊減負。為什麼非要給學生布置過多的作業呢?可能家長覺得只有寫的作業才叫作業。只有孩子在寫作業了,才叫有作業。只有孩子多做作業少去玩了,才能學習好。單詞抄多了,有什麼用呢?抄多了只會讓孩子越抄越煩,越抄書寫越差,越抄越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培養學生持續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英語最重要的目標。所以,我不太想佈置一些無用的、是不是就超多少遍單詞和句子的作業。 但就是這樣,孩子不完成作業的現象還很嚴重。我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幾十個人跟學生回家做作業,但這是不可能的呀。這應該是家長的責任吧。

  不一定每天都有書寫的作業,但每天讀英語的作業是必須有的。我要求學生平時每天至少讀10分鐘英語,週末每天至少讀半小時英語。但對於學生而言,讀的作業好像就不是作業了,學生執行起來更困難。那怎麼辦?

  英語是語言學科,跟學母語是同樣的道理。我們每個人學母語都是從“聽”開始的。每個孩子生下來都不會說話,卻每天都會聽到周圍大人講話,因此,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聽懂了許多話。為什麼許多兩三歲的孩子一張口就“語出驚人”?原因就是他們從大人那裡早聽會很多“高階詞彙”了。而且,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就聽到的東西而言,只要聽明白了,就會模仿得非常好。

  這給我們的英語學習帶來了很好的啟示。

  中國人沒有學習英語的環境和氛圍,只有我們在每天堅持聽英語的過程中,讓孩子自己創造這種氛圍,從而形成學習英語的感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英語語感。我希望家長都給孩子買錄音機和磁帶,讓孩子天天在家聽英語。課本配套的磁帶每天聽一面,一個學期反覆的聽這兩盤磁帶,別說會讀英語了,即使是背下來也很正常,而且發音也絕對會很準確。即使是把英語磁帶當做“催眠曲”,孩子也會有很大的收穫。其實,這是孩子學習英語終生受用的一種方法。

  每次考完試之後,我要求學生回家找家長簽字並把試卷讀一遍,這就是我常跟學生說的“一改,二讀,三簽字”。簽字的目的是,不管學生考的怎麼樣,我覺得應該讓家長知道孩子最近學生的情況。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採取必要的措施。成績好了,表揚表揚孩子,並告訴孩子不要驕傲,要繼續努力;成績不好了,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分析原因,從而迎頭趕上來。***當然,大家對孩子的成績無動於衷,我也沒辦法。***除了簽字之外,還要監督孩子把試卷讀一遍。當然不光要讀英語試卷,還應該督促孩子把英語課外作業、配套練習冊改完後讀一遍。學生能利用的英語素材太少了。這也是中國學生學習外語很困難的一個原因。學生學習母語的時候,有多少書可以讓學生閱讀啊,而學生學英語就這英語書、配套練習冊、課外作業、試卷這些英語素材,很值得讓孩子好好讀一讀。

  大家可能還有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覺得自己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

  這其實是家長在教育孩子上一個長期積攢下來的問題。四年級的孩子,正是糾正孩子一些壞習慣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改過來了還好,如果這個時期改不過來,以後再改就很困難了。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的氛圍非常重要。父母為他創造的是閱讀的氛圍,他就可能喜歡上閱讀;父母為他創造的是看電視的氛圍,他就可能喜歡看電視;父母為他創造的是玩電腦、玩手機的氛圍,他就可能喜歡玩電腦、玩手機。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男人要用車子把不中用的老母親送到離村很遠的溝裡,想讓她自然死去。因為路途坎坷,男人邊讓兒子幫忙。送到地頭後,男人想把車子也扔到那裡,兒子不幹了,非要把車子拉回去。男人不解,問兒子幹什麼非要把車子拉回去。兒子說:“日後,你不能幹活的時候,我也好用這個車子把你也拉到這裡來啊!”男人聽了兒子的話,羞愧難當,當即又把老母親拉回家,並孝敬有加,知道老母親老去。

  這就是父母的影響力,這就是家庭環境的作用。我很想了解一下,大家有多少人每天抽出半小時陪孩子說說話、寫寫作業的?又有多少人天天看電視、玩電腦、玩手機不管孩子的?還有多少家庭在大事小事的吵吵鬧鬧中度日的?請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環境。 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可能也會走入這樣的誤區:

  一、期望虛高,脫離孩子的實際情況

  在對孩子的期望上,很多家長期望虛高,不從孩子的實際出發,一味盲目跟風、從眾,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可供複製的成才之路。家長要基於孩子的實際,發揮孩子所長,讓他成為一個可能成為的人。

  二、學習成績至上,忽略孩子身心健康和品德的養成

  一些家長對孩子提要求的口頭禪就是“只要成績好,其他怎麼都行。”育子標準的傾斜,導致了家長對孩子品德教育的欠缺。

  三、嘮叨與抱怨多於傾聽和表揚,忽視孩子的內心感受

  當孩子沒有考好或經過輔導仍對問題不理解時,父母就開始責罵。過多的嘮叨和抱怨,導致孩子得不到認同和肯定,缺乏自信,容易產生對抗和憤怒情緒。愛是有藝術的,訓斥、打罵、放棄等“恨鐵不成鋼”的愛不是真愛,袒護、遷就、姑息等溺愛也不是真愛。真正的愛是激勵。

  四、只顧言傳要求孩子,忽視律己及身教

  作為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學習,自身首先要勤奮。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起床,父母自己應以身作則。少看電視,利用晚上做些諸如看書等靜態活動,給孩子良好的示範,讓孩子潛移默化受到良好的影響。

  五、強迫孩子學習,久而久之,令孩子厭倦學習

  孩子生而具有對萬物的好奇,在此基礎上讓其輕鬆自然地學習,才能學有所得。若一味被迫學習,孩子對學習會產生厭倦情緒。家長指導孩子學習時,可以換一種方法,適時給孩子一些鼓勵。

  對孩子來說,多想得到爸爸媽媽的愛啊。爸爸媽媽的工作永遠做不完,而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孩子對爸爸媽媽的依戀也就是那麼幾年的時間,或者說對孩子的教育就這麼關鍵的幾年。美國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麥道 衛先生說:“愛的城堡是由“時間”構建而成的。”家長們,請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畢竟孩子的成長時不我待,莫等孩子長大了空後悔啊!

  今天我就講這些,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家長批評指正。

  篇2:家長的愛與責任演講稿

  愛的同行們:

  你們好!

  今天下午,我們準時聚在這裡,來談談教師的“愛與責任”。剛才我就在想,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可以拋卻了課餘休息時間,眾志成城,想要獲得“愛與責任”的真諦?又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孜孜不倦奔波於三尺講臺?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年輕的一輩風華正茂卻甘為人梯?又是什麼力量,讓朱老師、葛老師、石老師等老一輩優秀教師雙鬢斑白卻仍然兢兢業業地執著於教育?——是愛!這一切都源於我們對學生深深的愛。只有愛的陽光才能把堅冰融化;只有愛的雨絲才能使枯木逢春;只有愛的神奇才能點石成金!

  我常常在思考,我們能給學生什麼樣的愛?愛某個學生,愛某些學生?愛聽話的學生,愛成績好的學生?不——這樣的愛是偏愛!基於責任,我們的愛不應是偏愛,而應是博愛!博者,廣大也。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可每一片樹葉都有屬於自己的美;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可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魅力!在董貝貝的身上,我看到了剛強;在薛海琴的身上,我看到了包容;在朱玉瑤的身上,我看到了管理;在許蘇楠的身上,我看到了樂觀??帶著博愛的眼神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心情由此變得快樂,教學由此變得靈動,收穫由此變得豐盛。

  我常常在思考,我們該給學生什麼樣的愛?縱容的愛,無奈的愛? 不——這樣的愛是溺愛!基於責任,我們的愛不應是溺愛,而應是“制”愛!這裡的“制”,是“剋制”的“制”,只有剋制的愛才是理性的愛,只有剋制的愛才能讓學生擁有高尚的情操、正確的價值觀!多年前,班裡許多學生順手牽羊拿了前面塑料廠裡的圍棋,批評教育後,他們竟然振振有辭:“其他班級的學生也拿了許多!”我狠下心來,要求他們將圍棋還到塑料廠裡去。我當然知道他們會遭受冷遇、鄙視甚至疾風暴雨似的呵斥,我也心疼,我也擔心,我也難受啊!可是,不能因為溺愛他們而不讓他們去直面錯誤呀!經過了這番痛苦的教育,他們悔恨交織。我慶幸,剋制的、理性的愛戰勝了縱容的、無奈的愛。正是出於責任,我們時刻剋制著自己對學生洶湧澎湃的愛!

  我常常在思考,我們必須給學生什麼樣的愛?很多老師給學生的是“酷”愛——酷酷的、不苟言笑的、冷冰冰的愛,實在是太酷了,讓人難以親近。試問,有哪一個學生不喜歡被人重視?有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愛?因此,基於責任,讓熱烈的愛代替酷酷的愛吧!讓我們的愛如陽光般照耀學生的前程,讓我們的愛如爐火般溫暖學生的心靈,讓我們的愛如熾光燈般點亮學生的理想!平等、交流;微笑、讚美;分享、欣賞??這一切才是教學的真諦,才是熱愛的表現。

  於是,我說:“因為責任,愛不再偏頗;因為責任,愛不再縱容;因為責任,愛不再冷酷!”也許,因為責任重、壓力大,有人會意味深長地說:“任重而道遠呵!”沒關係,愛會撲平我們腳下的路,讓我們走得順暢;也許,因為責任重,生活清貧又不被別人理解,有人感慨“我們註定將孤獨而悲壯地前行”。別害怕,愛會讓我們團結, 愛會讓我們神采飛揚。誰說我們孤獨,誰說我們悲壯,我親愛的同行們,我們同舟共濟!讓我們以愛為舟,以責任為槳,乘風破浪吧!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現在清坪鎮民族初級中學工作,任教九年級語文,兼做班主任、年級組長工作。在教師這平凡的崗位上,任勞任怨、恪盡職守、甘於奉獻,一晃就是二十幾個春秋。

  曾經有人問我:“選擇教師這行,你後悔嗎?”我坦誠地告訴他:我後悔過,在中學寒窗苦讀的時候,我的理想原本不是當老師。初為人師,我就體會到了教師的辛勞與瑣碎,壓力與清貧。我的心裡開始有些失落,以為自己壯志難酬。幾度崢嶸歲月,為人師表者的種種滋味嚐遍過後,我愈來愈感覺到當教師至少有四大好處:一是教學相長,一輩子促你學在前面;二是為人師表,一生促你嚴於律己;三是世人敬仰,無論是那個民族、那個時代,尊師是共同的傳統;四是奉獻的化身,在奉獻中永生。古人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塑造靈魂這一神聖的使命是金錢無法衡量的。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覺得在說服學生的同時,也是在說服自己。我開始慶幸自己無悔德選擇。

  作為教師,在過去和現在的教學中,始終堅信教學是種良心活,特別是初三的教學工作。既選擇了初三,本身就應該認為是奉獻,不可能是輕鬆和清閒的事情。我倒認為是充實而有意義的樂趣;每屆初三,我們總是起早貪黑,特別是像我們住在校外老師更苦,無論是下雨,還是颳風,春天早晨必須5點到校,冬天早晨必須五點半到校,出門時總是伸手不見五指、張口不見白牙,晚上總是查完寢室,學生睡下才能回家,此時已是10點半左右。今年正月的一場大雪,地上積雪足有腳背深,我們依然早起,按時到校。初三的幾個老師冒著雪來到學校後,像一個個雪人,他們開玩笑的說,真是淒涼,於是借馬志遠的詞《天淨沙?秋思》的格調作了一首詩,我至今還清楚的記得:寒風、白雪、野狗,星光、腳印、爛摩托,教書人在路上。這足見我們辛苦的程度。但看到自己的學生成人成才,也深感辛苦並快樂著。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幾十年的教學生涯,既有我成長的足跡、拼搏的汗水,更有我成功的喜悅——當學生手捧錄取通知書與我共享成功喜悅的時候;當那一張張滿載祝福的賀卡飛到我身邊的時候;當寒暑假已是大學生的他***她***們來看望我的時候„„我覺得,此情此景不正是“教書匠”之“神遊”的價值嗎?這不就是我最大的人生快樂嗎?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說,教師是最需要良心的工作。這顆良心就叫師德。我將永遠憑著這顆良心,將把無私的愛和無限的責任奉獻給我的學生和所鍾愛的事業

  篇3:家長的愛與責任演講稿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與責任,讓我堅守講臺》

  一棵參天大樹挺拔聳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默默支撐;凌雲高樓氣勢撼人,靠的是厚重堅硬的基石無語的支撐。那麼,我們教師又靠什麼來支撐我們無比睿智的人生呢?那就是——愛與責任!

  俗話說得好:醉後方知酒味濃,為師方知為師難。當桌上永遠是改不完的作業,當身邊永遠是不懂事的孩子,當手頭永遠是做不完的事情時,我也曾困惑,曾猶豫,甚至想到了放棄,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對孩子的喜愛,更是身為人師的那份責任,讓我選擇了堅持!從教四年多,我深深地認識到: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責任是教師最簡單的付出。 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不朽絕句中,我感受到了——我們,你和我,用我們的青春和誓言詮釋著教師職業的本質“愛與責任”。“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也就是從知道的那一刻起,當我再面對“天使”的時候,我不再將“愛”這個偉大的詞放在嘴邊,它太大,放在心裡就好,這樣才踏實!我知道我該怎樣做了,我要用我的心,用我的行動,用我的全部感情,讓他們去感受,就像天使一樣的快樂!這是我身為人師的博大無私的愛,更是一種起碼的責任心。

  去年六月的一天傍晚,我媽媽在去掘港的途中,因摩托車的意外爆胎,造成了左肩鎖骨斷裂,頭部出現淤血,腳趾粉碎性骨折,被120急救車送到人民醫院,而那時的我卻還在輔導一個英語課文讀不流利的孩子。在那以後的幾天裡,我白天要上班,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我放心不下那五十二個孩子,我多想馬上飛到媽媽的身邊,哪怕和她說說話;晚上,我要照顧我那嗷嗷待哺的女兒,看著女兒,心裡想的卻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的娘。那時心裡的苦真是??我無法從我那貧瘠的字典裡找一個詞來形容,只知道對自己家及家人的愛與責任,是那麼微不足道,但對於我們五十二個孩子的班集體,我的愛與責任卻是那樣的強烈。

  陶行知先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也許清貧,也許無奈,無法割捨的是心靈深處那份沉甸甸的愛與責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在傳遞生命的火炬,他們在播撒希望的種子,他們在托起明天的太陽。讓我們堅守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讓生命之樹深深紮根在每個孩子心中,用生命捍衛愛與責任的光輝誓言。